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下中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策略

2020-01-09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6期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化信息技术

黄 敏

(珠海市梅华中学 广东·珠海 519000)

教育信息化需要中学教师具有较高的信息敏感度,可以主动使用信息从事教学活动,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要持积极欢迎的态度,并主动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以提升教学效果。

1 提升中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要解决的问题

1.1 教师群体个人信息素养存在不均衡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教育信息化创造了有利条件,许多学校将大量的多媒体设备、网络教学平台等现代化教学工具投入到教学一线,但是部分教师持消极态度,部分教师受到时间、精力的限制,不主动学习信息化教学的方法,不注重发挥信息教学的优势,还在沿用原有的教学方法,这主要是教师个人的信息素养存在不均衡。这主要是由于教师的知识结构与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使用信息化教学设施的操作能力存在差异,部分教师年龄偏大,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弱,对于新型网络教学操作不熟练。利用计算机智慧教学工具进行教学管理时,如果有问题发生,不会快速解决问题。虽然针对智慧教学工具进行了必要的业务培训,但是教师参加培训热情不高,缺少主动获得新知识的积极性,直接影响到信息化教学的应用效果。

1.2 学校的信息化教学投入不足

教学要实现信息化,信息化教学设施是基础。信息化教学需要借助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是当前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教育资源的抽入水平存在差异,特别是网络设备的配备在不同地区差距较大。经济落后地区的教师在教学中难以应用到先进的信息化教学设备。这主要是由于学校受资金困扰,信息化教学设施难以及时升级,教学资源库的内容陈旧,难以满足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需求。信息教学的硬件设备与资源库是实现信息化教学的基础,迫切需要资金投入,以保证信息化教学得以实现。

1.3 缺少完善的教师信息素养培训体系

教师要实现信息素养的提升,需要依托培训体系。培养体系的构成包括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社会培训机构等。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作为教师培养的指导和管理部门,是教师培训的组织者和监督者。但是一些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培训计划并没有考虑到教师对培训的需求,培训对象也难以完全覆盖所有中学教师。培训多以短期为主,难以保证延续性和针对性。培训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学校的培训体系对于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提升教师素质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是部分学校对于培训缺少重视,没有结合教师的信息素质实际,结合当前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要点展开培养。培训机构对于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也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培训机构可以面向不同层次的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展开培训,可以设置不相同的培训课程,保证培训的针对性。但是培训机构开展的培训更侧重于盈利,培训费用较高,教师难以有机会参与此类培训活动。

1.4 信息技术没有融合到教学实践

许多学校虽然配备了齐全的信息化设备,但是整体水平较低,只能实现最为基础的信息化教学,发多媒体系统仅支持PPT格式,不能使用其它教学软件,有些学校的电脑老旧,配置较低,多媒体教学中卡、慢等现象突出,教学进程受到影响。部分中学教师对于信息化教学缺少深入理解,缺少关注,对于应用信息化教学缺少重视。部分中学校教学虽然也使用视频课件,但是没有建立起配套的教学方法,信息化的教学过于形式化,难以实现信息技术对教学的推动作用。部分学校对于信息化教学也缺少注重,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对信息化教学的推动作用,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对信息化是教学的发展趋势,不能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果。虽然针对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模式加强了体系建设,但是体系难以保证完整性。教学缺少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比如教学管理软件难以实现及时更新,网络教学平台缺少投入,硬件难以得以有效的维护。由于存在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制约信息化教学的发展。

2 提升中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措施

2.1 树立信息化教学观念,建立配套的制度

观念影响着行为,有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就有什么样的结果。针对信息化教学下,教师要有新的观念,要有意识发挥信息技术对教学的推动作用。教学主体只有充分意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才会有行动,才会转变传统的观念,积极主动投入到教学中来,所以树立正确的观念是展开教学的前提。此外,信息化教学需用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层、教师个体的协同努力,出台配套的制度。学校意识到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性,要采取多种措施提升教师的信息素质,培养要密切结合教学的实际,为教学提供可利用的资源、时间、政策、精神以及物质鼓励等。教师个人也要充分意识到教学对个人专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努力学习信息化教学手段,将借助互联网技术将智慧课堂引入教学实践,成为适应信息化教学的新型教师。学校要重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建立灵活完善的信息化制度,多渠道挖掘信息资源,并建立合理的激励和评价机制。

2.2 构建适合中学的信息化教学模式

中学实施信息化教学需要结合中学的教学特点,设计互联网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方法,建立信息化教学任务相匹配的教学实施方法体系。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有了新的特点,合理的体系可以指导教学实践,提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比如区域合作教学、虚拟合作教学的应用,扩大了教学的范围。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学校管理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教学信息化的水平最终决定于教师的信息能力,所以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成为管理中要解决的重要任务。教师能力要有主动参与应用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反思习惯,教师之间借助信息技术形成专业、协调和合作,最终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学校要意识到信息化教学的重要作用,创设有利于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要注重教学信息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比如建起高效的网络教学平台,充实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为了推动教学的发展,在信息化建设中,学校应要结合自身实际及办学条件,建设信息化的教学体系,将信息化教学与教学的多个环节加以结合。

2.3 教师要掌握多样化的信息化教学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借助网课、微课等多种信息教学方式,以改变原有教学形式,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升教学的效果。许多学校借助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体现学生与教师原有角色的变化。翻转课堂有利于解决教学中的单项问题,教学知识点可以集中,不同于课堂教学围绕多个问题。翻转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因此教学主题鲜明,体现目标性。翻转课堂以视频为载体,学生借助多媒体素课件完成学习。学生可以依据个人的兴趣爱好,结合对知识的需要自主完成知识的获取。学生的学习时间、内容、进度可以自我控制,可以对难点与重点内容强化学习。传统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教师采用了“填鸭式”的灌输式教学,教学方法存在局限性,教师的讲解占用较长的时间。而翻转课堂翻转教学缩短了教师的讲解时间,教学中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自主完成知识的积累,自主理解相关的知识。比如可以借助微课可以向学生讲解短跑技术要领,可以将技术动作加以分解,动作的讲解可以更加细致,直观,学生可以更加容易掌握运动要点。教师的作用倾向于对学生的指导,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设计要发挥翻转课堂的优势,以实现对教学过程优化,消除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设计出更加贴近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方案;要避免应用翻转课堂教学可能带来的负面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翻转课堂的应用提升职业素养;利用翻转课堂转变教师的教学思维模式及学生的学习模式,让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让知识的传授方式由灌输为主变作引导为主。

2.4 教师要有意识研究信息化教学方法

信息化教学技术更加主张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直观,学生对于知识的消化和吸收更加直接化。信息化教学强调教学中动态过程的演示和模拟,更加注重为学生提供情景教学空间。信息化教学要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突破了教学的时空限制,将难以说清道明的知识借助技术措施以图文并茂、声像齐显的方式加以展示,可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知识变得形象化、具体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思维与创造力的培养,教学效果得以提高。部分教师针对信息化教学已积累了经验,更加注重师生的互动,因此增大了授课的信息量,提高了授课效率。在信息化教学技术影响下,师生的科学技术素质得以强化。信息化教学技术要求教学应借助教学媒体与信息技术对学习过程加以设计、利用、评估。教师为了更好地运用信息化技术授课,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信息化教学技术,实现媒体资源的优化组合。教师针对信息素养培养要意识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树立“互联网+教育”的信息化教学理念,对于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重要性加强认识,提升教师的信息意识,这是保证教师信息素养得以提升的基础条件。

3 结束语

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是提升信息化教学效果的基础。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许多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有还待提升。互联网的发展为教师提升信息化素养创造了有利于条件,为此针对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要注重互联网技术的优势,采用多样的方式,为教师信息化素养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猜你喜欢

互联网+信息化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