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创业教育”与“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相融的应用型高校教学模式

2020-01-09曾冬梅戴玉华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6期
关键词:材料科学导师制创新创业教育

张 优 曾冬梅 张 婷 戴玉华 陈 飞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北京 102617)

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创新创业教育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国务院办公厅〔2015〕36号文件《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突出强调了培养创新创业精神、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创新创业在引领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发展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研究材料组成、结构、工艺、性质和使用性能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其目的在于培养具有材料的研发设计、制造、工艺优化等相关技术能力的人才。这不仅需要学生能够扎实掌握理论知识,还能够放眼于实践,强调对理论知识的运用和创新,这就与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相互吻合。

针对上述现状,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按照“准确定位、注重内涵、突出优势、强化特色”的原则开展专业综合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材料专业基础课程相互融合,逐步渗透,在大学生基础课程教学中引入创新创业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升对专业知识的认知效果,同时树立创新应用的思维,唤醒大学生内心深处创新创业的萌芽,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这不仅符合国家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也适应材料相关行业对于“产学研用”人才的培养需求,对强化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创新能力,推进材料相关领域大学生自主创业具有重大意义。

创新创业教育与材料专业基础课程相互融合的教育模式,不仅需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实现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精准定位,还需要构建合理且行之有效的教学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将理论与实践教学充分结合,二者相互引导,并驾齐驱,形成一套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创新原动力,培养服务地方的应用型人才,具体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创新创业与材料专业基础课程相融合,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升到与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同等重要的地位。在材料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推行个性化品质教育,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并形成长效机制,强化制度执行力,促进学生全面协调的发展。例如,在《轻金属材料》课程中,分为轻合金概述、铝合金材料新技术、镁合金材料新技术、钛合金材料新技术、轻合金复合材料及其制造技术五大部分进行专题教学,在注重专业理论基础的同时,每个专题均设计2-3个轻金属材料的开发及技术创新案例主题,使课程内容的设计更符合社会需求,注重成果导向,通过课堂教学与研讨课,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方法的训练,从逻辑思维、直觉思维、类比思维、联想思维等方面进行激发和训练,培养学生解决轻金属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所需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通过强化学生在材料专业的基础创新能力,推进大学生在本行业的创业积极性,增加就业岗位,保证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增进活力,实现创新创业精准定位。

(2)构建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和材料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课程体系,满足材料领域实际需求。根据材料专业理论知识构架,在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增加创新创业理念、思维以及方法等教学内容,实现对理论知识有效掌握的同时,增进对创新创业综合能力的培育。因此,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在理论课与实践教学环节均做出了调整与改革。首先,在专业课教学中,积极引入国内外材料相关领域创新创业的实际案例,介绍材料应用的背景以及发展方向,开拓学生国际视野,通过讲述创新、创业者背后的故事、分享心路历程,消除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误解与偏见,认清创新、创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热情,实现专业课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其次,强化实践教学,针对材料现阶段研发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讨论,搜集文献资料,通过独立思考,形成对应解决方案及可行性分析报告,培养大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和创新创业的能力。对于具有创新创业意向的学生,通过配合学院导师制、企业导师制,积极引导将创新创业与专业理论相结合,与职业规划相结合,把创新创业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3)在学校及学院层面搭建不同层次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可为大学生构建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注重创新创业意识和热情的发掘与培养,因势利导,依托现有材料学院的科研平台,搭建各种类型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如创客学院、学科竞赛组、材料实验室以及创业基地等,利用其广泛性、自主性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和创业热情,促进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理论、实践与创新创业相互融合,在明确专业教学目标和意义的基础上,更好的运用材料专业理论创新引导创业实践过程,解决材料实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学校以及学院层面同时搭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普及相应政策规章制度,提供创业资金,推荐创业项目,保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效性。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材料学院自2017年起成立了金石创新学堂,鼓励有创新和创业想法的同学申请入驻,并配套相应启动资金,同时,邀请企业与相关专业教师进行专业指导与政策和竞赛技巧的讲授。例如邀请具有实际生产经验的专家、创业者进行授课,讲述材料研发和制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通过理论创新解决实际问题的事例,或者通过自身实践实现材料研发创新,创办企业的经历,让学生意识到创新创业需源于生活,贴于实际,也认识到实践对于创新创业的关键性和重要性。学院层面的金石创新学堂平台成立有利于本专业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不仅便于有创业意向的同学相互交流合作,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同时也方便教师对于专业性以及制度性相关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保护学生创新创业成果,从项目、资金、场地上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进行扶持。

(4)将导师制与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建立科研导师制,主要是指导师指导学生参与具体科研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科研方法,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从2013级全日制本科生开始,全面实施全程导师制。即为每名学生配备导师,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学业指导为主,兼顾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生活、心理等方面,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及人生观,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其中导师制实施细则明确规定,导师具有如下职责: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包括指导课外课题研究选题和立项,组织科研课题讨论会,吸收学生充当科研助手,动员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课外科技竞赛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使学生构建成符合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要求,突出个性发展并拥有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体系。其中针对具有继续深造,有意从事科研工作的学生,对他们分配科研经验丰富的教授、副教授或者是有科研项目的讲师,建立起科研导师制。自导师制实施以来,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指导多名本科生荣获各种科技竞赛和创新创业项目大奖,例如“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中国大学生材料热处理创新创业大赛、北京市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北京市大学生节能节水低碳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等多项比赛中屡获佳绩。

(5)改革培养方案,增设创新创业模块,重视强化创新创业育人理念的重要性,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在《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2018版培养方案》中明确增加了4学分的“材料创新工作坊”及该模块其它选修课(含创客活动、URT训练计划、校际竞赛获奖等),该模块课程的修读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既可以通过讲授、实验、实训等正式课程方式学习,也可以通过创客活动、大学生研究训练(URT)计划、校际竞赛获奖等方面取得创新学分,经认定后计入该模块。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业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为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落地,需改变传统观念,我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专业教学计划与模块中,构建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课程体系,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并形成完善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培养具有完整学科知识储备的创新创业人才。

猜你喜欢

材料科学导师制创新创业教育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
我校省级高水平应用特色学科简介
——材料科学与工程
福建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艺》2017年优秀审稿专家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德育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化工类学生试行成长导师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