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教养方式对小学高年级儿童焦虑心理的影响

2020-01-07吴晶晶

求学·教育研究 2020年20期
关键词:情绪调节作用

吴晶晶

摘要:焦虑是一种情绪心理问题,过高或泛化的焦虑不利于儿童情感与社会性及智力的发展。本文从小学高年级儿童焦虑心理解决的实际出发,研究家庭教养方式与情绪调节和儿童焦虑的相关性,分析家庭教养方式与情绪调节对儿童焦虑的回归性,旨在为情绪调节与家庭教养方式和解决儿童焦虑心理三者之间形成有效配合给予参考。

关键词:小学儿童;家庭教养方式;焦虑心理;情绪调节;作用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突显出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焦虑的相关性,而情绪调节是指在情绪情境中儿童控制情绪发生与表达的过程。综合考虑小学高年级儿童焦虑产生的多方面原因,以及儿童的攻击行为等外化心理问题,结合儿童成长与发展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家庭教养方式,增强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对改善与消除儿童焦虑心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家庭教养方式、情绪调节与儿童焦虑相关性研究

(一)情绪调节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儿童焦虑在儿童心理发展中广泛存在,而家庭教养方式与情绪调节对儿童焦虑心理的形成具有相关性,泛化的焦虑容易造成儿童的心理疾病,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家庭教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儿童的情绪调节策略,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造成的影响有着明显的差异,其关系到儿童的未来发展及性格的养成。那些无法给予孩子合理需求的家庭容易造成儿童情绪表达与宣泄的受阻,压抑的家庭环境无形中增大了儿童的心理压力,导致儿童焦虑心理及其他情绪问题。接受与信任的家庭环境对儿童的情绪表达与宣泄有利,而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能够为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儿童产生焦虑心理,使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具备调节情绪的能力。在家庭教养方面,父母应正确认识不同孩子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方式对情绪调节能力不同的孩子进行教育,对情绪稳定与情绪不稳定的儿童分别采用温和与管教的方式进行教育,但要控制好管教或责备的尺度,从而避免给儿童造成较大压力。通过家庭教育,父母引导孩子学会情绪的控制与调节,有助于改善与消除儿童焦虑心理。

(二)儿童焦虑与情绪调节的相关研究

情绪调节作为人们适应社会生活的关键机制,主要是通过一定的策略与方法让情绪在表情行为与生理活动等方面发生一定变化,是一种改变情绪的积极反应,有助于个体社会性的发展。个体对情绪调节策略使用不当或是情绪调节能力弱,容易出现焦虑或抑郁问题。从儿童焦虑心理的外在表现来看,焦虑儿童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非适应性的行为,利用情绪调节改变不适情绪体验与情绪表现的能力较弱,无法在不适情境中以恰当的方式调节情绪,容易做出不当行为。从情绪调节的作用来看,情绪调节对治疗儿童焦虑具有重要的作用,对提升焦虑儿童的情绪理解与情绪表现十分有利。

(三)儿童焦虑与家庭教养方式和情绪调节的相关研究

焦虑儿童在社会适应中容易表现出较多的非适应性行为;而正常儿童在社会适应中会表现出较多的适应性行为。因此,与焦虑儿童相比,正常儿童能够更快地适应环境的改变,及时调节情绪,有助于身心健康发展,这也体现出消除儿童焦虑心理的重要性。家庭氛围以及儿童与家庭成员之间相处的融洽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儿童的焦虑水平,正常情况下采取信任的家庭儿童出现焦虑的概率较低,而采取过度保护或责备的家庭更容易使儿童产生焦虑的心理问题,对儿童能力与素质的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父母的过度焦虑与父母焦虑状况影响着儿童焦虑反应,国内外相关研究指出母亲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影响大于父亲。教养方式与情绪调节具有相关联系,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具有显著影响,而情绪调节与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焦虑也具有预测作用,并且父母的教养方式不仅会受到自身观念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受儿童情绪与行为的影响。

(四)儿童焦虑的主要影响因素

儿童过度行为抑制的气质特征是焦虑症的危险因素。父母患有焦虑有一定概率会导致所生儿童同样患有焦虑,或者父母长时间在情绪失控的情况下采用不适当的方式教育儿童,也容易使儿童产生焦虑心理与情绪暴躁等问题,体现出儿童焦虑与家庭遗传之间的密切关系。父母教育方式不得当与紧张的家庭环境,导致儿童患有焦虑的风险较高,使儿童焦虑与家庭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更加突出。父母的过度溺爱容易造就独裁型与过度保护型儿童,导致儿童的依赖性较强而情绪控制与调节能力较较弱,这些儿童则更容易产生焦虑心理。

二、家庭教养方式与情绪调节对儿童焦慮的回归性分析

(一)家庭教养方式和情绪调节与儿童焦虑的回归分析

家庭教养方式及心理自主对儿童焦虑具有负向预测作用,而父母在教育子女时注重关心与支持子女,父母不断提升自身参与水平,培养儿童的心理自主程度,有助于降低儿童焦虑水平。情绪调节是一种基本的生物反应,一般儿童情绪调节能力越强则产生焦虑心理的风险越低,同时,情绪调节在儿童焦虑的认知行为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儿童不能处理好与家人和老师及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容易产生焦虑心理,使焦虑儿童在情绪调节与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更加突出,而通过有效的情绪调节有助于缓解与治疗儿童焦虑心理。

(二)消除焦虑干预措施

与常规治疗方法相比,行为认知疗法的应用最为广泛,而故事治疗与游戏治疗等是当前治疗儿童焦虑的新手段,药物疗法只能作为儿童焦虑治疗的辅助手段之一,由于药物治疗缺乏标准化评定量表与高安慰剂的应答率及长期随访数据等,很多儿童缺乏治疗焦虑的动力,导致药物治疗的缺陷较为明显。针对儿童焦虑心理的发生与转化,父母应将自身正确观念与教养方式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儿童,以此增加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动交流,加强对孩子社交行为的训练,提升对焦虑的认识,改变固有的教育方式,创新交流的形式,创建关系和谐的家庭环境,给孩子提供独立的生活与学习机会,使治疗儿童焦虑心理不局限于药物与心理治疗,重视教育的人格培养以及儿童的心理健康,转变滞后的教育观念,正确认识对儿童的关心,改变落后的教育方式,减少儿童的焦虑情绪,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与成长。

三、结语

社会环境复杂性的提升与家庭教育观念的变化,促使家庭的亲子关系呈现出新的特点,儿童焦虑心理问题更加突出。综合考虑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焦虑心理的影响,以及家庭教养方式与情绪调节及儿童焦虑三者间的密切关系,应采取科学措施与手段治疗和消除儿童焦虑心理,从而保障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情绪调节作用
父亲缺位对学前儿童情绪能力发展的影响
浅议排球运动员赛前不良情绪的表现形式
大学生情绪调节特征的相关研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