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富宁壮剧代表作品的文化特点

2020-01-05王家璇

人物画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代表作品文化

摘 要:富宁“土戏”又称壮剧,壮剧是云南省四大少数民族剧种之一,富宁是壮剧的主要发源地。大力宣扬党发展民族民间艺术的方针政策,鼓励各土戏班重新恢复活动,为富宁壮剧的保护提供坚实的基础。多年来,我县排演的壮剧剧目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多次参加国家、省、州内各类比赛和演出,并荣获多项大奖。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经过大量的资料查询能大致获悉已有壮剧文献在研究综述、历史发展、板式体系、唱腔研究和器乐编配等方面的立体研究成果。

关键词:壮剧;代表作品;文化

一、代表作品分析

在富宁壮剧中,传统剧的数量远远多于现代剧,尽管是古装表演形式,但仍具有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本文在田野调查收集整理的二十多部传统剧汉译剧情和二百多部剧情介绍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富宁壮剧传统剧目。由于目前收集的文本资料有限,研究视野不可避免受到限制,但希望通过深入研究有限的资料,管中窥豹,为富宁壮剧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第一代“台师”杨六练“,原本是著名歌手,在四川做生意时失败后回乡。此后他白天打工,晚上学戏,学的是在舞台上演的“舞台剧”,他认为这比旧的“舞台剧”和“龙城班”先进得多,回到故乡后,合并了那个村子的八音班和旧州街上的地台戏剧班。在旧州街搭起的舞台高约两丈,舞台剧《农家宝铁》就这样被搬上了舞台。杨六练根据民间传说导演了传统富宁壮剧的传统剧主角出演后的组成台门比,六人一同训练,生旦净丑都有,行当不同表演形式也不同,唱歌都用的是富宁壮语,观众们纷纷赞不绝口。《农家宝铁》的演出标志着富宁壮剧这一民间戏曲形成,是富宁壮剧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杨六练第一次以壮剧为舞台,后世尊称为“台师”。

第二代“歌师”岑如,岑宗两兄弟原来是旧州镇央白屯的山歌手,几天几夜都能不间断地唱歌,为杨六先生练习戏曲创作了“戏曲班”。他们最大的贡献是将唱一曲四句的“平调”改为上下两句,有起有落,更加巧妙,更容易表达感情,更戏剧性。大众称赞兄弟俩山歌创作和戏曲改进,尊称他们为“歌人”。

第三代“元师”岑秀龙、岑会明为岑如、岑宗之子,他们唱歌少、戏多、重视舞台表演,移植了许多兄弟剧种剧目,如《夜送寒衣》《木兰从军》等,并创作了“梳齿调”,后来成为富宁壮剧的主调之一。为了尊敬他们,大众尊称他们为“元师”。

我国许多经典的古典文学作品都从富宁壮剧中取材,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在结婚恋爱剧的代表作《花园血案》中,徐凤云派的女仆为了给未婚夫读书而赠送了银两,但是被犯人夺走。女仆也被杀,这部剧就从恋爱喜剧变成了社会悲剧,幸运的是清官解决了事件并弄清了真相。那么,恋爱结婚的题材和其他题材是怎样区分的呢?恩格斯说:“爱是以人们相互倾慕为基础的关系。”基于“相互敬慕”,男女探索结合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被外力和恋爱双方的矛盾所阻挡,经过一系列的曲折,双方会结婚、殉教、分手。本文以反映男女双方相爱的起点,经历了许多考验,达到了幸福的彼岸。

在漫長的实践探索过程中,富宁壮剧不断追求真、善、美的结晶,作品蕴涵着维持壮族社会运作的精神力量,主要体现在勤劳、重义轻利、敬老热爱幼儿、重视家庭和谐、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等方面。在富宁壮剧的传统剧目中,关于伦理道德的剧目不少,主要分为家庭伦理道德剧和社会伦理道德剧。代表作《黄金英》的剧中,后母以主人公黄金英为陷阱,在书生梁云龙的帮助下,梁母亲亲切地帮助儿媳,后母将梁母拉开,将黄金英赶出了家。梁云龙高中状元成了官员,而后回乡调查元凶,后来案情水落石出,全家人团聚。该剧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结局,要从后门教育大众与家人友好相处。家庭伦理道德剧反映了各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正面宣传了家庭和谐的重要性,警告了破坏家庭关系带来的严重后果,在这些剧中引起了大众的反省,引导大家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和谐的“小家庭”。

二、富宁壮剧的独有特点

广西林佩燕的《壮剧表演艺术之我见》,富宁壮剧已经成为一种风格化的舞台风格,加强唱歌风格、情绪和表现力,促进歌唱室与表演体的协调统一,从富宁舞、民间绘画、装饰图案、壮族民间武术等方面引进素材,加工创作出符合具有民族特色的性格化舞台表演的形式广西黎晓和蔼《试谈壮族舞蹈的律动与造型》着重分析了壮剧的形成早于明末,随着历史的发展成熟,壮剧的舞蹈风格,尤其是壮剧舞步的特点及其可塑性。阎奇雄《壮语与壮剧》论述壮族民族语言壮语与壮剧的关系,指出壮剧是壮族人民喜爱的民族剧种,构成该剧种的重要因素之一应首先是语言,因此,壮剧表演应当切实使用本民族语言,这是壮剧区别于其他剧种的主要符号。

富宁壮剧经过长期的舞台实践,提取和总结自己独特的基本工作是“四功五法”。“四功”是指歌唱能力、功绩、学习、学习,这也是许多戏剧共同的基本功绩,“五法”是指手法、眼法、仪容、步法、团扇法。他们是富宁壮剧表演节目和形式的主要“部材”,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基本工作。历代艺术家重视训练和语言教学,演员上台前要先练习这种“四功五法”。

云南富宁壮剧作为民间戏曲的一种,蕴含了深刻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在民间散发着无穷的魅力,为传播和宣扬壮族传统文化和壮族精神起到了重要作用。它是壮族人民集体意志、思想情感、性格特征、生活情趣等多方面的审美产物,具有多学科、多角度的研巧价值。

参考文献:

[1]潘丽江.浅析传承人在富宁壮剧发展和传承中的作用[J].文山学院学报,2013(04):5-7.

[2]汤绍良.云南壮剧音乐的产生与曲体结构的基本规律[J].民族艺术,1987(01):86-101.

作者简介:

王家璇(1987.05),女,汉族,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声乐表演。

猜你喜欢

代表作品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艺术歌曲的风格探析
用镜头发现自然之美
长篇叙事山歌《月儿落西下》文献综述之专门研究
景德镇当代陶瓷雕塑的艺术特征分析及其代表作品
谁远谁近?
浅议欧文·威斯特的文学价值
浅析沈周早期代表作品《庐山高图》
传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