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课堂

2020-01-07蔡建军

求学·教育研究 2020年20期
关键词:有效整合教学效果语文教学

蔡建军

摘要:信息技术已然成为现代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转变信息技术教学观念,将小学语文教学全面涵盖信息技术,通过引用互联网优化低龄段语文教学授课环节,有效构建高速高效的语文课堂。只有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深入研究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方法与策略,才能发挥这种教学工具的巨大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有效整合;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广泛融入互联网媒体,是现代小学教育必不可少的要求,它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素养和潜力。因此,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进行优化组合,是当今小学教师要着重把握的教学问题取向。

一、聚焦小学语文信息教学的深度价值

(一)剖析语文教学困局,针对重点深度优化

聚焦于现代小学语文教育中,我们不难发现,现代小学语文教育正处于一种较为困窘的状态中。一方面,教师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合当前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许多教师无法接受新兴的教学理念,从而导致小学语文课堂处于一种极其低效的课堂状态。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堂中大部分时间处于极为被动的状态,教师在课堂中与学生的互动性不足,导致小学语文课堂缺乏一定的生机和活力,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机动性和积极性。

(二)荟萃海量教学资源,蕴含丰富授课方法

互联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愈发突出,是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主力军。因此,教师要避免被传统教学理念所局限,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语文教学,发展小学语文的可持续性,利用信息技术中视听结合的多层角度,让学生步入学习语文知识的广阔天地,让学生可以从互联网语文教育中获取实质性的本领和能力。教师要创新自身的教学思路,不排斥互联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让互联网充分展现学生作为语文课堂学习的主人翁姿态,克服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增强教学的可发展性和自主性,从而营造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

(三)转变知识呈现方式,构建深厚的师生关系

信息技术的强大优势不仅仅在于其所涉及的知识范围之广,更在于信息技术可以将抽象化的知识加以形象化,以图片、影音等形式展现课本知识,可以将文字型信息内化为视觉和听觉感受,以加深学生对知识本身内容的深度理解。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多样性为教师教学提供了种类更加丰富的授课方式,从而避免以往课堂中以“教师为授课主体,学生为旁观者”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置于课堂教学的核心地位,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运用自身的自主性投入语文课堂的授课过程中,有利于缓和师生间的矛盾关系,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进而提升师生情感的融洽度。

二、探索小学语文信息整合的发展策略

(一)图文并茂,以视听结合开启兴趣之门

激发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兴趣,以兴趣引导学习对于提高低龄段学生语文教学效率是行之有效的课堂授课方式。信息技术蕴含着多种形式的素材资源,通过文字、影像、音乐、动画等多种知识载体进行呈现,而这些丰富的载体可以將抽象化的知识内容进行内化,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

比如,笔者在《桂林山水》这节语文课的授课阶段,在课前备课环节中采用图片收集法,通过互联网技术找寻关于桂林山水的图片资料,供学生上课时进行欣赏,从而激发学生对桂林山水的兴趣。另外,在授课过程中,笔者特地为学生播放关于桂林山水的国家纪录片,通过动态画面,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丽之处,让学生在发现美的过程中,辅助理解文本知识内容。而这种影像配合法,也在广大学生群体中比较受欢迎。

从以上的案例可以看出,教师在语文课堂授课的过程中,要充分渗透互联网中的有效教学资源,依据文本内容和教学实况制订切实可行的授课方法,让学生在信息技术所创造出的语文学习情景中深度感知课本知识,有效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二)巧设微课,以信息网络优化课前预习

课堂预习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学生对文章内容初步了解的阶段。而将课前预习与信息技术进行充分的融合,呈现新型高效的课前预习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提前熟悉课堂内容。

比如,在《普罗米修斯》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相关的学习软件,将关于普罗米修斯的相关资料和课外拓展资料在课前进行发布。同时,笔者还为学生录制了一段课前导入视频,指导学生按要求阅读相关的资料,通过观看视频,就视频中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回归课本中寻找答案,在之后的授课中进行问答。通过阅读、观看、提问三个基本流程,开启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初步认识。

从以上教学案例可知,学生借助互联网进行学习,从而对相关内容产生疑问,以便于教师在课堂上加以解决。微课教学使得学生的预习更加丰富灵活,打破了常规课堂授课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能够对文章内容产生更加完善、具体的初印象,有助于教师日后的课程教学。

(三)答疑解惑,借助网络教学完善课后指导

相较于以往传统的教学,师生之间的交流时间总是拥挤在课间,导致学生无法及时解决自身的疑问,教师也得不到充分的课间休息。因此,巧用信息技术解决师生间的交流问题,能够更好地优化师生问答的效率,从而使小学语文教学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常规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一般晚上在家温习每日功课,而笔者特地在晚上安排课后问答环节。学生就可以借助电子通信设备与教师进行线上沟通联系,而笔者会根据学生在线上的问题,耐心地为学生进行逐一解答,当发现某位学生依旧对某个知识点掌握不充分,就会采取私聊的方式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尽力解决每个学生的问题。

从教学案例分析可知,信息技术为师生交流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独立空间,使得师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沟通交流,让学生可以得到及时的辅导,教师也可以获得充足的休息时间。加强小学语文校外课堂的构建,有利于教师赋予课堂更加多元化的呈现方式,促进师生关系纽带的建立和发展。

(四)家校紧密联系,以线上平台展现学习成果

互联网为原本封闭式的学校教学空间打开了一扇通往知识的大门,同时也将学校和家庭两个独立的空间进行紧密的联系。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充分了解学生在家学习的具体情况,同时父母也可以及时地与教师沟通,有效抑制学生可能出现的负面状况。同时,互联网也为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提供了较为完善的平台,为现代小学语文教学增添了新的动力。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已然成为现代语文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而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转变信息技术教学观念,将信息技术全面涵盖小学语文教学,通过引用互联网优化低龄段语文教学授课环节,有效构建高速高效的语文课堂,从而帮助学生真正掌握语文知识。

猜你喜欢

有效整合教学效果语文教学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整合初探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