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活动规律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2020-01-07孙小兵

求学·教育研究 2020年20期
关键词:体育教学运用

孙小兵

摘要:在體育课程变革的背景下,教师应该秉承“健康第一”的教学原则,发挥出心理活动规律的作用。文章主要对心理活动规律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措施进行分析,希望能给教育者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心理活动规律;体育教学;运用

在体育课程中,教师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增强学生的身体素养,激发学生的体育意识,加深学生的文化感受,提升学生的顽强意志。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动机是激励学生活动的因素,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体育课程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征,但是总体来说,主要可以分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直接动机与体育课程有关,是学生对某项体育活动的兴趣。比如,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们正在游戏,精彩的足球赛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便产生了学习的欲望,这就是直接学习动机。但是,这种动机不会长久,一旦满足需求后,就会中断。比如,一个人在吃饱后,对食物就没有了兴趣。间接动机是在意志和社会需求下出现的,是为了实现一定的学习目标。比如,在冬天,学生在室外上课,因为天气寒冷,某些学生就不想将手拿出来,还有的学生为了锻炼身体,克服了天气寒冷的条件,坚持努力上课。因此,间接动机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该想办法促使学生的动机由直接转到间接上。

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水平,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这样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并推动体育课程的发展。当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后,就会有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高昂的学习情绪,这样就能够巩固所学的知识,还能不断改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有愉快的学习体验,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用顽强的意志克服运动过程中的困难,并一直将运动当成自己的习惯。教师要充分考量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兴奋,具体可借助变换场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除了可以带领学生在田径场、田野中学习,还可以带领学生到森林、公园中锻炼。在体育知识的讲授中,教师要运用多元化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在运动中穿插游戏,或者组织分组比赛。在给学生讲授知识的前提下,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加深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理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注意是人将自己的心理集中到某一对象身上,是对事物从感觉、思维方面的反映。注意是学生认识的基点。在体育课程中,如果学生不把注意力放到课堂中,就不能掌握好教师讲授的知识,就有可能会出现意外情况。

注意可以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被动注意是人身体本能的反映,不需要自觉,也不需要意志的参与,是个人喜好的反映。比如,在课程中,教师用新奇的道具、显眼的标志,就能调动学生的被动注意。主动注意需要意志的参与,有自我强制的意味,即学生本来对某些运动并不感兴趣,由于学习目标才需要注意。比如,有些学生没有注重健康测试,但是测试是国家对学生的衡量标准,其成绩会进入学生的档案,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学生才将注意力放到健康测试中。

三、调动学生的情绪和意志

学生的情绪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身体条件,如果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感到满意和轻松,那么他们的情绪会比较稳定,也能有充足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活动的效果。反之,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信心,情绪比较低沉或惊慌,也会影响其掌握技能。在体育知识的讲授中,教师要学会调节学生的情绪,用嘹亮的口号、欢快的节奏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学生如果具备顽强的意志,他们也能成功学习,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四、发挥学生的个性

学生的身心发展差异影响着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心理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动机系统、运动认知能力、情感与意志品格、性格与气质。在体育知识的讲授中,教师要充分考量学生的心理差异,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要做到因材施教,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改善教学质量。

教师可以运用这些教学方法:针对抑郁质的学生,从心理上进行辅导;针对胆汁质的学生,应该及时指出学生的错误,并且恰到好处地激励学生,帮助学生改正错误;针对性格外向的学生,教师应该充分给予他们自主锻炼的时间;针对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可以邀请他们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给其他同学;针对胆子比较小的学生,教师应该确保他们的安全,并且多鼓励;针对因为动作错误造成身体损伤的学生,为了不让学生留下心理阴影,教师要耐心给学生分析动作,防止他们再次发生意外,这样他们才能专心锻炼。

五、掌握学生的运动负荷

体育课的总结部分在一堂课中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教师只注重放松学生的身体,因而会将教学比赛安排在课堂总结部分,这样学生在即将下课时生理和心理都会比较兴奋,会影响接下来的学习。教师可以这样安排课程的总结部分:带领学生放松身体,这样学生身体放松后,心理也能得到放松;学生借助自我暗示的方法,暗示课程已经结束了,可以与周围的同学聊一些比较欢快的话题,不要直接做课后练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一些简单的游戏中,缓解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压力,这样学生就能尽快恢复,从而推动接下来的学习。

六、反馈学生的学习信息

在体育课程中,教师应该及时进行课程总结,借助表扬、批评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在每节课结束时,教师应根据课程的完成情况以及学生的表现对课程进行评价,找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的优势和不足,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教师还可以从学生学习的态度、技能以及精神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能够使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学习,并不断调整接下来的学习计划,突破重难点知识的学习。当学生找到一堂课的重难点知识后,教师将下节课的知识提前传授给学生,学生可以将课后练习和接下来的学习结合起来,推进下节课的开展。在体育知识的讲授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调整学生的学习心态,加深学生的学习感受,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总之,教师依据心理活动规律才能让课程更加科学有效。心理学是合理教学的前提,教师要重视体育心理学结构的构建,创新教学模式,推动体育课程顺利进行,体现出心理活动规律的作用。在体育课程中,心理学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只有不断提升教学素养,将心理学与体育课程融合起来,才能改善教学效果。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运用心理活动规律,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能力,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

猜你喜欢

体育教学运用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