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策略研究★

2020-01-04王俊翔

山西建筑 2020年8期
关键词:土建类双师双师型

王俊翔 邹 宁

(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系,湖南 湘潭 41110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长株潭一体化建设的加快,湖南省对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提高,计划到2022年,将职业院校的60%以上毕业生留在本省就业。为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湖南积极进行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并在各方面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相比,还存在差距和不足[1]。首先是“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尤其是缺乏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其次是随着固定资产投资收缩,建筑业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装配式建筑技术、海绵城市、BIM技术及物联网等技术被广泛应用,对“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人才要求的变化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以培养在建筑业从事设计与施工人才为目标的高职土建类专业,教师及高质量教学团队至关重要,已成为保障人才质量的关键环节,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精力去研究,服务人才培养。

1 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

1.1 国外研究成果

西方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已经积累了较多的先进经验,在团队结构、任职资格、评价激励等方面有很好的借鉴价值。本文据此对西方国家高职教育进行以下分析:

1)师资结构。

国外高职师资结构普遍以专兼结合、兼职为主。德国的“双元制”模式要求专职教师具有5年以上的工作经历。澳大利亚的高职教育教师同样以兼职为主,终身聘用制教师越来越少,临时性教师越来越多。日本高职教育教师在录用时,在获得教育职业许可证之后还要经过专门的考核,考核合格者才能获得从教资格。

2)任职资格。

西方国家对高职教师的任职资格学历有严格的标准和要求。普遍要求高职教师具有大学学历并取得硕士及以上学位。如德国高职院校专职教师一般要求有大学学历和博士学位[2],专职教师中教授与专业教学人员的比重达到9∶1[2]。美国社区学院的专任教师基本要求具备硕士以上学位,包括兼职教师。日本职业教育院校的教师需要在工科院校取得本科学历和学位后,再到师范院校进行教育实习并进行考核,考试合格者才能获得任教资格。

3)社会地位和待遇。

西方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普遍可以获得较高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德国职业院校教师属于国家高级服务人员,与国家公务员享有同等的职业地位,受到人们尊敬和羡慕。一旦通过国家考试并被授予合格证书,享有“终身职业”身份,并享有免缴劳动保险费等权利[3],而且工资要高于普通教育教师。日本各级职业教师一直以来都享有比较高的社会地位,各行各业都十分尊重职教教师,工资待遇也是世界上比较高的,一般比普通教师要高出6%~10%。

1.2 国内相关研究

国内相关学者、科研教育机构,就如何建设“双师型”教师和教学团队投入了大量研究,其中有很多思路值得我们借鉴。

深圳职院商务英语教学团队具有一定特色,其带头人徐小贞教授在高职外语教育方面是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专家[4]。该团队专任教师分别来自不同专业,专任教师队伍的双师比例达100%,同时该团队还拥有一个兼职教师资源库,均是经验丰富、业务过硬的行业、企业专家组成[4]。

国内一些科研机构就教学团队建设也投入了大量研究,匡薇在《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研究》一文中介绍,某国家示范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其专业带头人在其专业研究领域是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专家。该团队专任教师分别来自不同专业,专任教师队伍的双师比例达100%,同时该团队还拥有一个兼职教师资源库,均是经验丰富、业务过硬的行业、企业专家组成[4]。王莹等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路径探索》中介绍,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在教师培训、教学团队建设方面采用分层培训、突出重点的模式尤其注重对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对专业教师和基础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岗位能力要求实施分类评价。该校制定了《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等12个激励制度,对教学质量、专业和课程建设取得突出成绩的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实施职称评聘、晋级晋职等优先政策[4]。另外,其他国内学者在团队的组建模式、管理制度、团队文化、知识共享、冲突与合作、影响因素、现状与对策等方面问题投入了较多的研究。

综合来看,目前国内外职业教育教学团队建设主要关注点是“双师型”素质培养,专业教师、团队带头人分类培养和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在团队建设方面强调不同专业背景、灵活机动、形式多样的团队结构,重视团队激励机制、任职资格、校企融合等制度的建立。但针对培养创新人才的创新教学团队建设研究较少,尤其针对土建类专业创新教学团队内涵建设缺乏研究。对于培养技术创新人才,服务“双创”具有重大的意义。

2 高职土建类专业特点及湖南发展现状

2.1 高职土建类专业特点

1)教育内容注重实践。

土建类专业是培养在建筑工程一线从事设计与施工以及管理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大部分专业的课程设置都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如风景园林设计专业的《园林工程》课程,不仅要求教师能将理论性知识讲述清楚,而且要求教师对相关工作的实际操作过程比较熟悉,能结合工程实际,讲解在工程实践中相关知识是如何应用[6]。因此,在讲授理论的同时需要结合实训室进行实际操作,使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真正对相关技能了解和掌握。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同样是实践性要求很多高的专业,要求部分内容需要在工程现场进行讲解,才能保证学生对操作细节的掌握。

2)知识综合性要求高。

土建大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专业之间、课程之间关联性强[6]。如建筑设计专业,它是集城市规划、建筑美学、环境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工程技术规范、材料学、历史学等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这就要求我们学生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技能,还要掌握与专业相关的包括社会、人文、设计心理学、美学系统工程学,人体工程学,生态学等方面的知识[6]。

2.2 湖南土建类高职发展现状

湖南省目前高职高专院校71所,其中公办院校59所、民办院校11所;共拥有国家示范骨干院校8所,国家优质校10所,省卓越院校21所,办学规模排全国第5位。开设土建大类专业的院校主要包括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等20所左右,主要以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风景园林设计、园林工程技术等专业为主。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湖南省在职业教育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尤其是土建类职业教育规模上,但是通过与国内外优秀土建类职业教育相比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双师”数量问题突出。

以湖南某土建类院校为例具体分析,开设有包括建筑设计、城乡规划、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等土建相关专业,专业门类最为齐全,基本代表了湖南省高职土建类专业发展现状和总体水平,根据该校2019质量报告,其专任教师“双师”比例达到70%以上,达到国家对“双师型”教师比例的要求。但从教师整体的“双师型”教师比例为50.82%,比例偏低。个别专业甚至不能满足国家基本要求,发展不平衡。而且还有“双证=双能”“证书代替实践”等问题存在,距国家对“双师型”教师和教学团队建设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2)团队结构有待优化。

随着固定资产投资收缩,建筑业的转型升级,装配式建筑技术、海绵城市、BIM技术及物联网等技术被广泛应用。而当前的教学团队在知识结构、培养目标、师资组成、课程建设等方面已无法适应转型升级对技能人才的需求,缺乏创新思想,无法满足市场对“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需求,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精力去研究创新型教学团队建设,为创新型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3 教学团队建设创新策略

作为专门培养在建筑工程一线从事设计与施工人才的土建类专业,教师个人素质及教学团队建设质量至关重要,已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精力去研究教师培养和教学团队建设,在师资结构、准入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策略。

3.1 优化教学团队结构

1)完善校企合作模式。教学团队结构优化采用“派出去”和“引进来”模式。派出去,即将校内教师派送到相关岗位去实践、锻炼,使其增加实践环节的锻炼,增强在教学过程中对实践教学的指导能力。引进来,即将企业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引入课堂,直接将在企业实践中的技能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更加对专业技能有深刻的了解和掌握。

2)跨专业建立团队师资。鉴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建立跨专业建设复合型教学团队,以保证教师知识互补,服务“复合型”人才培养。

另外,基于建筑业对安全性、操作性要求较高的特点,教学团队教学任务设置上应该控制实践课程教学中女教师所占比重,这是土建类专业特点所决定。

3.2 建立培训与准入机制

1)建立分层培养机制。应明确教师在团队中的定位并分层培养。专业课教师应加强技能培训力度和投入,鼓励教师进修、培训和学习;基础课老师应加强对教学理论、科研的投入,整合形成有效的培养机制。同时要注重对专业带头人的培养,提升专业领头人创新能力、研发能力,带领教学队伍进行教学创新。

2)严控入职资格。高职院校应建立“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和准入机制,破除“双证=双能”现象,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7]。认定标准要将知识结构,教学能力、专业技能等方面作为考核内容,最终由行业专家和学校共同鉴定其“双师素质”资格。

3.3 建立完善激励机制

探索符合土建类专业特点的教师评价激励机制,对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对参加技能比赛获奖、科研成果突出,给学院带来荣誉应提高奖金力度。同时在进修培训、科研申报、职称评聘、晋级晋职优先考虑,从而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科研的积极性。

3.4 建立运作保障措施

“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机制的有效运行需要有力的保障措施,需要政府、行业、企业、高职院校和教师本人多方的密切合作[7]。探索完善机制保障措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管理层与教师共同参与,建立联动保障机制,维护机制有效运行。

本文针对职教界在土建类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方面研究的缺乏,依据湖南地区高职教育发展现状,结合土建类专业特点和发展规律提出创新团队策略。在师资结构、培养模式、评价机制等方面的创新思想,推进跨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不仅符合国家当前要求分专业建设创新教学团队要求。而且对创新教学队伍建设具有辐射带动作用,为特色专业群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师资支撑。

猜你喜欢

土建类双师双师型
“新基建”背景下高职土建类专业群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创新
基于土建类学科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研究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农村小规模学校“双师教学”美术教育模式探究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现代学徒制视域下高职院校双师队伍共同体探索研究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基于CAD三维设计的土建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