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教育评价维度的初中团队一体化研究——以江苏初中“双积双评”积分入团的探索为例

2020-01-09刘永前黄萌萌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入团少先队共青团

刘永前 黄萌萌

(1.徐州市少先队工作学会,江苏 徐州 221000;2.徐州市少工委,江苏 徐州 221000)

在党团队意识衔接教育中,初中阶段是组织教育相对来讲最为特殊的阶段,这个阶段既是少先队教育成果的深化期和巩固期,又是共青团事业发展的基础和源头,更是团队工作的衔接期和过渡期。同时,初中阶段还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这个时期加强团队一体化建设,发挥团队组织在思想引领、政治启蒙中的教育引导作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推动初中阶段团队一体化建设,实现少先队与共青团组织融合联动发展,是发挥组织育人作用,落实立德树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

一、学校团队一体化的制度设计和“积分入团”的探索

2017年2月,团中央、教育部等印发《少先队改革方案》,要求加强初中少先队和团队衔接工作,完善推优入团制度,规范推优入团标准及程序。2017年9月,团中央学校部印发《推进“从严入团”“创先争优”机制,增强中学生团员先进性工作方案》,要求健全初中团队衔接工作机制,“做好初中团队的思想衔接、组织衔接、活动衔接、工作衔接”等。

2017年以来,江苏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按照改革要求,重视评价育人作用,发挥评价导向功能,以“积分入团”为抓手,强化“八个统筹”(统筹工作机构和工作力量、队员和团员教育、团队活动、团队仪式、基础队务团务规范、队员团员评价体系、阵地建设、表彰激励机制),在四个设区市以及全省其他地市27所初中或九年一贯制学校进行了团队一体化试点。要求以“双积双评”积分入团为抓手,落实新形势下的初中团队衔接工作,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基层、落到实处。

二、团队一体化概念的界定和特征

通过推优入团、留队任干,让团员与广大队员融为一体,发挥初中团组织全程带队、团结教育全体初中少年的作用。上海少工委提出,团队一体化指在初中少先队与共青团并存的环境中,团的教育与发展向初一扩展,队的教育与建设向初三延伸,形成团队全程衔接教育的整体合力。通过梳理上面的阐述,结合共青团和少先队改革的要求与实践,笔者可以对“团队一体化”的概念进行如下界定:在初中阶段,面向全部初中少先队员和共青团员,以初中共青团和少先队的思想、组织、活动、工作衔接为着眼点,按照“队为主体、团为核心、强队建团、以团带队、有效衔接、团队共兴”的思路,发挥团组织全程全面带队作用,推进团队培养目标、组织建设、教育过程、团队活动、评价激励五个方面的一体化,推动初中学校团队工作形成既相对独立又双向延伸、双向渗透的格局,带动初中团队工作全面活跃。

三、“双积双评”积分入团评价体系在团队一体化中的特点

(一)评价指标设计上重视“思想引领”,凸显培养目标一体化

《江苏省初中学校“双积双评”积分入团工作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积分第一阶段即从入校建队到成为入团积极分子,设置“有远大理想信念、有优秀道德品质、有优良学业水平、有良好实践能力”4项一级指标对应14项积分要点,指出了“应评”指标。与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中6项一级指标20个记录要点,既有交叉,又具特色和差异化,其中,“有远大理想”权重占30%,突出了团队教育思想引领、政治启蒙的独特价值。第一阶段设置的“贡献积分”,把队员所在中队获得的表彰和队的荣誉纳入积分,设置“可评”指标。在从入团积极分子到成为团的发展对象环节,设置“必修积分”4个项目,强化了团员发展对象“必评”指标。“应评”记录的是团队组织全面全程育人的基本要求;“可评”主要是对队员阶段获得荣誉的再评价,体现团队组织的延续性;“必评”记录的是团员在发展过程中的政治性和先进性。三项评价指标的设计,为青少年在团队组织中发展和成长提供了基本导向。

(二)评价实施步骤上重视“促学评价”,凸显评价育人导向作用

Klenowski在2009提出,“促学评价”是学生、教师和同伴日常实践的一部分,寻找、反思并回应从对话、展示以及观察中得到信息,促进正在进行的学习。《意见》体现了这个特点:其一在入校建队开始到成为入团积极分子阶段,“队员及时掌握本人积分情况”“在队组织的引导下主动提交入团申请书”,体现的是队员成长的自主性;其二,成为入团积极分子和成为团的发展对象,要经过“两次民主评议”,两次评议过程是队员对照积分要素先进行“自我评价”,再接受“他人评价”,不断提升自我的过程。

(三)评价要素安排上重视“团队衔接”,凸显团队一体化理念

《意见》按照“团队衔接”的思路和要求,在突出思想引领、实践育人导向的同时,对积分内容与要素进行了诠释。首先体现培养目标的一体化,强调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强调听党的话、跟党走的目标;其次体现组织建设的一体化,把初中少先队全面建队、国家规定的必修少先队活动课等纳入评价指标。

四、以“双积双评”积分入团推动初中学校团队一体化的路径

面对当前初中学校少先队团队组织的现状和困境,依据《意见》,积分入团的实施为学校团队一体化建设提供了有效的路径和载体。我们可以把积分入团工作作为主线,从宏观到微观着重解决以下问题,推进初中学校的团队一体化工作。

(一)建立市县层面推进机制和评价体系,为积分入团有效运行提供保证

《意见》中的积分要点设计,解决了试点阶段评价指标不统一、不具体、操作性不强的问题,但是评价方法、手段、过程和结果应用等要素依然需要在实践中研究。市县层面出台操作规范时要重点考虑以下要素。首先,基于我国基础教育体制下中学管理主要由市县管理的现状,市县团委可通过强化“团教协作”机制,推进和规范市县层面教育团工委建设等,形成务实、高效的团队一体化工作组织体系。其次,加强初中学校团委书记、大队辅导员等工作者的培训、考核和评价,出台规范性文件,加大对学校层面积分入团和团队一体化工作的指导与评价力度。最后,对评价链条进行延伸,重点形成中队辅导员评价激励机制。

(二)支持积分入团学校层面的“个性化”,规范推动设计“一校一方案”

“构建一体化的分层教育体系,就要聚焦学校共青团的基本职能。”[1]中学作为团员发展的源头,是共青团工作基础中的基础。积分入团深化实施的末端是初中学校层面,团队改革的关键也在学校。学校层面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关系到积分入团评价导向、激励、反馈等价值的发挥。在“全团抓学校”理念的框架下,初中学校层面是共青团和少先队改革的最核心、最关键的一环。《意见》提供了导向性、规范性、框架性的要求,把具体的评价细则和方法等进行了“留白”,提出了“结合学校团队实际工作”的建议,符合中学共青团改革“发挥中学团委的基础主导作用”的指导原则,突出了学校层面在实施积分入团过程中的主体位置,强化了夯实基层基础“以校为本”的设计理念。这为学校结合实际情况,“把少先队、共青团和学校三者的精神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对评价目标、标准、方法、程序、管理安排等实施细则具体化,实现“一校一方案”提供了空间。

(三)优化积分入团学校层面保障系统,推动学校团队组织一体化

在推进积分入团实施的过程中,学校团队组织负责人需要把握机会,构建学校团队一体化的制度和保障机制[2]。其一,在实施积分入团的过程中,要推动学校把团队工作纳入学校和党建计划,健全少先队建队、少工委成立、校内团教融合机制。其二,在制订评价细则和实施办法的过程中,以设立领导小组组织机构为契机,整合学校主管领导、教师、家长代表和其他人士的力量,引导他们主动参与积分入团的设计。

(四)突出思想引领细化指标,推动团队教育过程和活动一体化

团队工作者要着力解决团队活动与团队员需求不平衡、教育内容碎片化,特别是思想引领内容和载体缺乏的问题。其一,要结合学校特色、团队员身心发展情况,进行一体化思想引领、素质提升等内容和载体的创设,如社会实践、志愿公益和志愿服务活动等,这既是活动载体,也是评价载体,更是思想引领具体化、形象化和最直接的方式。其二,突出实践育人的特点,尊重团队员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注重延续性和实效性,构建全程贯通、逐级深化、效益递增的教育体系,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多设计团队员共同参与的活动,展现团的先进性,实现团队教育的一致性、层次性和系统性。

五、结语

构建初中学校团队一体化教育体系,是少先队、共青团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需要持续研究和实践的过程。“双积双评”积分入团试点的实施,对于推动形成“队为主体、团为核心、强队建团、以团带队、有效衔接、团队共兴”的工作格局,提升团队工作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贡献度有着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入团少先队共青团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加入少先队
不老的少先队
让少先队走向校外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名单(共三百五十七人)
共青团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名单
入团理财需“审”“慎”
入团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