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提升初中生运动能力的结构化教学策略

2020-01-07成海峰

求学·教育研究 2020年20期
关键词:结构化教学中学生体育教学

成海峰

摘要:运动能力是初中生体育教学要培养的核心能力之一。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因为种种原因,在运动能力方面不能达到理想标准,跟不上教师讲授新知的节奏,成为体育学科中的“后进生”。为全面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探索有效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文章基于实践经验,分析了结构化教学模式对初中生运动能力提升的积极作用,并提出了倡导“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并提出要选择应用灵活多样的结构化教学方式,采用多元化评价策略对学生进行评价等几点建议。

关键词:结构化教学;中学生;足球活动;体育教学

体育锻炼不仅有助于个体强身健体,更能起到提高智力、抗压力、感受性等多种能力的作用。运动能力既是学生体智力综合水平的体现,也是一种动态性发展的个人能力,更是初中体育教育的核心培养目标之一。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验证结构化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积极效果,并结合结构化教学理念设计出有助于提升初中生运动能力的结构化教学策略。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通过中国知网、谷歌学术等线上学术平台及各类线下学术资源渠道,搜集有关“初中体育教学”“结构化教学”的研究资料。

(二)实验法

采用教学实验的方式,对A初中二年级学生进行控制变量的教学实验,从而验证结构化教学是否有促进学生运动能力提升的效果。

(三)观察法

利用自然观察法对A初中二年级学生在结构化教学过程中的认知发展、知识积累、思维培养和能力塑造进行观察。

三、结果与分析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问题一:采用单纯传授技术,导致学生“无意”参加体育运动。体育课仅仅是简单地组织学生进行规范技术动作的练习,着重追求各类运动技能技术,而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轻视各类运动的文化功能及其育人功能,使得大多数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喜爱程度大大降低。

2.问题二:忽视运动素养,导致学生“无意愿”参与体育运动。大多数体育运动都是团队合作的运动项目,因此团队意识在体育运动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从教学实践来看,初中阶段尤其是初一阶段学生的运动团队意识普遍不强,从足球、篮球等联赛场上场下的对比中就一目了然。

3.问题三:练习场地的限制,导致学生“无法”参与体育运动。传统意义上的体育运动训练场地具有很大限制,以足球为例,需要足球场、球门、边线等标志,课间十分钟远远不能满足学生从教室到操场的时间。学生回家之后,由于场地限制,也放弃了许多无法练习的运动。

(二)结构化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以足球教学为例

1.研究对象。实验组:A初中二年级A班学生36名;对照组:A初中二年级B班学生40名。两个班级学生的一年级期末考试成绩处于同等水平。

2.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了解结构化教学的内涵与意义。教师向学生讲解结构化教学的内涵,明确告知学生结构化教学的目的。

(2)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结构化设计。教师根据学生的体智力发展基础,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结构化设计。设计内容包括认知结构、知识结构、思维结构和能力结构等。

(3)教学过程中采取结构化教学策略。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将知识进行内部结构化处理。教师除了要做好前期的教学设计,还要适时地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练习。

3.實验结果。在保证学生不知道自己在进行教学实验的情况下,对A班采用结构化教学模式,对B班使用传统的体育运动能力提升模式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教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笔者对两组学生组织了15场体育足球比赛。测验结果如下:

从上面的图表,我们可以看到,采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的对照组平均成绩是4.97(胜),显著低于采用结构化教学模式的实验组6.82(胜)的平均分,并且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足球比赛成绩出现显著差异(p<0.05)。因此,这个实验证明了结构化教学模式在运动能力提升上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

(三)结构化教学促进初中生运动能力提升的原因

1.学习过程的变化。结构化教学模式下初中生的课堂学习发生了很大变化。结构化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运球动作是否标准”“比赛成绩的输赢”,而是关注学生是否在认知、知识、思维和能力上有了系统的成长。因此,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关注点也有了相应的变化。一些在体能上不占优势但却善于思考总结的学生比在传统教学中更容易获得成就感,并且这种成就感会促进初中生的效能感提升,促使他们在下一步的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2.教学过程的变化。结构化教学模式下教学的过程本身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初中生具有很强的表现欲,他们渴望在课堂上表现自己,希望得到同伴和老师的关注。但是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师很难做到对每个学生都保持充分的积极关注。

四、初中体育结构化教学实时策略分析

(一)转变教学观念,创造课堂活跃氛围

通过结构化教学整体的创新与编排,教师转变观念,以玩球为目的,从学生兴趣出发,让学生把球控制在身体周围。同时依据体育教育教学规律,设计体育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因运动而快乐,因快乐而运动,由内而外地促进运动能力提升。

(二)提高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运动的动机,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或最擅长的体育运动作为主要训练项目,创造具有自己特色的运动姿势,加强自我肯定,在体育运动结构化学习的过程中增强自我成就感,为运动能力的提升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养成运动习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不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通过结构化教学给学生带来的成就感,促使学生养成运动习惯,逐渐地把运动融入生活,真正做到和运动“形影不离”。

(四)培养团队意识,加强运动素养养成

大多数体育运动都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因此团队意识在体育运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结构化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十分重要。在足球课堂中组织学生用合作的方式进行练习,可以逐渐增强学生之间的配合、默契以及合作意识,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集体荣誉感的提升。

猜你喜欢

结构化教学中学生体育教学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结构化教学,彰显数学整体系统的教学力量
让语文教学从“碎片化”走向“结构化”
善用关联思维 促进主动思考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