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乐观益长寿

2020-01-04韩秀梅

醒狮国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变动长寿情感

韩秀梅

古人有句祝福长者最好的吉利话叫“寿比南山、福如东海”。如何才能享有南山高寿,这一直上人们向往和追求的目标。通往寿山之路不是只有一条途径,有人吃素能长寿,有人吃肥肉也能长寿;住在幽静山区长寿多,住在繁华城市也不少长寿者。各自应根据自己的气质和生理特征,选择奔向长寿之路的正确方法。七十多年人生经验使我体会到,情绪快乐就是通向长寿之路的一种好方法。

一个人有了美好的理念,乐观的情绪,坚定的信念,就能在生活的道路上坚定地向前迈进,永远奋发向上,充满活力,不会消沉。这种良好的精神状态,能使人保持勃勃生机。在我国的历史上,有理想、有作为的思想家、科学家、革命活动家多有长寿者,如老子、孟子、朱德、董必武、宋庆龄、毛泽东、邓小平等均活至耄耋之年。

人是有感情的,人们把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感情活动称为“七情”。情感的剧烈变动对人体有很大的的危害。因此,对情感的变动要善于控制,不能让变动过度。过度了,即使“喜”也会变成有害的因素。古人有“怒伤肝、喜伤心、思傷脾、恐伤肾”的说法。所以,控制情感活动在养生中具有重要地位。一个人对情感的控制,除了提高思想境界,加强道德品质的休养外,有时也可采取疏泄法和转移法加以控制。自我疏泄的最好方法就是痛快地哭一场。眼泪能洗刷痛苦,哭后郁闷的心情立即能够放松,让人感到轻松。疏泄的另外一种方式是向亲朋好友尽情倾诉。倾诉之后,不快就释放掉了。切忌强忍眼泪,切忌闭门不出。转移法就是在遇到沉重的打击、置身于逆境之中时,在悲痛之余,振作精神,化悲痛为力量,加倍努力,奋发工作,悲痛自然就化解了。或在情绪不佳时,参加文娱活动、文化生活和外出旅游等也是比较好的转移法。

清代画家高桐轩曾将自己的养生之道,归纳为老人十乐:一为耕耘之乐,二是把帚之乐,三为教子之乐,四为知足之乐,五为安居之乐,六为畅谈之乐,七为漫步之乐,八为沐浴之乐,九为高卧之乐,十为曝背之乐。画家能从琐细小事中寻找乐趣,可谓眼界高远,意境优雅,令人折服。当今社会另与古代已大不相同,但老人能否从生活中找到乐趣,依然是关系到晚年是否健康、愉快的一件大事。我国台湾学者提出“快乐老人五秘诀”,老本:年轻时准备充分的养老金,保证晚年生活无虑;老伴:与老伴相知相爱,若途中不幸丧偶,可相机再婚;老健:定期健康检查,随时注意身体状况;老友:与旧友、同事保持联系,避免生活孤独;老兴:培养正当的休闲嗜好,避免无事可做引起寂寞感。

我注意到,有好事者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老窝”和“老地方”。所谓“老窝”就是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比较舒适的、可以自由支配的居所;所谓“老地方”,就是记载自己纯真的回忆,且是一片心灵的净土,能经常回去看看可以净化心灵,放松自己的身心。我以为“五老”也好,“七老”也罢,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示,只要我们随时去找,细心去寻,总可以在我们的身边找出许多“乐”来,如对离退休人员来讲,可有垂钓之乐、养花之乐、弈棋之乐、歌咏之乐、舞蹈之乐、写作之乐、绘画之乐、读书之乐……从体育活动讲,其乐更多,登山、远足、打球、游泳、跑步、气功,只要醉心其中,莫不有乐。在家中有弄孙之乐,在社会更有助人之乐,发挥余热之乐……所以的书房学年挂着“乐观益长寿,贤达则康宁”一副对联,以此提醒自己,快乐过好每一天,身心健康可延年。

编辑/林青雨

猜你喜欢

变动长寿情感
阅读使人更长寿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长寿还是短命
植物蛋白有助于长寿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笑能长寿,哭亦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