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北海道国际雪合战赛事研究

2020-01-08杨长明小木曾航平

体育教育学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赛事体育日本

杨长明,小木曾航平

(1.吉林大学 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2.日本广岛大学 教育学研究科,日本 广岛 739-8511)

1 雪合战赛事的体育文化源流

原始社会时期,我国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会投掷砾石或打磨后的石头。成年人一般以投掷作为狩猎手段,儿童则以投掷作为游戏[1]。从考古出土的有关文物中发现的石球,经过研究,它的使用更加接近于娱乐和玩耍[2]。随着历史发展、文化变迁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中华民族的投掷文化也逐渐丰富和充实起来,尤其是经过战争频发的战国时期以后,依靠兵器所产生的投掷活动变得更加多样化。在世界的其他地方,人类投掷技能也得到了各种展现,比如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北美印第安人,在雪季会进行投掷类似长矛的游戏。这种游戏和我国儿童所进行的“丢口袋”(或称“掷沙包”)游戏有几分相似。新几内亚的达尼族有这样一种游戏,一个男孩将藤环扔在地上,在藤环不规则地弹跳时,另一个男孩投矛,让矛准确地穿过藤环钉在地面上[3]。而在冬季的打雪仗游戏中,波西米亚画家瓦茨拉夫的画作《雪球比赛》描绘了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在意大利特伦托(Buonconsiglio Castle)城堡前打雪仗的画面。英国画家威廉·沃德的铜板雕刻画作《欧洲孩子打雪仗》(见图1)于1785年12月被伦敦约翰拉斐尔史密斯出版社出版[4],这些都成为记录人类打雪仗活动的经典文化作品和历史佐证。由此可以看出,人类身体文化的发展,社会活动内容的丰富,为人类投掷活动的发展和传播提供了主客观条件。冬季打雪仗活动受到纬度和气候等自然条件影响,因此在有关史料中难以发掘到其产生的出处和来源。但是,结合人类身体文化和投掷运动的相关论述,可以辨别打雪仗活动的由来是基于人类文化的发展,在冰雪地带人们发挥了投掷运动的身体功能,从而出现了打雪仗这一冬季民间体育文化现象。

图1 雪球比赛[5]

日本传统的雪合战和我国民间游戏打雪仗在形式上一致,都是没有固定场所,没有规则,没有人数限制和裁判监督的民间游戏。同样受到纬度和自然条件影响,冬季降雪并能形成积雪的地域基本集中在日本的关东地区、东北地区、北海道等北部地区。新泻县冬季雪合战游戏在该县冬季体育游戏活动频繁程度仅次于雪橇游戏,排在第二位。日本体育史学界在1964年整理并发表的报告中,将雪合战列在了儿童游戏当中[6]。那么雪合战如何从民间赛事发展为现在的竞技赛事,值得研究。

2 雪合战赛事的诞生背景

2008年统计数字显示日本总人口1.28亿人,2014年减少到1.27亿人。据日本统计部门预测,到2050年日本总人口将跌破1亿人关口。根据联合国的定义,一个国家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21%的时候,就表明这个国家进入超高龄化社会,而日本在2007年就已经迈入了超高龄化社会,预测数据显示到2030年,日本高龄人口将占总人口的31.6%,预计到2040年日本将有896个市町村消失[7]。壮瞥町位于日本北海道有珠郡,其名字来源于北海道原住民阿依努人语言,意思是有“龙出现的河川”。由于这里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1879年(明治12年)由岩手县迁移过来的开拓团民开始在这里居住开垦,世代繁衍生息。然而,根据日本政府总务省统计局数据显示,1990年(平成2年)到2005年(平成17年)的15年间,壮瞥町总人口从4 123人减少到3 473人,总共减少了650人。同时,年轻人口减少,老年人口增多的现象越来越明显。面对人口问题将制约地域发展的严峻考验,壮瞥町多年来一直探索除农业和夏季旅游业以外,在冬季仍然可以稳定发展的模式。为此,町政府按照1978年(昭和53年)颁布的壮瞥町町民宪章的5项核心内容开始探讨,寻求新的发展出路。壮瞥町在1987年8月将当地商业、旅游业、农业、公务员等人群集中起来成立临时检讨小组,讨论如何打破冬季闭塞的面貌,利用雪资源优势开发出新的项目促进地区综合发展。临时检讨小组每月组织一次例会,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这其中先后提议利用雪雕、马拉松滑雪、狗拉雪橇等雪资源活化利用项目,但是都因缺乏独特性和创新性而没有得到通过。直到当年12月,从东南亚来到北海道的游客由于第一次看到雪而异常兴奋,于是他们团起雪球,互相投掷,这样的举动启发了当地的人们,于是他们想到将儿童在冬季常玩的雪合战游戏改编成竞技化的雪合战赛事,见图2。

图2 国际雪合战赛事[8]

1988年春季,壮瞥町组织冬季冰雪项目从业人员,其中包括体育学研究者、滑雪运动员、裁判员,当地政府管理部门公务员,以及商业、旅游业从业人员等组成了雪合战规则制定委员会。经过一年的反复修改、讨论,以及内部测试,最终在12月制定出了第一部雪合战竞技规则。雪合战一词来源于日语“雪合戦”(英语:Yukigassen),通俗的理解就是将打雪仗游戏转换成规则化、竞技化的体育赛事活动。“雪”在日语汉字中就是指自然降雪或人工造雪所形成的雪,“合戦”是日语会战、对战,敌对双方交战的意思。那么在英语翻译的时候为什么没有翻译为“Snowball Fight”或“Snowball Match”,而是直接使用了日语发音转化成英语的“Yukigassen”?这一点值得探讨。

虽然手势、穿着、徽章等都可以传递信息,但是最重要的文化符号就是语言,并且可以用文字最准确地传递信息和观点。语言符号是文化传播过程中处在核心地位的传播媒介,一个民族或国家因为有自己独立的语言和文字而标志着本民族和国家的文化特征和独特性,虽然日本在直接使用和假借汉字经历了500余年的时间,随后又创造了属于本国的语言和文字,最后在20世纪初期才从法律层面上开始逐渐废除汉字,推广日本的假名文字[9]。这从人类学角度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认同(Cultural Identity),即本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特征的具体体现,人类学家克拉克洪(Kluckhohn)曾说道:“人类文化如果没有语言,那是不可想象的。”[10]因此,在发展和传承“雪合战”赛事活动过程中,使用日语发音而非传统意义上的英语单词,表明了日本对于民族文化传承和守护的精神,同时为雪合战赛事的国际化传播打下了文化基础。1989年2月25日-26日由日本国内70个队伍参赛的第一届昭和新山国际雪合战大会在壮瞥町举行。

3 雪合战赛事规则的体育人类学解读

赛事的设计目标定位于国际化发展,其规则设计参考和借鉴了诸多国际赛事的内容,延续了现代竞技体育国际化发展的思路,并融入了日本文化元素。

3.1 雪合战赛事规则概述

3.1.1 场地

如图3所示,雪合战比赛场地呈矩形结构,标准场地长36米,宽10米,儿童场地长32米,宽8米,分内场和外场。内场由前场和后场组成,内场设施包括一个中心护垒,两个护垒,一个本垒,一个队旗,摆放位置如图3所示。外场是内场边线外延向外垂直延伸至少3米距离范围,并用安全网围成。这种场地边界线长宽尺度的设置和我们常见的篮球、排球、手球等团队球类对阵比赛极为相似。

图3 雪合战比赛场地[11]

3.1.2 道具和服装

道具主要包括场内用于比赛的雪球、旗杆、VT(英文:Victory Throw,中文:决胜一掷)。

服装主要包括头盔、比赛服、参赛用鞋等。

雪球需要在赛前由专门的雪球制造器来制作完成,每个团队每一节比赛可以使用90个雪球。参赛选手和教练的头盔以及服装要与裁判员相区别,裁判的安全头盔制定为绿色。

3.1.3 队伍、教练、队员

每队共计10人,由1名教练和9名队员组成,队员分为7名上场队员和2名替补队员,7名上场队员分为4名前锋和3名后卫。教练可以作为本队队员上场比赛,但赛前必须在登记表上的教练栏和队员栏中同时体现,否则将不能上场参赛。

3.1.4 比赛和胜负

比赛为3节2胜制,每节3分钟。一节比赛中冲入对方场内拔出对方队旗的队伍获胜;将对方选手全部用雪球击中致使其全员出局的队伍获胜;规定时间内未完成前两项中任意一项的,所剩在场人数多的队伍获胜。比赛的获胜方法为以上三种。如果在三节比赛后出现了一胜一负一平的局面时,采取VT(决胜一掷)决胜法,放置一个目标在本垒上,每队选出5名队员轮流从插旗口后侧向目标投掷雪球,将目标从本垒击落次数多的队伍获得最终胜利。如这种方式仍无法分出胜负,则进行循环进行,直至决出胜负。这与足球比赛中的点球决胜类似。

3.1.5 裁判员和赛会官员

比赛场内由1名主裁判和5~7名副裁判行使裁判权。此外,每场比赛还会安排裁判长、场地主管、记录台人员等相关岗位的工作人员。

3.2 “雪合战”规则的体育人类学解析

首先,比赛场地中蕴含日本的“近代城郭”文化。我们在观察雪合战比赛场地图之后,发现这种场地设计格局与日本古代城池建筑风格有几分相似。早在与我国唐朝所处的日本弥生时代开始,由于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日本的建筑风格也呈现了效仿唐宋时期的变化,直到17世纪江户时期以来,这种建筑风格在日本各地流行,并被称为“近代城郭”。例如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日本古迹中的东京皇居、大阪城天守阁、熊本城等遍及日本各地的古代城堡式建筑风格,都是日本的近代城郭。同时结合日本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社会环境等影响,近代城郭也开始发生一些变化,出现了以山城、平城、平山城、水城为代表的集中类型。而这些建筑主要用于日本古代王宫和城池建设上,并凸显军事防御功能,往往会将建筑设计分为外、中、内三个层次,各部分之间的功能各有不同。15世纪日本的古河公方馆建筑画是早期日本近代城郭建设的典型代表,1600年的江户城建筑是如今东京都皇居所在地丸之内的早期出行,其分为了“外城”、“中城”和“内城”三大部分。结合雪合战场地设计和设施图样,我们看到,在我们所翻译过来的“本垒”和“护垒”这两个词汇的日语原文中使用的分别是“シャトー”(英文:Chateau,中文:城堡、宫殿)和“シェルター”(英文:Shelter,中文:防空壕、掩体),这两个词汇的原意正符合日本近代城郭文化对于城郭区域的划分,以及功能特征的设计理念,体现了体育人类学中的“象征性”理论。通过调查走访有关设计人员我们了解到,在雪合战场地的设计过程中除参考了国际化赛事场地的经验之外,还融入了日本的“近代城郭”文化。

第二,女性参赛,摒弃“男尊女卑”的文化陋习。自1988年出现雪合战赛事以来,直到1991年第三届国际雪合战大赛时才出现了女性组别。在日本,“男尊女卑”的文化陋习始终存在,例如日本传统的大相扑文化,到现在为止依然存在歧视女性的现象,如2018年4月,大相扑春季场在京都举行时,报道的驱赶对昏倒者采取救护的女议员离场的新闻,当时在日本产生了不小的反响和议论。而雪合战赛事,因为定义为国际化赛事,那么在发展中必然要遵循国际化体育赛事所倡导的人人平等参与的现代体育精神,这体现的是体育人类学当中的“文化认同”,或者也可以理解为“国际化认同”。因此,第三届雪合战国际大会开始设立女性参赛组。

第三,雪合战赛事融合的奥林匹克文化元素。雪合战赛事的规则制定和赛制设计在多个环节中体现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多项赛事对其的影响,总结如下:

(1)场地设计上借鉴了篮球、排球、手球的场地设计理念;

(2)规则要求选手之间只能用雪球互相击打,而不能用身体任何部位发生接触或攻击行为,体现了隔网运动的内涵;

(3)雪合战比赛有专门的手套和安全头盔,这两种道具的设计借鉴了冰球和滑雪运动中护具的设计元素和功能;

(4)赛场内外的裁判员、技术人员、现场官员的功能设计,安置位置等内容,与标准的篮球比赛、排球比赛等球类赛事的现场工作人员配置大体一致;

(5)比赛在打平以后的VT决胜一掷环节,和足球比赛中的点球制胜相似;

(6)主裁判行使处罚职能时要使用红黄牌,这与足球比赛完全一致;

(7)裁判员在宣布拔出旗帜的信号时所使用的手势,与篮球比赛中24秒计时恢复的手势完全一致;

(8)裁判员使用的其他手势和裁判哨信号,与篮球或足球比赛裁判员动作也很相似。

以上规则所体现的内容是雪合战赛事规则自1988年诞生并实施以来,经历了3次重大修改之后呈现在大众面前的。规则制定得越严谨、细致,就越远离原本打雪仗游戏的雪合战面貌,让人感受到它愈发趋向于奥林匹克运动,由此可以推断,雪合战赛事通过规则的修改和完善不断朝着国际化发展,获得国际化认同,进而朝着国际奥林匹克方向迈进。

4 雪合战赛事的奥林匹克化发展

4.1 雪合战的国际化推广

1988年雪合战规则制定委员会的成立是国际雪合战组织最早的办事机构,后期更名为“昭和新山国际雪合战执行委员会”。并且在它的指导下,1993年日本雪合战联盟成立,形成了以日本雪合战为主导的雪合战赛事组织机构。进入90年代以来,雪合战国际化推广工作得到有力开展。1992年,雪合战赛事第一次离开日本走向海外,在澳大利亚举行了第3届雪合战国际大会,截至目前,雪合战赛事在海外共计召开了8届(见表1)。

表1 国际雪合战大会召开情况

时间届数国家1992年第3届澳大利亚1997年第8届挪威2006年第17届俄罗斯2007年第18届澳大利亚2008年第19届荷兰2009年第20届瑞典2011年第22届加拿大 美国联合举办2012年第23届比利时

从表1可以看出,召开雪合战赛事的国家都是南北半球处在中、高纬度地区的发达国家,同时这些国家也是冬季项目普及率高、竞技水平比较高的国家。挪威是目前在历届冬奥会中奖牌总数和金牌总数最高的国家,美国位居历届奖牌和金牌榜第二,俄罗斯位居历届第四位。

根据日本雪合战联盟与加拿大代表队在2012年的交流意见,以及2012年10月在芬兰Kemiyarvi市举行的雪合战赛事与欧洲国家的发展磋商会议中取得的一致意见,2013年2月22日在日本北海道有珠郡壮瞥町,正式成立了国际雪合战联盟(International Alliance of sport Yukigassen,简称:IAY)。最初的会员国有日本、芬兰、挪威、俄罗斯、荷兰、瑞典、比利时、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11个国家。

2008年为宣传和推广雪合战赛事,国际雪合战联合会编辑并出版了第一期《雪合战杂志》。杂志在日本新闻出版机构注册,并获得刊发许可,每年制作一期,对外售价从最初的500日元上浮到现在800日元一本,约合50元人民币。

2014年,国际雪合战联合会官方网络主页设计完成,网址为:http://www.yukigassen-intl.com,域名依旧使用的是“Yukigassen”,即雪合战的英文翻译,后缀冠以“intl”英语“国际”的简写。

文化的传播和持续发展需要在不同身份认同的环境下得以实现,那么这时,合适的媒介或稳定的平台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世界范围内竞技体育领域能够起到这样最具权威作用的,无疑是国际奥林匹克运动。

4.2 “雪合战”赛事的奥林匹克发展

文化通过交流与传播能够让人们产生和扮演不同的文化身份,从而实现文化认同,这种交流与传播包括谈话、历史纪念活动、音乐、舞蹈、仪式、戏剧等[12],当然体育活动也包含在内。奥运会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最高水平的竞技舞台,奥林匹克文化在国际竞技体育领域已经得到普遍认同,因此,能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代表某项赛事取得了世界性认可,继而成为当之无愧的国际化赛事。国际雪合战执行委员会委员长堀口一夫提到,雪合战赛事能够得到国民的认可是很开心的事情,由此如果可以形成国民化的冬季体育赛事,我们将会把目标锁定在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上。目前全日本除北海道以外,在近畿、四国、中国、东北、关东、中部等七个地区都设置了地区雪合战联盟,覆盖了日本2/3的国土面积,已经形成了全国性体育赛事。由于雪合战发展规模迅速壮大,日本在雪合战国际大会的选手选拔环节由原有只有北海道地区组队代表,改为国内选手选拔赛制度,为了提高竞技能力和技战术水平,各地纷纷开始研究雪合战的夏季训练方式,比较成功的夏季训练方式是将场地选在草坪或室内体育馆,使用橡胶球代替雪球。

2017年底,在日本雪合战联盟(JYF)以及国际雪合战联盟(IAY)的官方网站上专门设立了宣传雪合战赛事加入冬奥会项目的特别环节。他们将宣传活动锁定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期间。奥林匹克宪章规定,每一个主办城市所在国都有权利向国际奥委会提出增加新的比赛项目的申请。力求通过2020东京奥运会期间的宣传,为雪合战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成为比赛项目而努力。以此为契机,雪合战赛事在2016年和2017年连续两年做了调整,同时将裁判制度等级化,不同级别的裁判有对应的要求和规范,通过这样推进赛事进一步朝着专业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

2017年9月,国际雪合战执行委员会在国际雪合战联盟(IAY)的基础上开启建立国际雪合战联合会(World Sports Yukigassen Federation,简称WSYF)的工作。虽然名称上看似区别不大,但是这对于一项赛事是否属于奥林匹克运动规范化发展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奥林匹克组织体系中的“三大支柱”是: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国家和地区奥委会。

《奥林匹克宪章》规定,被国际奥委会承认的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应在保持与奥林匹克精神一致的前提下,在全世界进一步发展自己的运动项目,致力于实现《奥林匹克宪章》中确定的目标,传播奥林匹克主义和普及奥林匹克教育,在奥林匹克运动中负责它所管辖的运动项目的技术性工作。在宣传和推广雪合战进入奥运会方面,国际雪合战联盟打出了契合奥林匹克精神的三句口号:“让更多的人知道雪合战”“让更多的人分享雪合战的乐趣”“让更多人通过雪合战,获得交流的机会”[13]。

同时,在国际雪合战联合会(WSYF)筹备工作组的官方宣传中提到:“国际雪合战联合会要向世界普及雪合战赛事,培养优秀的运动员和裁判员,并建立雪合战世界锦标赛,让雪合战成为冬奥会比赛项目而努力。”

5 结语

竞技赛事雪合战发展至今已有30多年,2016年传播至我国,在我国还属于新兴的冬季体育项目。2022年冬奥会即将在我国举办,党和国家为推动我国冬季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发展目标。通过体育文化角度对近年来新兴冬季体育项目作以介绍和分析,以文化为基础,以创新发展为手段,以科学指导为保障,以全民参与为体现,为实现我国冬季冰雪体育活动的多样化、普及化、可持续化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猜你喜欢

赛事体育日本
本月赛事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黄金时代》日本版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