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沟水库方案大坝设计浅析

2020-01-05郭春玲

山西水利 2020年8期
关键词:坝址分水溢洪道

郭春玲

(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24)

1 概况

半沟水库是中部引黄供水工程隰县县域供水工程的调蓄水库之一,位于朱家峪河支沟半沟川内,坝址距半沟村北约1 km。中部引黄供水工程在隰县设置两个分水口,1号分水口布置于中部引黄工程西干线末端,2号分水口布置于蒲大支线2号隧洞进口,总供水量3 610万m3,流量1.41 m3/s,其中,1号分水口0.552 m3/s,2号分水口0.855 m3/s。

半沟水库自中部引黄工程西干线末端1号分水口引水,通过加压泵站和输水管道,将水输送到半沟水库内,主要负责给城川河以西的唐户垣灌区、任家垣灌区、后墕垣灌区、阳头升垣灌区、刁家峪西垣灌区等5个灌区及下李工业园区、县城工业园区和隰县县城居民生活供水,总供水量1 322万m3,其中生活用水110万m3,工业用水138万m3,农业灌溉用水1 074万m3,灌溉面积约0.64万hm2。

半沟水库总库容592万m3,其中兴利库容436万m3。正常蓄水位1 014.02 m,死水位999.00 m,汛限水位1 014.02 m,设计洪水位1 014.50 m,校核洪水位1 015.35 m。枢纽由大坝和导流泄洪洞组成。大坝坝轴线长213 m,坝顶高程1 022.10 m,最大坝高39.82 m。导流泄洪洞位于大坝右岸的山体内,进口设进水塔,塔内右侧设泄洪洞进水口,左侧设供水管线进水口。供水管埋设在塔身混凝土内,经90°竖直转角向下进入进水塔底板,在底板内转至泄洪洞轴线处,然后沿泄洪洞轴线水平埋设在进水塔底板中。供水管平出进水塔底板后,进入泄洪洞洞身底板中心线下,沿隧洞埋设压力钢管,将库水引出至坝下游,在水洞出口引渠段右侧设控制阀。

大坝左岸修建上坝公路,沥青路面,宽6 m,长约335 m,右坝端布设管理房。

2 工程规模

中部引黄供水工程在隰县境内设置两个分水口,1号分水口位于中部引黄工程西干线末端,2号分水口位于蒲大支线2号隧洞进口,总供水量3 610万m3,其中城镇生活供水110万m3,工业供水990万m3,农业供水2 281万m3,蒸发渗漏219万m3。供水流量1.41 m3/s,其中,1号分水口0.552 m3/s,2号分水口0.855 m3/s。

根据《山西大水网中部引黄工程隰县小水网规划》,共设3座调蓄水库,南峪调蓄库总供水量为352万m3,全部为农业供水;北沟河调蓄库总供水量为1842万m3,农业供水855万m3,工业供水852万m3,蒸发渗漏135万m3;南峪和北沟河水库从2号分水口引水。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 252-2017)中的有关规定,半沟水库总库容557万m3,工程等别为Ⅳ等,主要建筑物级别4级,次要建筑物和临时建筑物级别为5级,工程规模为小(一)型。

调蓄水库工程建筑物防洪标准为30年一遇设计,300年一遇校核。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 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 s,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工程设防烈度定为Ⅶ度。

3 大坝设计

3.1 坝址初选

地形条件是坝址选择的首要条件,根据水库的灌溉范围,适宜修建调蓄水库的坝址有三个,分别为羊道沟骨干坝址、半沟1号骨干坝址和柴家沟骨干坝址,羊道沟骨干坝址和半沟1号骨干坝址位于半沟沟内,羊道沟骨干坝位于下游,半沟1号骨干坝位于上游,两坝址之间相距约2.4 km,经土地调查,三个坝址库区分别占有基本农田1.5 hm2、14.3 hm2和3.3 hm2。在半沟1号骨干坝和柴家沟骨干坝附近,有适合本工程的坝址,但在这两个坝址区域内,大部分为基本农田。

基本农田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我国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第二条规定,所谓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根据这一规定,基本农田是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下来的。基本农田一经划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擅自改变用途。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的规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涉及基本农田调整的,必须报国务院批准。按照《国土资源听证规定》的要求,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非农业建设占用及农业结构调整等涉及基本农田的,要实行听证。根据《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五条的规定,征收基本农田的,要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在征收基本农田补偿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要求,经批准占用基本农田的,征地补偿标准按法定最高标准执行。所以半沟1号骨干坝和柴家沟骨干坝附近这两个坝址是不可行的。

经综合考虑,工程坝址选在羊道沟骨干坝上游约300~1 000 m范围,坝体和库区占地范围均不占用基本农田,所以该坝址的选择是唯一的,即为羊道沟骨干坝址上游300~1 000 m范围。

3.2 坝轴线确定

水库管理范围为赔偿线以下:大坝管理范围为上游至坝轴线上游65 m,下游至坝脚以下基本农田范围外,大坝两端向外50 m,占地6.72 hm2。

水库保护范围:坝址以上为库区两岸土地征用线以上至第一道分水岭脊线之间,下游及两岸为工程管理范围边界线外延100 m。

本次工程根据实际地形及不能占用基本农田的限制条件,坝轴线应选择在羊道沟骨干坝上游基本农田范围之外,但越向上游库区地形越狭窄,库容条件较差,坝高较高,加大工程投资;所以将坝轴线选在库容条件较好,直线距离较短,两岸坝肩山体有足够的高度和厚度的下游区,即距离羊道沟骨干坝轴线上游约300 m处。

3.3 坝型选择

坝型应与坝址区的自然条件、工程地质、水文条件相适应,且技术合理、经济节约,充分利用当地材料;施工简便,便于采用大型机械设备施工。

库区地貌上属黄土丘陵沟壑区,库区受长期流水侵蚀切割,地形较复杂,沟谷发育,黄土梁与沟谷交错排列。冲沟大小不一,较为发育,多垂直于主沟发育,具典型黄土沟谷地貌特征。主要发育半沟川及其支沟,半沟川总体走向为S45°E,沟谷宽10~150 m,沟底高程988~1 020 m,两岸多为土质岸坡,库尾部分岸坡出露基岩。岸坡较陡,两岸边坡自然坡角35°~65°。左岸地面高程990~1 187 m,右岸地面高程991~1 178 m,受岸坡卸荷及雨水冲刷淘蚀影响,地表沟壑纵横,土体裂隙较发育,河谷断面呈“V”型。

沟底出露地层为全新统洪冲积(Q4pal),岩性上部为低液限粘(粉)土,具弱~微透水性。下部为低液限粘(粉)土含少量卵石混合土,局部含砂量较大。仅在距库尾180 m范围内出露地层为三叠系中统二马营组下段(T2er1)厚层中细粒长石砂岩夹泥岩、页岩,该层地表出露厚度25 m。

结合本工程地形、地质及地材,该工程地质条件不适宜修建重力坝,适宜修建当地材料坝,但当地缺乏石料,有丰富的土料,且土质和储量均可满足工程需要,所以本工程坝型选择碾压均质土坝。

3.4 泄洪设施选择

水库泄洪设施一般为溢洪道或泄洪洞,或二者共同泄洪。

本工程泄量受下游骨干坝泄量限制,最大泄量为骨干坝溢洪道最大泄量51.8 m3/s。

半沟水库为调蓄水库,如果单独采用溢洪道泄洪,溢洪道宜采用开敞式,堰顶不设闸门。水库正常蓄水位1 020.90 m,下游河道高程990.0 m,上下游水位高差30.9 m,根据工程区的地形条件泄槽坡度较陡,部分槽段需要回填,且地基为土基,安全稳定性差。该段河谷较狭窄,两岸地形陡峻,施工导流宜采用全断面河床围堰导流方式,溢洪道堰顶高程1 020.90 m,高于上游河床约30 m,也不能同时兼作施工导流设施,必须另建导流隧洞。所以不考虑溢洪道单独泄洪。

本次设计拟定,泄洪洞单独泄洪、溢洪道与泄洪洞共同泄洪两个方案。方案一泄洪洞单独泄洪,右岸布置泄洪洞单独泄洪,隧洞宽3.0 m,洞高3.5 m最大泄量51.8 m3/s,经调洪计算,校核洪水位1 021.41 m。方案二溢洪道与泄洪洞共同泄洪,右岸布置泄洪洞,左岸布置溢洪道,泄洪洞与溢洪道共同泄洪,最大泄量51.8 m3/s,溢洪道宽5.0 m,堰顶高程1 020.90 m,与正常蓄水位齐平。隧洞宽度考虑施工因素确定为2.5 m。经计算,在相同校核洪水位1 021.41 m时溢洪道泄量14.2 m3/s,泄洪洞泄量37.6 m3/s,泄洪洞高3.502 m。由此可见,泄洪洞与溢洪道共同泄洪时,溢洪道泄量较小,且占用基本农田需要繁琐的审批程序,适当加大泄洪洞断面即可满足泄洪要求,可以将导流洞、泄洪洞合一布置为导流泄洪洞,工程布置简单,不占用基本农田,工程投资小,运行管理方便。因此,泄洪设施采用导流泄洪洞。

4 结论

半沟水库坝址初选位于朱家峪河支沟半沟川内,坝址距半沟村北约950 m。从地形和地质条件上看,该工程坝址只能选在羊道沟骨干坝上游约300~1 000 m范围内,方案坝轴线选择在距离羊道沟骨干坝轴线上游约300 m处。结合本工程地形、地质及地材情况,该工程坝型选择碾压均质土坝。考虑到不占基本农田,泄洪设施采用导流泄洪洞。

猜你喜欢

坝址分水溢洪道
某水利枢纽工程坝址方案比选研究
台阶溢洪道无因次消能水头规律与水面线计算
某水库溢洪道泄槽段基础处理及变形数值分析
基于闲置分水指标的黄河分水方案调整研究
青山嘴水库工程(溢洪道)
漫话康熙民窑青花瓷
修好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水库溢洪道设计研究
关于新建西峡县湾潭水库坝址选线的论证分析
对某水电站坝址比选分析
分水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