APP下载

社区场景化课程建构路径
——以华南植物园社区场景课程为例

2020-01-09李卫平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6期
关键词:植物园幼儿园社区

李卫平

(广州市天河区天府幼儿园 广东·广州 510630)

场景化课程,是教育者依据教育目标,依托场景开展活动,以促进幼儿获得各类有益经验的活动,它强调幼儿与场景互动,需要教师与家长更多关注幼儿的需要和生活,发掘其中蕴含的学习经验。场景化课程可以划分为幼儿园内的场景化课程和园外的基于家庭和社区的场景化课程,社区场景化是指社区中的人文场景、场馆场景、自然场景等。走进社区场景开展学习探究,幼儿在场景中的所见所闻均建立在直接体验中,能有效建构学习经验,发现自然美、发现生活美,从而热爱生活,促进全面和谐的发展。

1 社区场景课程建构路径

1.1 充分挖掘可利用的社区场景资源

我们生活在一个庞大的社区中,资源很丰富,但哪个资源对幼儿成长有帮助?哪个能为幼儿教育提供支持?哪些资源可以长期使用?我们对幼儿园外半径3公里和6公里的社区场景资源类型、数量、方位等信息进行分类整理,绘制了资源分布图,老师们开展了《华港图书馆》、《正佳莜面鱼鱼》、《黄埔古港探秘》、《天河公园地铁探秘》等社区场景课程。广州华南植物园是中国科学院四大植物园之一,距离幼儿园大约5.9公里,园内引种栽培有国内外热带、亚热带植物2000种,加上本地植物共4000多种。植物园长期开展中小学植物科普课程,有比较成熟的中小学自然教育课程,我们根据幼儿好奇、好问、好探究的年龄特点,在华南植物园科普人员的大力支持下,利用植物园丰富的植物资源,让幼儿认识了许多常见的、特别的植物。孩子们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植物科学学习,感知植物的多样性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幼儿喜欢接触大自然,树立珍惜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1.2 利用场景物质环境资源开发课程

华南植物园是引种栽培基地,丰富的植被是普及植物知识的博物馆,是幼儿进行自然科学教育的活教材。走在棕榈植物区,孩子们发现了棕榈树大大的芽孢像小船一样,发现了像鱼骨一样的鱼骨葵,发现了像葡萄一样的花序。在植物园科普老师的介绍中,孩子们知道了砂糖椰子树的花序可以制成砂糖,还可以酿酒,它的树干髓心可以做淀粉,它幼嫩的种子可煮成蜜饯,它幼嫩的茎尖可以作蔬菜,它的叶销可以制作坚韧的绳缆。社区场景化课程《果果乐园》,孩子们对五颜六色的果实爱不释手,手上的保藏袋一会就沉甸甸了,老师轻柔的说:“这些果子是小鸟的食物,如果我们把果子捡完了,小鸟就没有食物吃了。”善良的孩子们马上把果实放回草地,只留下几个实在喜欢的。老师笑眯眯地说:“我替小鸟们谢谢你,你们帮助了它们,还保护了大自然。”植物园丰富的物质环境资源让孩子们潜移默化地学习了植物科学知识,树立了环保意识,培养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1.3 充分利用场景中的人力资源

社区资源分为物质环境资源、文化资源和人力资源三方面,三方面是相辅相成的。物质环境资源和文化资源在社区场景课程中通常使用的较充分,人力资源由于需要沟通协商具有很多的不可控性,所以常被忽略,这样也造成了一些场景课程流于形式,只是将原来在幼儿园进行的活动搬到社区场景中而已。在华南植物园场景课程中,我们集合了多方力量,与植物园科技旅游开发部的教师共同设计课程,活动当天由植物园的教师主持,我们的老师做助教。植物园的教师长期担任植物科普工作,她们有多年植物科普教学经验,能保证幼儿在课程中习得正确的植物科学知识。例如:走进植物园全亚洲最大的温室,里面的奇花异草吸引了孩子们,孩子就像十万个为什么,“食人花真的会吃人吗?一棵树上为什么会开两种颜色的花?铁木瓜可以吃吗?跳舞兰为什么听到音乐就会跳舞……”这些专业的问题如果不是有专业的老师解答,等我们这些“门外汉”查完百度,孩子们早已兴趣索然了。

2 社区场景课程建构原则

2.1 聚焦地域文化和本土生活

“一本通书读到老”式的课程观早已不适合现今学前教育的发展,地域特色、本土文化的课程层出不穷,因为有地域文化特色充满本土生活的课程才有生命力,才是着眼幼儿发展的课程。广州,一座古老而文明的现代化大都市,是中国南部地区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的中心,被誉为中国的“南海明珠”。我园地处广州市新中心区——天河区,毗邻天河区人民政府、天河公园,地质化学研究所、华南植物园等科研院所,通过充分分析园区所在地理位置,具体细致考察社区有益于开发场景化课程的社区资源,多方位分析其开发利用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老师们带着孩子走进天河公园地铁站、华南植物园、天河公园、黄埔古港、地铁博物馆……,让孩子与生活中的人、事、物产生超链接,学会发现生活的美,从而热爱生活。

2.2 尊重幼儿的学习能力

在社区场景化课程中,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改变幼儿必须按照预设课程参与活动的模式,让幼儿主动与场景中的人、事、物进行充分的自由互动,让幼儿在社区场景中自由发现、自由探索。教师可以作为幼儿的一份子,到幼儿聚集游戏、发现问题的现场,把知识、教育潜移默化的带到幼儿的活动中。幼儿不是被动的学习者,当幼儿置身于自然的社区场景环境中,在放松自然的状态下获得生活感,会激发出无限的创造力,充满着活力与快乐,学习经验的获得成了极其自然的事。

2.3 关注幼儿学习经验的获得

幼儿成长是通过一系列学习经验获得而发展的,是依靠幼儿主动操作物体、经历事情以及与他人互动交流而获得的。社区场景活动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集体的、小组的,还可以是自由分散的,有师幼互动的、幼幼互动的,也有亲子互动的。在社区场景中,要放手让幼儿大胆去探索,让幼儿与场景充分互动,教师只要用心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找到每个幼儿的特点和兴趣所在,根据幼儿获得的关键经验及时调整材料,以满足幼儿自我发展的需要。

2.4 集合多方力量形成教育合力

社区场景化课程因考虑安全问题,我们要求家长停下手中的事情,放下手机,走进社区场景与幼儿一起感受场景课程的魅力,观察记录幼儿活动中的点滴趣事,耐心陪伴幼儿完成专项调查表。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对幼儿在场景活动中的社会交往技能及时给予指导,对幼儿的体验感受赋予了及时的回应和鼓励,让幼儿在愉快的亲子交往中习得知识经验。华南植物园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有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还有一批硕博人才,这些优秀的科研人员为课题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华南植物园社区场景课程开始前,由天河区教育局牵头,区人大代表、长兴街道领导带队,我们与植物园的领导、科技旅游开发部负责人对接,探讨课程开展的可行性,有了顶层力量的支持,华南植物园社区场景课程开展得很顺利。在多方力量集合下,课程形成了比一般社区资源利用更为丰富多层次的“社区+”视角。

3 社区场景化课程实施策略

3.1 根据幼儿的需要兴趣生成课程

社区场景化课程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预设了精彩课程,但它的魅力更在生成课程里。在植物园场景活动中,教师通过录制视频,观察记录幼儿的学习故事,关注幼儿活动中的偶发事件,在社区场景中完成了预设课程后,教师根据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共同生成了新的课程。例如:小班《探寻芳香植物》活动,幼儿通过实际感知认识了樟树、梭树、薄荷、蓄香、留手香等常见芳香植物,学到了不少芳香植物的知识。但是在探寻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了阳光照射下闪闪发亮的蜘蛛网,并对网中间的蜘蛛产生了兴趣展开了讨论。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幼儿一般只对自己喜欢的事物感兴趣,并积极参与,教师及时抓住了这一偶发事件,生成了《蜘蛛将军》的主题活动。

3.2 家园共育形成教育合力

幼儿园课程只依靠幼儿园教育效果就会打折扣,家园共育能让幼儿园教育产生1+1>2的作用。大班社区场景课程《神奇的叶脉》,孩子们对叶子清晰的脉络很感兴趣,知道叶子的脉络有平行脉、网状脉、羽状脉等多种款式。园中散步孩子们对幼儿园的树叶是什么叶脉争论不休,教师让孩子们把树叶带回了家,孩子们和家长学着华南植物园场景课程中学到的方法开始煮树叶、刷叶肉。但是,发现自己煮的叶脉很难刷,叶子都刷烂了叶脉也没显现。家长和孩子马上通过网络资源查找原因和方法,原来煮叶脉时要添加小苏打,碱性的小苏打能加速叶肉的腐烂,还发现了白兰树、桂花树的叶子比较好刷,嫩一些的叶子也比较好刷。当孩子们成功地刷出叶脉时,别提有多开心了。在家长的全力支持下,孩子们获得了成功感,学会了总结经验,学会了努力寻找问题的答案,科学探究精神被激发。

4 社区场景化课程建构的思考

社区场景化课程丰富了幼儿园课程的形式,让课程焕发出新的活力,深受幼儿喜欢。但哪些社区场景才是幼儿真正需要的呢?幼儿在社区广阔的场景中学习,教师和家长如何观察和评价幼儿在场景中的表现,发现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更好的支持幼儿的学习呢?这些都是老师和家长们需要思考和提高的能力。

猜你喜欢

植物园幼儿园社区
植物园的“虎”明星
跟动物聊国家植物园
大暑傍晚的中山植物园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爱“上”幼儿园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