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循环”教学设计

2020-01-06董婉清

科学咨询 2020年33期
关键词:水循环示意图绘制

董婉清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福建福州 350007)

一、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1]。

二、教材分析

1.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水循环一课时位于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地球上的水”一章。水圈与教材中都有涉及的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土壤圈共同组成了地球五大圈层。水循环作为其中的重要环节,在讲授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整体把握,体现综合性和整体性,如水循环将水圈、岩石圈、大气圈联系起来,表现出自然界圈层和要素之间的联系及相互影响。

2.教材内容。水循环一课时包含概念性知识及能力型知识。对水循环过程的学习需要学生了解地球表面各种水体的名称和含义,明了水循环各环节包含的概念。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该过程的递进知识,也是本课时的重点。水循环的过程是基础知识,能为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做铺垫。

三、学情分析

学生处于高一年级,初中所学知识及生活经验仅限于了解自然界中水体的简单存在形式,如液态水体——江、河、湖、海、雨,气态水体——水蒸气等,仍不能理解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过程。水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较为频繁的自然要素。学生从小接受的保护水资源等公民环境教育也使他们对自然界中的水存在发自内心的关注与亲切感。经过适当引导,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与兴趣。但水循环过程的影响因素较多、较复杂,人类活动也会对水循环过程产生较大影响,学生很容易忽略或不能理解水循环过程的影响因素及环节,如蒸发、下渗等。这可能造成学生的学习障碍。而且,水循环的部分过程,学生不能亲眼看见,无法身临其境,缺乏一定的地理感性认识,难以清晰地区分和顺利地理解这一过程。

四、教学目标

1.综合思维: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水循环过程示意图,说出地球表面各种水体的名称和含义及水循环各环节包含的概念,能用语言描述水循环过程,能说明水循环将水圈、大气圈、岩石圈联系起来,阐述自然界圈层和要素之间的联系及相互影响。

2.区域认知:学生能比较不同区域、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的水循环过程存在的差异,通过讨论,得出影响不同地区水循环过程的主要因素,发现不同地区水循环过程存在的问题,并能尝试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3.地理实践力:学生能够动手绘制水循环过程示意图,并根据自己绘制的示意图说明水循环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4.人地协调观:学生能通过调查、查阅等方法,了解家乡的水体及其存在的问题,并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能收集资料,表现出对家乡水体的关注,形成热爱家乡、因地制宜的思想。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难点:水循环过程。

六、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案例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七、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新加坡淡水资源缺乏资料及新加坡气温降水图,要求学生分析新加坡气候类型与特点,回答为什么新加坡淡水资源匮乏。学生提取图文关键信息,进一步确定实质性问题——新加坡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一方面,大量的雨水无法有效利用;另一方面,新加坡人口众多、经济发达,生产、生活耗水量巨大。由此,学生可将问题的难点归结为“新加坡雨水利用困难的原因”。

设计意图:以问题导入,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现实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学习水循环一课的内在动机,并对气候类型的知识点做了适当复习、巩固。

(二)问题引导,活动结合

教师告诉学生,要想找到新加坡淡水资源缺乏的原因,就必须先掌握自然界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并明确告知学生本课时的学习目标与要求。

活动1: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水循环过程的文字描述,独立绘制水循环过程示意图。

活动2:水循环过程示意图绘制完成后,小组内传阅、讨论,互相评价与修改,同时,请两名学生自愿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水循环示意图;教师点评学生在黑板上展示的水循环示意图,鼓励、表扬正确之处,指出不足。

活动3:利用学生所绘示意图,提问循环过程中水体的存在形式,对水循环过程进行讲解与归纳,并展示水循环过程的动态图。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绘图技能。小组合作形式能加强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使其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深化对水循环过程的理解。利用学生板图进行讲解,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并通过有效提问,让学生主动总结水体的不同状态和存在形式。通过观看动态示意图,学生会提高对水循环的感性认识,增强抽象思维能力。

(三)小组合作,互动探究

教师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在10分钟内完成下列任务:参考水循环示意图,绘制新加坡雨水降落地面后参与的水循环环节,并用箭头指示其运动方向;结合所绘制的图像和新加坡地形图,探究新加坡雨水利用困难的原因。学生通过活动得出结论:新加坡面积狭小,河流短小急促,且常年高温、蒸发量大,雨水不容易留住。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主动绘制新加坡雨水参与水循环的过程图,与刚刚建立起来的有关水循环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将使知识结构更加稳定。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联系新加坡的地形及河流特征,体会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能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四)自主探究,学习迁移

教师抛出深层次问题,锻炼学生高阶思维:我们通过这节课,探讨了新加坡水资源为何短缺这个问题。那么,这个问题是否可以解决呢?新加坡是否采取了措施呢?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你有什么好的方案么?请小组合作探究查阅资料,并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设计意图:为学生留疑,让学生继续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能力。

八、教学反思

本课时教学重视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导入,不断引导学生自主或合作探究,归纳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形成一条完整的思维链,问题的设置较有探究性和层次性。

猜你喜欢

水循环示意图绘制
绘制童话
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作品赏析
全球首张人类细胞蓝图绘制成功
先画示意图再解答问题
翠鸟博士的科学指南:水循环
黔西南州旅游示意图
青铜峡灌区水循环主要因子及演变规律研究
神秘的不速之客
水循环冷热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