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态化抗疫形势下中医教学难点及调整思路分析*

2020-01-06宋坤琨许啸虎马雯雯刘艳娟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抗疫疫情专业

宋坤琨 赵 炎 许啸虎 马雯雯 刘艳娟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武汉 430000

2020年全球遭遇百年难遇的新冠肺炎疫情,在给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全球的医疗系统带来冲击的同时,疫情期间的医学教学也面临挑战,而中医教学更是有其独特的难点。在现今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化流行的背景之下,常态化抗疫成为必要的策略。本文对疫情期间中医教学的难点进行总结分析,并为常态化抗疫形势下的中医教学方向调整提供思路。

1 中医教学固有的特点及难点

中医教学因其独特的思维方式、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学术体系、致力于古今传承与衔接等固有特点,历年来存在着诸多教学难点。

1.1 中医理论知识深奥枯燥不易理解

中医思维方式有其独特性,运用“取类比象”方法,蕴含浓厚的传统文化和朴素的辨证思维内涵[1]。不同于现代医学直接明了的逻辑推演加实验数据,中医思维相对而言更不容易理解。另外,中医专业学生需要学习中医经典古籍,而这对于学生的古文功底要求较高,古文功底稍差的学生学习中医经典内容就会相对费力;并且,部分艰涩难懂的内容,从古至今各位医家都存在有不同的解读,对于尚未有临床经验的中医专业学生而言,理解起来颇有难度。

1.2 中西医培养计划课程设置负担重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中医或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生在课程设置上仍然是中西医并重的。中西医并重固然是必要的,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课程负担较大,不单单是课程数量方面有实质意义上的负担;同时,由于中西医本身从思维方式到具体的病机分析、诊治方法上都有着巨大的不同,学生在同时学习中医与西医的时候是会存在有冲突感的,这种隐形的负担也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实际成效。

1.3 部分中医专业学生自信心不足

中医传承数千年,经历代医家不断的修订、补充、完善,形成了完备的理论体系,能够实实在在地解决临床上的实际问题。然而,由于历史原因,中医仍时常遭受非议,大环境的影响、加之中医专业知识不易习得,使得部分中医专业的学生缺乏专业自信心,西医院校的中医专业学生则更为明显。

2 疫情期间中医教学的特点及难点

2020年上半年这一学期,由于受全国性的疫情影响,教师与学生各自隔离在家,地域阻隔使得正常的教学工作无法开展。为保障教学安排能顺利实施,教育部于2020年1月29日发布文件指示“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提倡以在线教学为主要教学方式,并在这个特殊时期全面免费开放各个优质在线课程平台以及优质在线教材资源,以保障教学工作免受疫情的冲击而出现滑坡和断层。特殊形势下的中医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经过半年的教学摸索与实践,仍然显现出一些问题。

2.1 线上教学效果实际大打折扣

一部分原因来自于教师对于新的教学方式不熟悉,教师需要学习各种新兴的在线直播软件;要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对于教师而言,不仅需要掌握这些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还需要精通软件的一些使用技巧,例如如何与学生互动、如何查看学生到课率、如何在线签到、如何觉察学生早退等等细节性的操作方法;而教授中医专业知识的教师年龄层往往偏高,对于新兴软件的接受度和使用度则偏低。另一部分原因来自于网络教学无法给学生提供浓厚的学习氛围,既往的线下课堂教学方式,虽不能完全保证学生的学习成效,但课堂、教室、图书馆、校园实实在在地给学生提供了浓厚的学习氛围,而线上网络教学模式中,学生在家里,慢慢就会形成怎么舒适怎么来的习惯,完全依靠学生的个人自觉。教师教学方法打折,再加上学生学习效果打折,实际的教学效果远远低于传统的线下课堂教学。

2.2 线上考试考核效果欠佳

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效的主要方式,但线上考试也达不到好的考核效果。对于医学院校而言,学期考核的内容均是需要学生熟记并掌握的临床专业基础知识,记忆背诵对于医学生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中医专业的学生则更是如此。线上考试的各种系统,虽具有防作弊的一系列设置,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单纯依靠考试系统并不能真正做到模拟线下考试的独立、闭卷模式的考核。考试方式做不到严谨,学生自然也会缺少记忆背诵的压力,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对于该学期需要掌握的临床基础知识和专业经典理论,学生也很难做到经过复习、记忆、背诵等一系列内化过程所能达到的掌握度。

2.3 临床实习教学难以开展

线上教学目前尚未能找到好的模拟医学实习的方式,而实习过程对于医学生而言是必不可少并且十分重要的。以本中西医结合院系的学生为例,正常情况下,大一、大二的学生会有医学启蒙教学的临床见习,大三、大四的学生会有师带徒模式的跟师学习,大五的学生则有一整年的临床各科室轮转实习的任务。临床实习几乎贯穿整个医学本科教育的过程,目的是为了使得学生可以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理解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而线上的实习带教,目前来说主要还是以线上上课为主,只是上课的内容转变为临床实践相关知识的传授。对于学生而言,未真正进入临床亲身体会,实习效果也是大打折扣的。

2.4 抗疫特殊时期医学教职工人员不足

医学教育不仅要面对线上教学的一系列问题,还需面对疫情来袭时,教职工人员不足的问题。疫情来袭之时,医疗系统超负荷运转,所有的医学力量集中向抗击疫情、拯救患者生命的方向竭尽全力,而学生的教育安排上就有可能面临教职工人员暂时不足的情况。而在现今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化流行的背景之下,即使我国已经取得了疫情防控阶段性的胜利,仍难以预测是否会出现疫情的再次来袭,抗疫形势下教职工人员会出现相对不足是医学教育共有并特有的教学难点。

3 疫情冲击下的中医教学,既是大考,也有机遇

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仍需关注到,中医教学也迎来机遇。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的指导方向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重要力量[2]。在全民关注的背景下,中医迎来大考,在交出令人欣慰的答卷的同时,也让人们对中医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学生身处其中,能够亲身体会到中医学者对于这个特殊疾病的辨证分析方法、以及各位中医学者的各抒己见与讨论;能够感受到中医以人为本、三因制宜的治疗理念;能够看到切实的数据分析显示出中医在改善症状、缩短病程、提高临床治愈率、减少重症转化率等方面有明确的疗效[3];能够通过学习国家颁布的一版又一版指南,观察到中医治疗方案的调整思路和遣方用药策略。这些切身的体会着实给学生们提供了生动形象的指导。在疫情冲击下,中医教学既迎来大考,也暗含机遇。疫情就像一次生动的病案分析,令学生们觉得平时艰涩难懂的理论突然鲜活了起来,对于传统方剂的应用开始有了自己的理解,而《伤寒论》、《温病学》等中医古籍又重新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4]。

4 常态化抗疫形势下中医教学的调整思路

4.1 建立线上与线下结合的灵活机动的教学机制

单纯线上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实为危机状态下不得不做的选择,若条件允许,学生仍应尽可能地回归学校的学习环境。建立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的一流课程是近年教育部关于课程建设的目标之一,既往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多为固定的线上部分与线下部分课程内容的整合,而在常态化抗疫形势下,课程的线上部分与线下部分内容设置则应更为灵活机动化。常态化抗疫背景下是随时有可能面对疫情复燃的出现,在保证师生公共卫生安全的前提下,疫情复燃时课程教学自然也需要立即进入危机应对状态,灵活机动化的线上线下课程设置方向应是势在必行的。

4.2 优化教师与学生互动的积极主动的教学环境

疫情初袭之时,教师对于各种新兴的在线教学手段很陌生,觉得不习惯、觉得讲不好,但经过了近半年的摸索与实践,教师们对于这种教学方式即便不算精通,亦不算陌生了。在常态化抗疫形势下,在线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手段,对于教师们而言,首先不能有排斥这种方法的心理。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主动性,对于在线教学的手段不必拘泥,应当由教师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觉得自己用哪种方式能讲好就用哪种方式,将上课方式的主动权交给各个教师,不必统一、不必拘泥。当掌握了一定程度的主动权,教师们自然而然会进一步主动去把握教学的步调、规则和具体内容、形式,就会专注于将教学效果优化。

对学生而言,线上教学容易惫懒,要使线上教学的效果更好,侧重点是要充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那么就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可以将想要学什么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也就是所谓的“课堂自治”[5],学生也是需要掌握一定程度的学习主动权,就会自然而然专注于学习本身。例如,课堂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设置互动提问,询问每一位学生(或分组询问每一位组长):“对于今天的专题,你想要学习或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你有哪些疑问?”在接下来的课程讲述中就可以就这些方面进行侧重教学与解答,学生带着疑问听课会更有成效。另外,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讨论环节必不可少,甚至可以整堂课程设置为讨论的模式。

4.3 利用疫情案例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

现今全民关注疫情形势,而中医药此次参与度之深、受关注度之高、引发讨论之多都是前所未有的,充分结合当前形势进行案例教学是这个特殊时期中医教学的优势。例如,建立外感热病的PBL教案,在《方剂学》和《中药学》的课程中侧重于解读方药的配伍和调整策略,在《伤寒论》和《温病学》的课程中侧重于具体病例辨证分析的方法和治法治则的选择,在西医专业学生的《中医学》课程中侧重于介绍中医辨证的思维和理念以及中西医理法方药的不同和共融。

4.4 打造更多中医专业的线上精品课程

线上课程作为线下教学的有效补充方式,近年来已经开始逐渐建立起规模,教育部亦会对各类线上课程进行评审分级,遴选出国家级精品线上课程。目前中医方向的线上精品课程多为对于中医学的科普类介绍,多适用于西医专业或非医学专业的学生,而面向中医专业学生专业必修课程的线上精品课程则相对较少。在常态化抗疫形势下,线上教学的角色比以往所占比重更大,建立健全中医专业的各门线上精品课程也是大势所趋。

5 结语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于中医的教学工作来说,既存在困境,也暗含机遇,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常常需要在摸索中不断改进,同时需要在合适的时机抓住机遇,及时地顺应形势进行相应的调整。

猜你喜欢

抗疫疫情专业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战疫情
团结抗疫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专业降噪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