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实效的思考

2020-01-07张丰

艺术科技 2020年23期
关键词:高校

摘要:高校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场域和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承担起新的使命任务,需要正视存在的实际问题,总结思考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探索符合时代发展、教育规律、贴近师生的新途径、新方法,增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关键词: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实效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23-00-02

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我们党领导人民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上下功夫,在关键处、要害处下功夫,在工作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不断强起来”[1]。做好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进入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承担着“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承担新使命、完成新任务。

1 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等学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首要任务,自觉承担新的使命任务,强化政治统领思想引领,突出立德树人全面育人,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着力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聚焦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不断强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稳步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全力讲好教育故事、传播教育声音。但同时也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部分教师存在一定程度的重专业轻思政的思想,缺乏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高校教師教学科研工作任务普遍较重,部分教师缺乏集体意识和奉献精神,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上缺乏进取心,与高校积极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和高水平大学的步调不一致。高校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主动与学科建设、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为高等教育发展和学校建设取得成效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凝聚共识和力量。

1.2 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亟待加强

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各高校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中,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更新教学大纲等方式,制定了宏观的指导意见,但还存在没有具体实施办法和配套执行措施的问题。高校中大部分教师尤其是理工科教师对自己所教授课程如何开展课程思政没有经验,由于没有完善的关于课程思政建设的配套制度,导致无法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还没有紧密联系形成合力。

1.3 “十大”育人体系建设配套措施还需完善

根据中央“三全育人”的要求,高等院校普遍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全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中都提出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但目前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方面的育人功能发挥不到位、不充分,存在重专业轻思政、校园文化建设薄弱、管理服务人员的态度不好、助学金只发放不教育等实际情况。

1.4 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仍需加强

高校在人才引进和教师聘用过程中,规定要严把教师聘用政治关,加强政治立场考察,要求引进的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各基层单位在把握和审核的过程中,方式和手段不同,尤其是对拟引进人才的信仰和倾向掌握不准,审查还不够细致严谨。部分教师支部建设有弱化现象存在,理论学习重于形式,学习的质量不高,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不够好。

1.5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待加强

在新媒体发展迅猛的现代社会,高校学生对抖音、微博的使用率最高,而对高校的校园网站主页、微信公众号、易班平台等阵地的关注度不高。这些高校掌握的宣传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作用发挥有限。高校的网络信息员和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和管理不能完全有效面对日益复杂的舆论场环境,队伍作用的发挥存在不及时、不充分的情况,队伍的战斗力不强,存在不会应对、不敢发声等本领恐慌现象。

1.6 校园内宣传阵地亟须改善

高校校园内的宣传教育阵地的使用率和实际效果不乐观,具有学校特色的、能够反映学校办学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实体景观相对匮乏。部分二级学院缺乏固定的宣传阵地,高校老校区的宣传栏、橱窗等多数老旧且设计不合理,无法达到宣传教育效果。某些部门的网站、楼宇的指示中存在对学校统一形象标识使用不规范的问题,高校的路牌、楼宇的楼层示意图、国旗校旗的日常维护更换都需要进一步梳理和加强。

1.7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须加强

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的主力军,普遍承担了过多的事务性和业务工作,一定程度上挤占了专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时间,导致充分履行思想教育职责的效果不够理想。学生宿舍文化建设较为缺失,作为文化引领的重要阵地,作用没有发挥。学生党支部、学生党员的政治学习效果不佳,有些学生党支部书记由于自身理论水平不高,很难对学生党员开展深入生动的教育,学习效果不能入脑入心。

2 对高校宣传工作的思考

通过梳理和分析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实际形势可以看到,处于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和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承担着更加繁重的工作任务。高校必须认真思考,厘清工作思路。牢固树立阵地意识,进一步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要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2]。

2.1 转变观念,坚持以师生为本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和使命,高校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紧紧围绕这个根本任务,将学校师生的满意度、接受度和实际效果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第一要素。在新媒体的广泛使用和传播过程中,师生的角色逐渐从信息的被动接收者向信息的主动获得者转变,获取信息有了更多自主筛选的空间,对不感兴趣的信息可以忽略和过滤[3]。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顺应新时代新形势的发展,进一步改变传统“以我为主”的单向传播模式,坚持“以人为本”导向,增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时效性和互动性。

2.2 改进表达,提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温度

以往的宣传工作中,在语言表达上比较正统,话语形式比较单一,不够通俗、生动、活泼,表达方式学术化、严肃化、程式化色彩较重,在师生中留下了比较刻板的印象,不利于宣传工作的开展。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要注重转变话语方式,增强语言表达的亲切性和生动性,提高师生主动接收信息的兴趣[4]。要主动学习网络语言、师生表达和传统文化中的可借鉴成分,多用师生尤其是青年学生听得懂、愿意听的话语表述,进一步增强宣传思想文化教育工作的个性化和亲和力,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心的目的。

2.3 挖掘典型,树立师生认可的标杆

在高校师生眼中,很多人会认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比较虚化,对学校发展没有产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功效,还有人认为宣传工作可有可无。实际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引导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5]。高校宣传思想文化部门要认真研究信息传播与接收的理论和路径,分析信息发布、信息内容本身、信息互动的渠道和信息接收等诸多因素在价值引领中的作用,要注重将思想性融入宣传工作中,增强工作的亲切感和可信度,着力提高师生的接受度,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目的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师生。在宣传工作中要更加贴近师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更多关注师生身边的人和发生在师生身边的事情,照顾到师生的切身感受。

2.4 占领阵地,搭建网络思政新平台

面对蓬勃发展的新媒体,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的课堂教学主渠道以及报告会、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网等常规阵地正经受较大的冲击。在数字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大学生,对新媒体有天然的亲近感,青年大学生对新媒体过度使用和依赖已成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安全迫切需要正视的问题[6]。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加大投入力度,提档升级,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步伐,搭建微博、微信、慕课等新媒体平台,敢于正面发声,壮大主流舆论,弘扬青春正能量。

2.5 建强队伍,凝聚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合力

做好高校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首先要破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就是宣传部门一家的职责”的观念,认识到仅仅依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和宣传工作专职干部是不够的。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好各基层党组织的作用,特别是广大教师言传身教的合力,形成“人人关心宣传,人人参与宣传”的浓厚氛围。要着力拓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渠道,扩大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延展面,充分调动各部门各学院师生共同参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整合校内各种资源,努力构建“大思政大宣传”的工作格局[7]。

3 完善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对策

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进一步坚持理论创新、内容创新、载体创新、机制创新,不断探索符合时代发展、教育规律、贴近师生的新途径、新方法,增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实效,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8],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3.1 增强做好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自觉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作为学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中心环节,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委对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委宣传部门牵头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多方参與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宣传、大思政格局。要配齐建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骨干队伍,加大资源投入,保障工作条件,强化问责督导,形成监督机制。高校党委要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纳入学校发展的整体战略规划中,统筹制定落实方案;各级党组织要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纳入重要工作内容中,精心编制路线图、施工图。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广大教师的教育引导工作,增强他们主动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自觉性,形成全员育人的机制。

3.2 完善课程思政建设的各项配套措施

高校要制定出台关于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通过青年教师授课竞赛、公开课观摩示范等形式,选拔课程思政建设优秀的教师和课程,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形成示范带动效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对专业课程进行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课程设计。探索成立“课程思政工作坊”,深入挖掘可以进行交叉的学科,以学科交叉的形式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师资力量,对学校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专业指导,保证课程思政的正确方向和理论深度。在学校教改项目、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中,增加课程思政的专题立项,引导广大教师开展研究,努力形成一批有示范作用的研究成果。

3.3 切实做好“十大”育人体系的具体实施

各单位各部门要按照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充分挖掘本职工作内的育人要素,提出本单位的具体工作方案,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贯穿于育人的全过程。要告别粗、大、空的工作基调,围绕细、小、实做文章、见成效。不断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持续开展教师节庆祝大会、“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先进个人、“感动校园人物”“我为学校发展献一策”等评选表彰活动,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3.4 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高校要以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为主线,大力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和学术道德教育。认真落实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在校园各级各类媒体上广泛报道模范教师事迹,聚集基层,讲述师生故事,传递校园好声音,形成尊师尊教氛围,激发广大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神圣使命感。增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感染力,在全校形成学习先进、追赶先进、超越先进的良好氛围。要加强对教师的爱校教育,增强广大教师的身份认同感,加强对校史的研究和挖掘,不断弘扬学校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激发师生的自豪感。学校教师工作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部门要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丰富党员教育、教师教育的形式,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3.5 进一步提高网络宣传思想文化教育的水平

高校要谋划建设全校型融合媒体共享平台,整合校级和各单位新兴媒体,借力社会新兴媒体平台,打通与教育部门、兄弟高校等合作传播渠道的端口,建成资源共享、载体多样、覆盖广泛的传播矩阵。进一步加大对学校优秀师生事迹的挖掘和宣传报道,培育自己的“网红”。加强对网络信息员和网络评论员队伍的建设和培训,选拔真正有责任感、有正义感、敢于发声的师生加入队伍,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加大对网络宣传思想文化教育工作人员、资金上的投入。邀请网络信息管理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和专家学者作报告,让学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人员深刻了解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增强政治觉悟和政治敏锐性。做好学生用网习惯的动态调查研究,结合学生关注的特点问题开展思想教育,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6 扎实开展学生宣传思想文化教育工作

高校要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培育具有专业特色、突出时代特征、体现主流价值的思想政治工作品牌。加大对学生党支部书记的培训力度,切实提高理论素养和工作水平。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指导教师的作用,与学院紧密配合,发挥专业教师的优势,深入开展思政教师学术沙龙、大学生讲思想政治理论课等活动,让思想政治课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和日常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增强指导的针对性,形成良性互动。切实做好宿舍文化建设,掌握学生宿舍的真实情况,建设好宿舍文化,努力营造健康、向上、和谐、整洁的宿舍氛围。把握学生宣传思想教育的层次性,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具体特点,持续性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教育。

4 结语

做好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理念,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扎实开展宣传思想文化教育,抓细抓实“十大”育人体系的任务落实,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着力打造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创新宣传思想工作的方式、手段、途径,进一步提高网络宣传思想教育的水平,为高等教育事业更高质量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参考文献:

[1] 肖贵清.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守正与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19(3):80-84.

[2] 查方勇.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的逻辑理路[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7):115-118.

[3] 汪金英,张明月.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导向型教学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4(12):102-105.

[4] 魏薇,毛萍,马继梅.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变迁与进路[J].现代教育管理,2020(7):22-29.

[5] 冯刚,成黎明.治理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构建的逻辑与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20(8):11-16.

[6] 刘昀献.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的风险和对策研究[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5(1):5-23.

[7] 徐德斌.大思政格局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与实践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9(6):118-122.

[8]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作者简介:张丰(1984—),男,江苏邳州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校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高校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