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脱贫路上,残疾贫困户一个都不能少

2020-01-04王鼎熊伟钟培源辛怡丽白茹吕蓓蓓陈绘宇

宁夏画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托养闽宁残联

王鼎 熊伟 钟培源 辛怡丽 白茹 吕蓓蓓 陈绘宇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贫困残疾人作为贫困人口中贫困程度最深、扶持难度最大、返贫率最高的特殊困难群体,是脱贫攻坚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贫困残疾人能否顺利实现脱贫,直接影响到脱贫总目标的实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建设步伐。

宁夏回族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立足实际,始终将残疾人纳入全区脱贫攻坚的大盘子之中,深入扎实开展残疾人脱贫攻坚,助力残疾人实现同步小康目标。

作为老少边穷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宁夏,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最大的区情,尤其是西海固地区历史上就有“苦瘠甲天下”之称,是国家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自然条件差、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残疾人更是宁夏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截至2020年年底,全区9个贫困县(区)全部实现脱贫摘帽。目前,全区有各类残疾人47万,占全区总人口的6.83%,涉及225万家庭人口。全区持证残疾人22.8万,农村14.6万持证残疾人中有一、二级重度残疾人7.1万,占农村持证残疾人总数的48.3%;三、四级轻度残疾人7.5万人,占农村持证残疾人总数的51.7%。截至2019年,建档立卡未脱贫残疾人4257名,占全区1.88万建档立卡总人数的22.6%。

2020年,宁夏残联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不能少”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和中国残联全面落实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动员全区残联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凝聚各方力量,高质量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兑现了“决不让一个残疾人掉队”的庄严承诺。

打好“组合拳”,决战残疾人脱贫攻坚

宁夏残联充分发挥其作为政府残工委办公室的牵头作用,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联系协作,联合相关成员单位出台了《助推贫困残疾人精准脱贫实施方案》《加快推进贫困残疾人产业扶贫实施意见》《县级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资金补助办法》等“一揽子”政策,打出综合保障残疾人脱贫“组合拳”。

2020年,宁夏残联积极推动政府切实将残疾人扶贫工作列入各部门职责,将残疾人扶贫任务纳入市、县(区)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内容,专门赋分定标,实现同步评估、同步考核、同步问责。推动自治区扶贫领导小组印发《助推贫困残疾人精准脱贫实施方案》,将贫困残疾人建档立卡、社会保障等11个方面20项重点任务,以任务清单形式向自治区相关厅局、各市县区党委和政府逐一分解,明确了任务、措施和完成时限,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稳扎稳打、扎实推进,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来,宁夏残联通过每年残疾人专项调查及动态更新,精准掌握了全区农村14.6万持证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信息。农村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有4.9万建档立卡残疾人脱贫。农村残疾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3%以上;有18.3万残疾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1%;残疾人“两项补贴”年均受益20万人次,有近10.3万贫困残疾人被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有2.8万农村贫困残疾人享受托养照护服务。有10.3万残疾人享受各项康复服务,覆盖率达到85.1%,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达到83.6%,残疾人儿童入学率达到97.8%,农村从业人员达到6.8万人,无障碍改造0.7万户,危房危窑改造2.8万户。募集慈善公益資金达1.48亿元,惠及残疾人11万人次。农村贫困残疾人基本生活得到明显改善,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提高。

深化“四查四补”,巩固残疾人脱贫成果

宁夏残联按照自治区党委“四查四补”工作总要求,查找短板漏项,精准施策帮扶,确保如期完成“残疾人脱贫任务”。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关于开展“四查四补”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方案》,制定印发了《开展“四查四补”百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建立每月督办推进和工作协调对接机制,成立由班子成员、五市残联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和5个专项工作组,举全区残联之力,于2020年5月集中利用2周时间,入户见人、实查真访,逐乡逐村逐户对残疾人未脱贫户4257人、脱贫监测户1514人、边缘户2061人,共7832人“三类人群”进行排查,排查率达到100%。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6个方面共排查出2435个问题,整改2435个,完成率100%。围绕产业帮扶、康复服务、托养服务、劳动就业、无障碍家庭改造、残疾人证办理、技能培训、复工复产等8个方面需求,排查出问题5228个,并于年底前全部解决,全面推动问题需求的“归底清零”。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精准扶贫,确保建档立卡残疾人全部脱贫

2020年,宁夏残联着力解决全区4257名剩余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突出困难和基本需求,实现了贫困残疾人及家庭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全部脱贫。

强化综合兜底扶贫,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贫困残疾人大多数是重度残疾人、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等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特殊困难人群,是贫中之贫、艰中之艰。宁夏以残疾人“两项补贴”为重点,兜底线、补短板,帮助建档立卡残疾人普遍得到更高水平的制度性保障。宁夏现在有10.3万名困难残疾人享受生活补贴,10.1万名重度残疾人享受护理补贴,未脱贫建档立卡残疾人“两项补贴”实现全覆盖。调整低保标准,城镇每人每月由560元提高到600元,农村由每人每年3800元提高到4560元,对低保家庭中的残疾人在享受原有低保标准的基础上再增发10%,困难家庭中的成年重度残疾人可单独立户享受低保,实现“应保尽保”。会同自治区民政厅、财政厅建立残疾人“两项补贴”动态调整机制,与低保调整衔接,调整标准,具体为生活补贴增幅5%、护理补贴增幅15%。将三、四级智力、精神和视力残疾人纳入社会保险政府代缴范围,新增代缴残疾人1.4万人,代缴率达到100%;为贫困家庭二级以上重度残疾人员缴纳医疗保险给予100元补贴,建档立卡残疾人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为就业年龄段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出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办法,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训练补助标准由1.2万元提高到2万元,实现有需求的残疾儿童机构内康复训练全覆盖。在银川市试行“基金入股、利润助残”贫困残疾人救助基金保障制度,对享受低保的一、二级重度残疾人,每人每月分别再发放260元、150元救助金。

强化教育救助扶贫,确保残疾学生接受义务教育。落实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推动出台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实施意见,建立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就学信息数据比对机制,2020年对172名未入学残疾儿童逐一落实,建立“一人一案”,采取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和特殊教育学校就读,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提高到97.8%。实施扶残助学项目,累计资助学前及大中专阶段残疾学生1.19万名,推动落实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建立人社、企业就业服务机制。2020年共有应届毕业残疾大学生277名, 截至7月,115人实现就业。

强化安居宜居扶贫,提高残疾人幸福指数。推动住建部门将贫困残疾人危房户列为全区危窑危房改造重点保障对象,做到应改尽改,累计改造2.8万户。2020年完成剩余767户贫困残疾人存量危房危窑改造任务,实现存量危房全面“清零”,贫困残疾人全部住上安居房。扎实推进重度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实施工作,推动将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计划从每年400户增加到2000户。

强化精准康复扶贫,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近几年,宁夏残联争取到中央和自治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6.9亿元,新建或改扩建康复机构20个。实施精准康复服务行动,投入1000多万元,在252个村建立自治区级规范化社区康复站,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契机,设立建档立卡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建档立卡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全覆盖。将25项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列入医保支付范围,对残疾人实行“一站式报销结算”,报销比例达到90%。

强化产业项目扶贫,增强残疾人“造血”功能

开展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协同扶贫办、农业农村厅、科协等相关部门开展种养殖业、电商家政服务等技能培训,确保每个建档立卡残疾家庭掌握1~2门增收技能。实施“阳光助残小康计划”项目,投入资金1500万元,累计扶持8310 户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家庭发展特色产业。2020年,在原州区、西吉县、海原县投入资金300万元,扶持1500户未脱贫建档立卡残疾人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开展残疾人网络就业项目培训班13期595人,实现就业312人,月收入1500~3000元。注重调动发挥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市场主体带动作用,采取“公司+合作社+残疾人”、托管、托养、托种等方式,扶持建成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55个,直接安置残疾人就业970人,辐射带动增收2657人。推动建成扶贫车间12个,安置灵活就业残疾人181人。形成了“一市一产业、一县一特色”的残疾人产业扶贫格局。

强化就业创业扶贫,促进残疾人增收致富

残疾人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推进残疾人迈向小康进程的关键。宁夏残联建立了全区就业年龄段内未就业、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以及未就业、有部分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残疾人花名册,围绕增强贫困残疾人自我“造血”能力,探索打造多渠道多元化脱贫模式,扶持残疾人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有力促进了残疾人增收。

推动出台残疾人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辅助性就业、自主创业等6项扶持政策,对超比例用人单位及时予以奖励。实施“百企千人就业计划”“千名高级残疾人手工艺师培养计划”等特色就业项目,坚持每年举办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和专场招聘会,年均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8000多人(次),扶持建成残疾人就业基地(园区)18个、辅助性就业基地9个、盲人按摩机构214家。

强化“托养+扶贫”,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

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扶持发展残疾人托养机构20所、日间照料机构38所,国家投资新建县级托养机构12所,为1.4万名长期需要照护的就业年龄段智力、精神和有特殊困难的残疾人提供居家或机构托养服务。

推广隆德县“托养+精准扶贫”模式。隆德县委、县政府将隆德县残疾人托养中心的建设,作为为民办实事工程,整合多方资源,聚焦残疾人脱贫攻坚,精准施策。投入闽宁扶贫资金180多万元,建成残疾人电商创业中心、闽宁扶贫车间、纸箱组装车间、民间花灯灯饰制作室、手工艺制作室,有力保障了托养中心的正常运行。充分利用托养中心与县工业园区毗邻的优势,组织有劳动技能的残疾人及家庭健康劳动力到园区人造花总厂、天鸿食品厂、纸箱厂等企业就业。通过闽宁扶贫车间为残疾人提供工疗和就业岗位,在康复工疗的同时增加收入。

成立隆德县残疾人电商就业创业协会,创建闽宁“乐购助残”电商平台、扶贫助残隆隆薯隆德体验店、残疾人福馨超市,帮助残疾人通过“线上+线下”模式,实现就业创业愿望。

强化闽宁合作扶贫,加快贫困残疾人脱贫步伐

宁夏残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第23次联系会议精神,积极主动与福建省残联对接,落实闽宁两省区残联合作协议。2020年,宁夏残联与有关县(区)围绕解决贫困残疾人生活难、就业难、增收难“三难”问题精准发力,主动对接对口帮扶县残联和挂职干部。两地残联开展交流互访,签订合作项目,落实帮扶资金。

提高政治站位,持续高位推动。宁夏残联采取更加务实的举措,扎实推进各项政策落地生效,助推建檔立卡残疾人稳定脱贫。2018年11月20日,福建省残联副理事长刘闽华带队来宁夏对接闽宁两省区残联对口协作事宜;12月24日,自治区残联党组书记马军生带队赴福建省残联洽谈合作事宜。两省区残联建立了长效合作机制、动态互访机制、对口县区残联联动机制。

加强精准对接,确定帮扶县(区)。印发《关于做好闽宁协作对口帮扶贫困残疾人精准脱贫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县(区)精准掌握本地贫困残疾人相关数据及需求,结合当地精准脱贫实际情况,筛选2~3个市场前景好、适合残疾人、增收效益明显的特色种养殖业、加工业等项目,并与福建省对口帮扶县(区)沟通对接拟定合作协议,确定合作项目。

开展人员互访,推动文化交流。先后组织同心县、红寺堡区、海原县、原州区、西吉县和直属单位残疾人康复中心、劳动服务中心赴闽交流学习。邀请福建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专家为82名盲人按摩从业人员授课。组织宁夏残疾人手工艺师携带具有宁夏特色的贺兰石、刺绣等作品赴厦门参加第十一届海峡论坛——2019两岸残障人士交流嘉年华活动。组织宁夏残疾人艺术人才参加“闽宁残疾人文化周活动”,促进了闽宁两省区残疾人的相互交流和技能提升。

聚焦贫困对象,推动项目落实。创新“托养+扶贫车间+合作社”模式,解决残疾人无业可扶、无力脱贫难题。生活难题是贫困残疾人的“第一大难题”,为此,实施“爱心羽绒服”项目,为固原市所属县(区)建档立卡残疾人发放价值500万元的“爱心羽绒服”14600件,惠及62个乡镇的8348名残疾人;投入资金220万元,为1322户重度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投入资金100万元,为0~6岁残疾儿童实施抢救性康复训练,增强残疾人生活自理能力。解决就业难题方面,投入帮扶资金,引进人造花、花灯制作车间,提升隆德县残疾人托养创业中心影响力,新建3个乡镇分中心,解决残疾人托养、康复、就业等问题。为了进一步解决收入难问题,创办闽宁“乐购助残”电商平台,运营隆隆薯等线下农副产品展销点4家,带动贫困重度残疾人增收。积极解决产业扶持难问题。实施建档立卡残疾人肉牛养殖项目,扶持100户建档立卡残疾户发展肉牛养殖项目;实施肉兔养殖项目,扶持300户建档立卡残疾人发展肉兔养殖项目;实施脱贫奖补项目,扶持945户建档立卡残疾人,发展特色种养殖项目,激发残疾人内生动力,由“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是开展好残疾人工作的强大动力。在决战决胜残疾人脱贫攻坚关键之年,宁夏残联以推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打响决战决胜残疾人脱贫攻坚和小康补短“两大战役”,健全完善残疾人权益维护、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关爱帮扶“四大体系”,大力实施0~6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建档立卡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爱心接力、循环使用”辅具免费借用公益项目、自强与助残脱贫典型事迹巡回宣讲“四大行动”,着力建设服務、责任、效能、法治、智慧“五个残联”,为残疾人架起脱贫奔小康的桥梁,向自治区党委、政府交上了一份全区残疾人脱贫攻坚的满意答卷,为建设好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作出新贡献。

(文字和部分图片由宁夏残联提供)

猜你喜欢

托养闽宁残联
纪录片《闽宁纪事2022》在闽开机
对口扶贫协作“闽宁经验”的样板闽宁镇
农户肉牛托养模式及成本分析
乌鲁木齐市残联“十三五”事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讲述脱贫攻坚战中的“闽宁模式”
残疾人托养服务国家标准2020年起实施
首个残疾人托养服务国家标准出台
残联在儿童自闭症康复服务中的职责研究
记闽宁教育发展之路
浅议残联业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