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乡村振兴背景的乡村文化广义虚拟价值评估与补偿

2020-01-08张海燕向秋霜

广义虚拟经济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张家界补偿乡村振兴

张海燕 向秋霜

摘 要: 乡村文化是地域文化的重要构成,然而在城镇化大背景下,乡村文化及其广义虚拟价值受到忽视。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本文以张家界为案例地,从协调利益相关者价值认知的视角出发,构建以文化旅游服务和文化遗产服务为乡村文化价值评估载体,以旅行费用法和层次分析法为主要评估方法的综合评估体系,对乡村文化广义虚拟价值进行评估。以旅行费用法计算得到文化旅游服务价值为710.46亿元,平均每位旅游者享受了1247元的文化旅游服务价值;以层次分析法评估文化遗产服务价值,各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均处在80到61的第二等级上。根据乡村文化价值评估深入探析乡村文化补偿路径,提出以经济补偿填补价值认知不足,以情感补偿增强文化价值认同,以制度补偿支撑文化生存空间,推动乡村文化的保护与补偿,实现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乡村振兴;广义虚拟价值;评估;补偿;张家界

中图分类号: F590.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448 (2020) 02-0013-011

Evaluation and Compensation of Rural Cultural Generalized Virtual Value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 A Case Study of Zhangjiajie

ZHANG Hai-yan1 XIANG Qiu-shuang2

(1.College of Business,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2.College of Tourism, Changsha 410081,China)

Abstract: Rural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regional culture, but in the context of urbanization, rural culture and its value are ignored. For better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rural culture, Zhangjiajie is taken as an example to build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with cultural tourism service and cultural heritage service as the evaluation carrier of rural cultural value, and travel expense method an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s the main evaluation methods from the angle of the coordination of stakeholder value cognition which can evaluate the value of rural culture. The value of cultural tourism service calculated by the travel expense method is 71.046 billion Yuan, with the average tourist enjoying 1247 Yuan of cultural tourism service value. The service value of cultural heritage is evaluated by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hat al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values are on the second scale of 80 to 61.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of the value of rural culture,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compensation path of rural culture, proposes that economic compensation should be used to fill the deficiency of value cognition, emotional compensation should be used to strengthen the recognition of cultural value, and institutional compensation should be used to support the living space of culture, so as to promote the protection and compensation of rural culture and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ourism.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generalized virtual values, assessment, compensation, Zhangjiajie

一、引言

在當前中国快速城镇化背景下,乡村地区受到城镇化进程的显著影响,乡村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文化结构、生态环境发生改变,乡村的传统文化也发生转型。乡村问题至关重要,乡村振兴战略应运而生,以文化振兴助力乡村振兴,以文化力量凝聚乡民,建设乡村,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实施路径。党中央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强调在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中要注重文化遗产和特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的发展成为城镇化大发展背景下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途径。然而,乡村文化建设和保护需要资金、技术、人力等要素的支持,尤其是资金或资本是现阶段制约和影响乡村文化建设与保护的最重要因素。如何将乡村文化资源转变成经济资源,以经济资源反哺文化资源保护是当前乡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识别乡村文化价值,探索乡村文化价值的补偿路径成为乡村地区文化资源保护和文化振兴的重要内容。

乡村文化价值的研究已经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文化价值的评估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国外对文化价值的评估基于文化生态系统,研究方法沿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方法[1]。Susanne等[2]为探讨传统农业景观所提供的文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设计选择实验,沿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方法并将结果可视化,对变化的农业景观价值进行评估。Van Zanten等[3]基于社会媒体照片的内容分析,测绘文化用途并量化其价值,在实证研究过程中强调此方法适用于对研究区域各景观地理位置完全了解的地区,乡村地域受到限制。国内研究者文化价值的评估以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评估为主,以此探讨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与利用[4]。梁雄飞等[5]以景观形态为视角,分析文化遗产的功能特点和景观特征,梳理景观的价值体系。刘朝晖[6]在“城市规划下乡”背景下探讨传统村落的重建,强调重构村落文化价值是实现村落空间再生产的关键。国内研究者基于乡村地域的文化价值评估的研究较少,文化价值评估的研究一般在文化价值的构成与方法的讨论层面上,具体的实证研究很少涉及,乡村文化价值如何评估仍需深入探索。

乡村文化的保护、传承与旅游的协同发展,乡村旅游对传统村落的活化保护,乡村传统文化的恢复与重构等问题已有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然而从补偿角度探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研究却很少[7-9]。生态补偿研究内容成熟并得到大众认同,文化补偿的研究仍在探索阶段。杨军辉等[10]对民族旅游村寨居民的文化补偿态度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不同区域居民文化补偿认知存在差异,接着对游客文化补偿认知和支付意愿进行了研究[11]。文化补偿得到了认知,然而如何补偿,文化补偿标准还停留在初步探讨阶段。

本文在协调利益相关者乡村文化价值认知的基础上,识别乡村文化价值,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估方法,构建乡村文化价值评估体系,对张家界乡村文化价值进行评估,探索乡村文化价值补偿路径。通过乡村文化价值的评估探讨乡村文化补偿,一方面补充了文化价值的量化研究,丰富了文化价值的评估方法,为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弥补了现有文化补偿研究不足的现状;同时对实现乡村文化有效保护与传承的意义重大,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对乡村文化价值的识别激发了大众及管理者的乡村文化保护意识,乡村文化价值的评估和文化补偿路径的探索为管理部门制定文化补偿标准和文化传承方案提供了数据支撑和理论参考。

二、乡村文化广义虚拟价值识别与评估体系

乡村文化价值的识别是乡村文化评估的基础,根据乡村文化广义虚拟价值的构成确定乡村文化价值的评估载体,明确具体的评估方法。从协调利益相关者价值认知的视角出发,识别乡村文化广义虚拟价值,文化价值依附于各项文化服务得以实现,从而确定乡村文化价值的评估载体。根据乡村文化服务价值的评估载体,明确评估内容、评估方法,构建乡村文化价值识别与评估体系(图1)。

(一)乡村文化广义虚拟价值识别

按照文化人类学的 观点,文化分为物质的、社会的和精神的三个方面[12]。文化资源作为文化的载体,是人类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遗产。然而文化资源很长一段时间都被认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是可以无偿使用的“无价”资源,文化价值一直并未得到正确的认知,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文化价值的认识与理解也存在差异,导致文化资源的掠夺式开发、粗放式经营现象普遍。

乡村文化广义虚拟价值附着于各项文化服务中,与人息息相关,价值的实现依赖于对人类的功用。借鉴MA对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评估,将文化服务与人类福祉相关联,乡村文化价值的评估与乡村文化服务对人类福祉的贡献相关[13]。将乡村作为一个生态系统,着重探讨乡村生态系统提供的文化服务[14]。乡村文化价值既显性地表现在各类文化服务与产品上,包括各类文化旅游产品与服务、手工艺品等,同时乡土情怀、民族情感、精神风貌等也承载了文化价值,是文化价值的隐性表现。根据MA对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定义,文化服务包括精神及宗教服务、消遣及生态旅游、美学价值、灵感获取、教育价值、知識体系、地方感、社会关系、文化遗产和文化多样性10个方面的内容,以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为基本分类将上述文化服务总括为文化旅游服务和文化遗产服务[15]。文化价值融合在各项文化服务之中,站在协调利益相关者价值认知的视角,文化旅游服务和文化遗产服务既包括了旅游开发商注重的经济价值,也涵盖了文化保护部门关注的遗产价值,全面、真实地突出了乡村文化的价值。以文化旅游服务和文化遗产服务为基本文化服务指标构建乡村文化价值评估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价值的重复评估,又不低估乡村文化价值。

(二)文化旅游服务广义虚拟价值评估体系

文化旅游服务主要体现乡村文化的使用价值,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体现了旅游对文化的深入挖掘与创新利用,对应于MA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内容,旅游包括消遣、游憩、美学、教育和精神及宗教服务,突出了乡村文化的游憩、美学、教育等价值。谢高地等借鉴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MA)的生态系统服务分类,参考Robert Costanza等提出的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单位价值成果,构建了一种基于专家知识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化方法,其中通过美学景观服务对文化旅游服务进行量化[16]。美国生态学家H.T. Odum 提出能值理论和方法,以科研教育和旅游娱乐为主要文化服务,根据区域生态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论文数量以及旅游服务的支付意愿换算成相应的能值进行测算[17]。沿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方法,多以旅行费用法和支付意愿法来构建文化旅游服务价值的评估模型。

文化旅游服务使旅游者在观赏体验当地自然与人文景观过程中获得放松、愉悦和享受,受到当地文化的熏陶,英雄事迹的触动,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的震撼,同时收获身体和精神的满足,主要体现休闲游憩、景观美学和教育科研价值。由于旅游者的个性差异,旅游休闲感受以及知识的获得不尽相同,根据旅游者的游后体验评估文化旅游服务价值易受情绪影响,主观性较强,且结果量化困难,因此本文运用旅行费用法对文化旅游服务价值进行评估,以旅行费用为基本核算指标,借助SPS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根据旅行费用、时间成本和消费者剩余,构建文化旅游服务的价值评估体系。

(三)文化遗产服务广义虚拟价值评估体系

文化遗产与乡村当地的历史和文化密切相关,是乡村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人们的地方感知与集体记忆,是人们情感交流与社会关系形成的土壤,也是重要的灵感来源,多样的文化遗产体现了乡村文化多样性,文化遗产服务主要指乡村文化的非使用价值,是一种遗产价值和存在价值,文化遗产的存在本身就有效用,并且可以作为遗产传给后代,造福后人。文化遗产的价值内涵丰富,表现类型多样,在价值评估过程中定性与定量的方法均有运用。有学者运用机会成本法通过文化遗产的各项申报费用来计算文化遗产价值,运用条件价值法对文化遗产的非使用价值进行探讨,也有学者运用层次分析法以及因子分析法来评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18-19]。学者们运用德尔菲技术、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等多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评估文化遗产价值,构建广义虚拟价值评估体系,确定文化资源的价值等级[20]。

本文主要利用省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来评估文化遗产服务价值,借鉴郑乐丹[20]、张希月等[21]对非物质文化资源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将评价指标体系分解为目标层、准则层和项目层3个层次,评估文化遗产服务价值。张家界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共12项,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为桑植民歌、杖鼓舞、跳丧舞和张家界阳戏,8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为慈利板板龙灯、永定区高花灯、桑植花灯戏、桑植傩戏、桑植白族游神、张家界鬼谷神功、张家界泼水龙习俗和土家糊仓习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作为多样的文化资源,体现了文化多样性,承载着地方感与人际交往,因此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来评估文化遗产服务价值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科学性。

文化遗产服务广义虚拟价值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禀赋条件和保护传承现状两方面评估,评估体系为包含2大类6小类21个指标的三级体系。资源禀赋条件包含历史价值、时代价值和产品衍生性3方面15个指标。历史价值主要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悠久性、珍稀性和知名度。时代价值主要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影响力,在教育以及文化认同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产品衍生性主要体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日常生产生活以及大众的联系,包含舞台表演与过程展示的适宜性和观赏性,以及收藏性产品和实用性产品等内容。保护传承现状包含真实性、整体性和原生态3方面6个指标。真实性是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保护与传承现状,包含传承人的数量规模和遗产的记录与存储。整体性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集中程度、内容的整体性。原生态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环境的可支持性和传承内容的变异程度。

三、乡村文化广义虚拟价值评估方法

文化广义虚拟价值的评估有利于人们更深入地认知文化价值,更清楚地认识各项文化服务的重要性,更好地进行文化保护与传承。然而由于文化資源具有典型的公共物品特征,且文化资源的破坏以及文化的保护传承具有明显的外部性,文化价值的量化与货币化十分困难,目前国内外也并未形成成熟的有关文化价值的定价方法。以往有关文化价值评估的研究尚处在文化价值评估内容与一般办法层面上,具体的评估方法与量化研究较少涉及,近年来学者们不断尝试对文化资源价值和生态系统文化服务进行评估[22-24]。根据文化旅游服务和文化遗产服务为主体的乡村文化价值的识别,基于两项文化服务价值指标的评估体系,综合采用旅行费用法和层次分析法评估乡村文化广义虚拟价值。

(一)旅行费用法

旅行费用法(travel cost model,TCM)是依据旅游者为了在某地获得休闲、娱乐和享受而支付的费用来评价该地旅游价值,旅游总效益包括旅游消费支出和消费者剩余[25]。旅行费用法基本步骤:

首先,确定分区,即各客源区的确定,由于入境旅游者机会成本较高,会导致价值的高估,本文主要探讨国内旅游者,按照我国省级行政区划来划分客源分区,共31个客源区(不包含港澳台)如表1。

第二,计算各客源区对旅游地的出游率,即各客源区到旅游地的总旅游人次与客源区主要出游人口数之比,本文以主要出游人群即城镇人口数为底数,计算公式为:

式中:Ri为客源区i的旅游率;Vi为客源区i 到张家界的总旅游人次;Pi 为客源区i的城镇人口数。

第三,计算各客源区的总旅行费用,总旅行费用包括实际旅游消费支出和旅行时间的机会成本,实际消费支出包括住宿、餐饮和交通费用等,单位时间的机会成本采用工资率的1/3计算[26],旅行时间主要指停留于张家界的时间,计算公式为:

(二)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性的分析方法,通过对评价目标逐层分解为细化指标,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最终根据各指标的分数和权重相乘得到最终结果,主要解决影响因素众多且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缺少量化数据的问题。根据包含2大类6小类21个指标的三级文化遗产服务价值评估体系,首先对各小类指标的权重进行确定,在参考文献和学者专家咨询的基础上确定各指标权重,在咨询专家学者意见时采用电子邮件的方式,将21个指标(表2)分别按照相对重要程度从0到1之间打分,分数保留小数点后一位,经过简单算术平均确定小类及大类指标权重。

然后对各项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进行评估,进行正式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主要为相关学者专家、政府及旅游工作人员、馆藏人员和相关传承人等。参考资源价值评价相关文献,将指标标准划分为由高到低的四个等级,赋予每个等级特定的分数区间[29]。各项指标采用百分制的量化方式,在确定考量依据的基础上,分为100-81、80-61、60-41和40-21四个分数区间对应四个等级,例如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珍稀性,四个区间等级分别代表“罕见”“少见”“可见”和“普遍”。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根据调查对象实际的打分情况确定每个等级区间的分值。收集数据后进行数理统计和分析,综合各指标权重系数和各指标得分,确定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终得分,四个不同的分数区间等级分别表示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很高、高、普通和低,依据各项文化遗产服务价值的评估探索文化补偿路径。

四、研究概况和数据来源

(一)研究区概况

张家界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武陵山脉腹地,澧水中上游,东临常德市,北接湖北恩施州,西南与湘西自治州和怀化市相邻,张家界市辖永定区、武陵源区、慈利县和桑植县,是一个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民族众多和文化底蕴深厚的旅游发展城市。张家界自然风景优美,其底蕴深厚的民俗文化更是有着独特的魅力。张家界属湖南省老少边穷地区,至今部分乡村仍保留着原始古老的耕作方式,民风民俗淳朴,农耕文明代代传承。在传统农耕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乡土文化艺术,留下了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风俗习惯。土家摆手舞、茅古斯舞、傩戏等地方民族戏独具风情,哭嫁、骂媒、土家糊仓等地方习俗神秘有趣,桑植山歌、土家溜子等原生态艺术久久流传,“西兰卡普”、“挑花鞋垫”、滴水床、吊脚楼等民间工艺绝活令人惊叹,共同构成了张家界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

文物保护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的申报为张家界乡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奠定了基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保障,张家界市目前已申报认定县级及以上非遗传承人519人,其中市级及以上99人,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保护体系基本建立。乡村旅游的开发一方面深入挖掘和创新利用了当地文化,实现了当地民俗文化的传播和传承,达到了活化保护文化的目的,然而当地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同质化的旅游开发和当前旅游效益的追求也对文化本身和文化遗存空间造成了一定破坏。张家界积极抢救整理和挖掘保护了一大批的民俗文化,然而传统村落仍在不断消失,古建筑损坏问题普遍,乡村空心化现象明显,乡村文化赖以生存的土壤不在,文化载体缺失,当地居民的维系不足,乡村文化保护和传承现状堪忧。张家界乡村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文化特色鲜明,然而乡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现状却令人堪忧。当地居民对乡村文化价值认知不足,认同不够,文化保护意识低,也阻碍了乡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因此以张家界为案例地,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识别乡村文化价值,探讨乡村文化价值的评估与补偿的相关问题具有一定的典型代表意义。

(二)数据来源

文章数据资料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问卷调查数据,包括实地发放和网络邮寄两部分,在参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设计有关文化遗产服务价值的调查问卷,于2017年3月到12月期间进行3次问卷发放,实地问卷发放地主要为张家界天门山风景区、张家界旅游与文化管理部门以及张家界石堰坪村,共发放问卷1650份,收回有效问卷1395份,有效率84.5%。在问卷调查过程中对当地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文化保护传承的现状及问题进行感性认识和客观评价,为文章写作积累素材,同时收集问卷,获得数据资料。第二部分主要根据文化旅游服务价值评估体系构建所需参数,通过31个省份2016年统计年鉴获得城镇人口和年收入的基本数据,根据张家界2016年统计公报整理得到国内旅游消费和旅游人次的数据。各个客源区到张家界的旅游人次、旅行消费和旅行时间的具体数据整理相关文献获得客源系数与消费系数综合计算而来[30-31]。

五、评估结果分析

(一)张家界乡村文化旅游服务广义虚拟价值评估

应用旅行费用法评估张家界乡村文化旅游服务价值。在公式计算之前,确定各客源区到张家界的旅游人次和旅行费用,各区旅游人次与旅行费用在剔除境外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的前提下根据张家界的客源系数与费用系数确定,客源系数与费用系数主要参考张家界客源市场与旅游消费的研究整合而得[30-31]。各客源区旅游率与旅行费用根据公式(1)与(2)计算而得,结果见表1,各客源区的旅行费用总和为269.34亿元,总时间成本为112.84亿元,总旅行费用为382.18亿元。

根据公式(3),初步探索旅游需求函数,假定各客源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文化程度、等社会经济因素都恒定不变,只考虑旅行费用对旅游人次的影响。利用SPSS软件回归拟合旅游率与旅行费用之间的回归模型为:

旅游率與旅行费用的回归模型为增长函数模型,其中R为旅游率,TC为人均旅行总费用。回归模型判定系数R2为0.248,说明除旅行费用外,仍然存在其他社会经济因素影响旅游人次,但此处不予考虑。F检验统计量为8.888,概率P为0.006,小于0.01,说明旅游率与旅行费用的增长函数模型在0.01水平上显著,回归模型成立。在回归模型中,旅行费用的系数为负值,说明旅行费用越高,旅游率越低,旅游人次越少,与经济学原理一致。

随着旅行费用的增加,旅游率变低,旅游人次越来越少,当旅行费用增加到一定数目时,总旅行人次将为0。以100元为一档追加费用,根据公式(4)得出相应的旅游人次,拟合追加费用和旅游人次之间的回归曲线为:

追加费用与旅游人次的回归模型为对数函数模型,其中y为旅游人次(千万人),x为追加费用(元)。回归模型的判定系数R2为0.947,F统计检验量的伴随概率为0,说明追加费用与旅游人次的对数函数模型个在0.001水平上显著,回归模型成立。对追加费用与旅游人次之间的回归曲线积分,得到消费者剩余。当追加费用为6700元时,将没有旅游者前往张家界,积分求得消费者剩余为328.28亿元。文化旅游服务价值为总旅行费用和消费者剩余之和,即为710.46亿元,平均每位旅游者享受了1247元的文化旅游服务。

(二)张家界文化遗产服务广义虚拟价值评估

根据文化遗产服务价值评估体系分别对1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进行评估,在进行价值评估之前,首先确定价值评估各类指标权重。对文化遗产服务价值21个指标的重要性进行调查,向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及研究生发邮件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回53份问卷,各类指标分值经过算术平均见表2。通过数据统计确定六小类指标及两大类指标的权重,六小类指标的平均分值分别为0.89、0.87、0.82、0.93、0.9和0.93,各权重分别为1.67、1.63、1.54、1.74、1.68和1.74,资源禀赋条件和保护传承现状的权重系数分别为4.84和5.16。

接著对1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估分值进行统计,根据各类指标权重确定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终分值,明确价值等级(表3)。1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得分均在第二等级80至61之间,其中桑植民歌价值最高,得分78.49,与第一等级十分接近。鬼谷神功、傩戏、跳丧舞、杖鼓舞得分均在75至70之间,价值相对较高,历史价值与原生态性得分较高。其余7项文化遗产得分接近70,相对以上5项价值较低主要是在历史价值、产品衍生性方面得分较低。整体来看,各项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得分均在55左右,得分十分低,说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现状令人堪忧,传承人数量以及遗产的记录与存储等对文化遗产真实性保护的措施急需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整体性和原生态性得分可观,说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受到重视,对文化原真内容的挖掘和再现成果突出。文化遗产的产品衍生性主要体现在旅游效益以及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得分相对较高,说明产品衍生性价值空间很大。文化遗产的时代价值体现了对现代教育和公众道德的影响,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影响力,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和民族意义,各项文化遗产的时代价值均需不断提高。

六、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文构建了以文化旅游服务和文化遗产服务为乡村文化广义虚拟价值评估内容,以旅行费用法和层次分析法为乡村文化价值评估方法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综合评估框架,以期以乡村文化价值的评估探索乡村文化价值的补偿路径,为乡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切实的数据支撑和理论参考,为当地旅游的持续发展创造活力,保持核心竞争力,同时对补充文化补偿研究有所贡献,为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研究提供新的视角。(1)乡村文化广义虚拟价值内涵丰富,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更全面地识别乡村文化价值,乡村文化广义虚拟价值不仅包括休闲游憩、教育、美学等使用价值,遗产价值、存在价值等非使用价值也不容忽视,构建了以文化旅游服务和文化遗产服务为基本指标的乡村文化广义虚拟价值评估体系,最大程度地突出了乡村文化价值;(2)以旅行费用法计算得到文化旅游服务价值为710.46亿元,平均每位旅游者享受了1247元的文化旅游服务价值,价值较高,经济补偿金额可参考文化旅游服务价值,对当地文化管理相部门、文化资源保护相关传承人以及当地居民按比例分配具体的补偿金额;(3)以层次分析法评估文化遗产服务价值,最终得出各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均处在80到61第二等级上,文化遗产服务价值较高,但是仍然与第一等级存在差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现状是拉低总体价值分值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应进一步增强文化价值认同,扩大文化影响力。

本文研究仍然存在不足。客源系数与费用系数根据相关文献获得,时间上存在一定的错位,可能导致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有待修正,以提高结果精确度;以旅行费用法和层次分析法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乡村文化价值进行评估,有一定的创新性,但是如何使研究结果更加客观、精确,研究方法仍需继续探索;以单案例地对乡村文化价值进行探讨,未来可延伸范围,进行区域间的价值比较以及区域文化互助补偿研究。

(二)乡村文化广义虚拟价值补偿路径

根据乡村文化价值的识别和评估,探索乡村文化价值补偿路径,构建乡村文化价值补偿路径图(图2)。以管理路径为基本思路,形成具体的技术路径,技术路径之间形成互相巩固的循环,共同推动乡村文化价值的补偿。从填补乡村文化价值认知不足入手,以最直接的经济补偿唤醒人们对乡村文化价值的认知,明确乡村文化补偿对象。接着以情感补偿进一步增强乡村文化价值的认同,通过情感的共鸣培养人们自觉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的意识,扩大当地文化影响力。以制度补偿保护文化生存空间,为乡村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提供良好环境,进一步巩固经济补偿和情感补偿成果。

以经济补偿填补价值认知不足。经济补偿能够最直观地激起人们对文化广义虚拟价值的认知,根据服务价值量化结果以及当地社会经济状况,对当地的文化管理部门、文化资源相关者以及当地居民按适当比例进行经济补偿,提高文化价值认知。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恢复和保护需要文化管理部门投入大量的资金,在财政支付资金的基础上,根据价值评估结果设置一定的补偿资金,形成具体的补偿金账户,更好地推动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传承人是当地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中坚力量,在现行补助金的基础上,增加相应的补偿金,为传承人更好地从事文化遗产的保护事业提供保障;当地居民对文化资源的存在以及文化价值的形成意义重大,是乡村文化价值的重要构成,经济补偿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其对文化资源的价值认知,培养文化保护意识,留住当地文脉。

以情感补偿增强文化广义虚拟价值认同。情感的共鸣能增强文化价值的认同度,地方感的获得,情感交流的产生,文化价值的认同度得到提高,人们会更加自觉地参与到当地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来。在文化遗产服务价值评估结果中,歷史价值、时代价值以及产品的衍生价值对提高文化遗产服务价值贡献极大,在文化补偿路径选择过程中应抓住这一关键要素,从情感补偿入手,提高文化价值认同度,扩大乡村文化影响力。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形成文化旅游品牌,提高知名度,形成感性认知,扩大当地文化辐射范围;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实际相结合,与现代科学技术相适应,形成传统文化的高认同与高认知;创新当地文化表现形式,丰富文化产品内涵与外延,提升文化理解力与影响力;加大科研教育投入,实现当地文化与现代教育的结合,提升优秀文化价值,发挥当地文化的公众道德约束力。

以制度补偿支撑文化生存空间。乡村文化生存空间是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土壤,与文化价值息息相关。根据文化遗产服务价值结果可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现状不容乐观,一定程度上拉低了其价值得分,造成价值流失,应从制度层面入手,更好地保护文化生存空间,传承文化。落实文化遗产保护、文物修复管理等制度办法,构建国家、省级、市级为一体的全面的文化资源保护制度体系;建立有效的文化补偿保障机制,成立补偿领导小组,做好文化补偿工作的落实与反思;文化、旅游等相关部门就文化保护积极合作,并统一成立协调机制,推动落实文化保护责任制度;乡村旅游发展规范化,始终将乡村文化放在乡村旅游开发的核心位置,打造好乡村旅游这一平台,延伸文化生存空间,为乡村文化提供生存和传承的最大可能性。

参考文献:

[1]Lan Xiao, Tang Haiping, Liang Haoguang.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researching cultural ecosystem service flows in urban agglomerations[J]. Ecosystem Services, 2017, 28(10): 95-104.

[2]Susanne Rewitzer, Robert Huber, Adrienne Gret-Regamey, et al. Economic valuation of cultural ecosystem service changes to a landscape in the Swiss Alps[J]. Ecosystem Services, 2017, 26, 197-208.

[3]van Zanten B T, van Berkel D B, Meetemeyer R K, et al. Continental scale quatification of landscape values using social media data.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6, 113, 1-7.

[4]任唤麟. 跨区域线性文化遗产类旅游资源价值评价——以长安-天山廊道路网中国段为例[J]. 地理科学, 2017, 37(10): 1560-1568.

[5]梁雄飞, 阴劼. 基于景观单元的文化遗产价值认知——以开平碉楼与村落为例[J]. 热带地理, 2016, 36(04): 564-571.

[6]刘朝晖. 村落保护的空间规划与文化价值重构[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 47(05): 118-128.

[7]吴必虎. 基于乡村旅游的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J]. 社会科学家, 2016(2): 7-9.

[8]翟向坤, 郭凌. 乡村旅游开发中乡村文化生态建设研究[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6, 37(04):635-640.

[9]张甜, 刘焱序, 王仰麟. 恢复力视角下的乡村空间演变与重构[J]. 生态学报, 2017, 37(07): 2147-2157.

[10]杨军辉, 李同昇, 徐冬平. 民族旅游村寨居民文化补偿认知的空间分异及机理——以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09): 1167-1178.

[11]杨军辉, 李同昇. 民族旅游地游客民族文化补偿认知与支付意愿——以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为例[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6, 30(05): 203-208.

[12]赵红梅. 论旅游文化——文化人类学视野[J]. 旅游学刊, 2014, 29(01): 16-26.

[13]董连耕, 朱文博, 高阳, 等.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研究进展[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50(06): 1155-1162.

[14]曹先磊, 刘高慧, 张颖, 等. 城市生态系统休闲娱乐服务支付意愿及价值评估——以成都市温江区为例[J].生态学报, 2017, 37(09): 2970-2981.

[15]Jean-Christophe Martin, Remi Mongruel, Harold Levrel. Integrating cultural ecosystem services in an ecosystem satellite account: A case study in the Gulf of Saint-Malo (France)[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18, 143(7): 141-152.

[16]谢高地, 张彩霞, 张雷明, 等. 基于单位面积价值当量因子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化方法改进[J].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08): 1243-1254.

[17]Yvonne Andersson-Skolda, Jenny Klingberga, Bengt Gunnarsson, et al. A framework for assessing urban greenerys effects and valuing its ecosystem service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18, 205(10): 274-285.

[18]缪建群, 杨文亭, 杨滨娟, 等. 崇义客家梯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评估[J]. 自然资源学报, 2016, 31(11): 1817-1831.

[19]林贤彪, 颜燕燕, 闵庆文, 等. 农业文化遗产非使用价值评估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遗产为例[J]. 资源科学, 2014, 36(05): 1089-1097.

[20]郑乐丹.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价值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 文化遗产, 2010(01): 6-10+85.

[21]张希月, 虞虎, 陈田, 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价值评价体系与应用——以苏州市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6, 35(08): 997-1007.

[22]刘素芳, 陈菁, 陈丹, 等.基于HPM的水文化价值定量评估研究——以秦淮河风光带为例[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7(06): 200-204.

[23]霍思高, 黃璐, 严力蛟. 基于SolVES模型的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评估——以浙江省武义县南部生态公园为例[J]. 生态学报, 2018(10): 1-9.

[24]Derek B. van Berkel, Peter H. Verburg. Spatial quantification and valuation of cultural ecosystem services in an agricultural landscape[J].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14, 37: 163-174.

[25]董天, 郑华, 肖燚, 等. 旅游资源使用价值评估的ZTCM和TCIA方法比较——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为例[J]. 应用生态学报, 2017, 28(08): 2605-2610.

[26]董雪旺, 张捷, 蔡永寿,等. 基于旅行费用法的九寨沟旅游资源游憩价值评估[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2, 31(05): 78-84.

[27]赵剑波, 杨雪丰, 杨雪梅, 等. 基于旅行费用法的拉萨市主要旅游点游憩价值评估[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7, 31(08): 203-20 8.

[28]李会杰, 张宏敏, 孙敬克, 等. 基于模拟旅行费用法的城郊农田休闲娱乐生态服务价值评估——以平顶山地区为例[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 38(03): 153-160.

[29]李朦, 汪妮, 解建仓, 等. 基于模糊物元模型的再生水资源价值评价[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44(01): 223-229.

[30]成程, 肖燚, 欧阳志云, 等. 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区自然景观价值评估[J]. 生态学报, 2013, 33(03): 771-779.

[31]范远华. 张家界旅游文化建设与发展研究[D]. 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 2014.

收稿日期: 2020-05-10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971188)

作者简介: 张海燕(1970—),女,甘肃兰州人,湖南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旅游管理等。

猜你喜欢

张家界补偿乡村振兴
张家界的幺妹儿哟,张家界的酒儿……
湖南省张家界:无人驾驶巴士挑战玻璃桥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PWM的死区补偿技术
张家界推500亿旅游项目深圳招商
无功补偿装置在10kV馈线中的应用与研究
农村土地征收删除补偿上限
我国行政补偿立法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