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中日合作动画的现状及问题

2020-01-07韩佳洋

艺术科技 2020年23期
关键词:文化差异

摘要:近年来,中国动画产业飞速发展,产出了大量的动画作品,其中一部分是由中日双方合作拍摄的动画影片,因质量和口碑的不稳定而十分引人关注。本文梳理和分析这些影片的特点和问题,思考并试论其原因,进而为中日合作动画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关键词:动画产业;文化差异;中日合作

中图分类号:J2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23-00-02

1 中日合作动画的现状

中日合作动画最早可追溯到1981年,由山田洋次导演,天津工艺美术设计院和日本国熊猫动画制作委员会联合制作的《熊猫的故事》,再到由央视投资出品的2009版《三国演义》,以及2011年入围法国昂西动画电影节的《藏獒多吉》。这类作品普遍质量较高,且内容较为深刻,但由于宣发较少,类型单一,并未引起大众关注。

近些年中日合作动画的兴起,从国内来看有三方面原因。首先,自《大圣归来》的火爆开始,中国动画产业受到了投资方的重视。大量的资金注入和扶持政策使动画产业飞速发展,但中国动画产业缺乏完整的产业链,有能力独自完成一部高质量的动画作品的团队非常少。其次,国内的动画作品在很长一段时间专注于制作低龄向的寓教类作品,导致中國的部分成年观众存在“动画就应该是为小朋友制作的”这类偏见,缺乏对动画这一艺术载体的兴趣和需求,以致国内动画公司在制作非低幼类型的故事片方面经验不足[1]。再次,动画是一个对人力需求相当庞大的产业,而相较于日本、美国这类动画大国,中国动画工业存在断层,这也导致国内动画行业的从业人员数量太少,且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想要制作一部完整的动画长篇,在人力上还稍显不足。

对于日方来说,由于动画产业高度发达,日本公司的动画制作经验十分丰富,这一方面也是最为中方所看中的[2]。也正是因为产业发达,日本动画行业从业人员众多,有足够的人手与中方合作[3]。另一方面,也正因为动画的从业人数过多,公司林立,日本动画行业的竞争压力巨大。与中方的合作可以缓解部分日本国内的竞争压力。而从近些年日本动画市场的贸易规模国内增势缓慢而海外市场翻倍扩张的模式来看,与日本动画专注于本国内部的特色而忽视海外需求导致海外影响力不足的传统模式不同,日本动画在有意识地开拓包括中国在内的海外动画市场[4]。这也正与中方的需求不谋而合,从而达成合作。

虽然中日合作动画是双方极力促成的结果,但对于中日双方来说,中日合作动画所取得的结果并不理想,而且中国观众的不满情绪更多一些[5]。造成这一现状有多方面的原因。

2 中日合作动画存在问题的原因

2.1 情感的表达不到位

中日两国之间存在明确的文化差异,虽然不如与欧美的差距那样明显,但也不能忽视。中方不可能要求日本的主创人员都能准确理解中国玄幻、修真、道法这样复杂的概念,而一些如“家族”“将军”甚至“加油”这类常用的词语中,日双方更是有完全不同的解释。这也就造成了日方在创作中表现的内容与中方所要表达的情感不一致,对于两国的观众而言,作品也显得不伦不类。

以《从前有座灵剑山(第二季)》为例,原著作为一个以传统修仙概念结合中国现代网络文化的作品,其本身是一部有着浓厚的中国特色,充斥着中式搞笑的修真玄幻故事,然而动画版删除了绝大部分日方可能不会理解的笑点[6]。在《从前有座灵剑山(第二季)》中,这部分故事由于动作戏较少、场景单一,但交代了故事转折和人物成长的重要文戏部分,作者为了防止文戏无聊,选择了轻松搞笑的方式为这段剧情加入看点。但这部动画对于笑点的删改使其失去了原作本身最大的特点和优势,也让主人公原本十分乐观讨喜的形象失去了魅力,变成了一个普通人,平淡无奇地叙述了一个失去笑料支撑的毫无新意的修真故事。而担任导演和编剧的西泽晋也在访谈中提到,自己从未看过《灵剑山》的原作,一切的了解都是通过第一季的12集内容和自己的理解来制作《灵剑山(第二季)》的内容。

漫改、小说改、游戏改这类基于原作故事进行改编的动画项目,原作得以被选择启用,主要在于其精彩的故事和固有的粉丝基础[7]。而日方制作团队放弃了自己不好理解和把握的中国文化和中式情感,单单抓着失去了情感支撑的故事情节来制作,完成的作品难以令人满意也就不足为奇了[8]。

2.2 缺乏中国特色

由于人手有限或者经验欠缺等因素,中方会选择将部分作品全权委托日方负责制作,导致故事没有自己的特色,制作出来的完全的一个日本动画[9]。如果说《从前有座灵剑山》被人诟病的原因是失去了作品里中式的东西,那《雏蜂》《重神机潘多拉》这一类作品就是披着中国外皮的日本动画了。人物日式化的台词,以中国高中为背景的故事又毫无升学的压力和紧迫感[10]。缺乏中国特色的人物造型和实在不能让人满意的作画和演出使动画连差都差得很普通。和日本本土的低质量作品放在一起也毫无违和感。

作为以中国高中为背景的作品《雏蜂》,其中的学生却是日式的校服短裙形象。校园生活完全没有升学压力,基本保持和日本高中相同的课程和作息。完全体现不出中国学生的生活方式,使剧情和故事背景严重脱节,很难让中国观众产生共鸣[11]。

当然中日合作动画中也有这一小部分表现还不错的作品,如《快把我哥带走》《肆式青春》这类作品,其共同特点在于都是现代社会下的日常系作品。不涉及更深层的文化差异,表现出来的都是现代都市生活中中日两国的共通之处,质量尚可,但也只是不功不过[12]。

动画电影《肆式青春》作为国内少有的二维动画长篇制作,十分精良,但明明是发生在中国城市,却用这种新海诚的影片风格来表达一种日式“物哀”思想,着实令观众感到出戏。日式的叙事风格和流于表面的中国元素也实在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13]。

2.3 两方团队对项目重视程度不同

长期以来,日本一直作为动画输出的大国,与中国的动画产能差距巨大,仅2018年哔哩哔哩弹幕视频一家网站在一年引进的日本动画就有160部左右。而国产动画仅有80余部且多为10分钟一集的短片动画。两国之间动画产量的巨大差异导致了双方对中日合作动画的重视程度完全不同[14]。对日本的动画公司来说,中日合作企划只是大量项目中的一小部分,但对于动画产业刚刚起步的中方来说,被拿来用于中日合作的项目都是公司的重点项目。双方态度的区别是中日合作动画成片表现不好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然,中国方面,无论资方还是观众都对日本的期望太高也是作品口碑不高的原因之一。虽然日本的动画产业十分发达,平均每年能产出几百部包括TV、动画剧场版、动画OVA在内的动画作品,但像京都动画、MAD HOUSE这类一直保持极高制作水准的公司只是极少数,是典型的个体质量极高但整体素质平庸的类型。中国引进的日本动画本身就是资方认为水准不错的部分作品,其中为中国观众所熟悉的仅仅是这部分引进作品中制作极其优秀的一小部分,如《龙珠》《海贼王》《哆啦A梦》《千与千寻》一类。这些作品更是已经享誉世界的动画作品。但这类作品仅仅代表了日本国内的最高水平,绝不是日本那个庞大且鱼龙混杂的动画业界的平均水平。大部分中国观众简单地将这类作品直接等同于日本动画,而中方的宣发内容也是按照这类作品的标准,最后中日合作动画的成片效果不让人满意也是情理之中。与这些问题相比,像工期短、中日两方团队的权责不清这一类也就都是能够依靠双方沟通协调解决的小问题了。

由于中国的动画产业还处于发展完善的阶段,能制作出《刺客伍六七》《罗小黑》《哪吒之魔童降世》这类高水准作品的团队太少了。想要快速发展中国动画,中日合作是一个不错的途径。可见,为了保持国产动画的产量,中日合作的动画项目不会停止,只会不断发展和完善。中方想要完成更加优秀的作品,只有不断完善自己的动画产业,培养中国动画方面的高质量人才。将导演、编剧、人设、分镜、原画、作画监督和摄影剪辑这类控制作品总体方向的主要环节由自己把控,不再把向日方寻求合作当作提高作品质量的方法,而是出于节约成本和工期方面的考虑,将日方大量的人力作用于动画中割、日语配音、与国外的宣发部门合作,如由李豪凌担任导演、剧本、分镜和系列构成的《凸变英雄》系列,完全由中方构成的主创团队制作,日方主要负责音乐和日方监修的工作。整部作品完整流畅地表现了中国人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的理解,以及用中式的无厘头去戳中人的笑点和泪点,真正用中国的故事制作了中国的动画。这种用日方的资源补足己方团队不足的形式也是中日合作动画之后健康且双赢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日本的动画产业已经足够发达,中方想要在这场合作中取得对等的地位和话语权,只有切实增强自身实力。正如CoMix Wave Films 董事长川口典孝(《言叶之庭》《你的名字》等作品的制片人)曾在接受访谈时说道:“在(中日)合作中想抄捷径的人,就没有一个成功的。”

3 结语

中日合作这条路想要继续发展下去,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方法便是提高自身制作动画的水平。想要发展动画产业,还需要政策的重视和扶持,从而吸引人才流入动画产业。高校对动画专业加强重视,强调制作能力的同时加强对创作能力的培养。发展动画制作下的配套产业,早日形成中国自己的动画产业模式。这些才是中国在这场合作中真正应该思考的问题,使中国的动画产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丁亮,张雯静.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J].电影文学,2020(10):105-111.

[2] 原典路.制作方视角下日本动画产业对外贸易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20.

[3] 王书睿.《肆式青春》:日系画风与中国元素的共鸣断层[J].电影文学,2019(18):126-128.

[4] 秦石美.日本动画电影近十年发展情况分析[J].传媒,2020(08):52-56.

[5] 尤晶晶.扬州“乾隆下江南”主题视角下的大运河文化创意与衍生设计初探[J].大众文艺,2019(21):97-98.

[6] 張宁,李君娴.从《绿皮书》看当下美国黑人的处境[J].大众文艺,2019(23):188-189.

[7] 王正崎,孙献华.探究《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构图形式与创作意义[J].大众文艺,2019(24):116-117.

[8] 李媛,徐雷.明代院体花鸟画的时代性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2):22-23.

[9] 曹宇鹏.以图像学研究方法分析《普罗斯佩罗王子》[J].美术教育研究,2020(6):16-17.

[10] 宋童恬,叶洁楠.浅析沃尔夫林的形式分析理论[J].美术教育研究,2020(6):46-47.

[11] 李丰旭,祝遵凌.社会学视角下的19世纪法国印象主义绘画[J].美术教育研究,2020(10):22-23.

[12] 盛家琛,张宁.浅析摄影对印象派绘画的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20(12):52-53.

[13] 刘雨柯,茹淑真,骆玮.浅述艺术摄影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0(20):48-49.

[14] 王浩哲,张宁.浅谈国内低成本电影发展现状——以《心迷宫》为例[J].大众文艺,2019(22):195-196.

作者简介:韩佳洋(1997—),女,黑龙江黑河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指导老师:彭俊

猜你喜欢

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汉语与英语语言文化的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体现
从中日民间故事窥探中日文化差异
对外汉语听力教学初探
从《楚汉骄雄》和《勇敢的心》看中西悲剧英雄形象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