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央行为什么要降准?

2020-01-04桂浩明编辑易可

科学生活 2019年12期
关键词:实际效果降准准备金率

文/桂浩明 编辑/易可

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已经进行了两次降准操作,特别是在9月份进行的这一次,既包括全面降准,也包括结构性降准,预期可以释放资金约9 000亿元,这个力度还是相当大的。宣布降准以后,股市整体呈现上涨态势,反映出投资者对于降准也是非常认同的。

不过也有人有这样的疑问:近年来央行为什么频频降准而不是降息,降准对实体经济究竟有什么影响呢?以前的几次降准,对股市的作用似乎并不很大,那么,为什么这次宣布降准后,股市就表现得十分积极呢?

这要从我们国家现在的金融格局说起。近几年来,我国一直实行低利率政策,以利于推动经济发展,目前商业银行的存款基准利率是1.5%,处于历史的低位。由于目前通胀有所抬头,已经连续几个月达到2.8%,这样事实上就基准存款利率来说,就是负的了。这样一来,虽然海外不少国家在实施降息,但我国降息的物价环境并不具备,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央行不会首选降息来推动经济。既然作为价格手段的降息现在还不宜使用,那么就只能使用作为数量手段的存款准备金率了。所谓的存款准备金率,也称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对商业银行的一项监管措施,商业银行吸收到的存款,必须按一定比例上缴给央行作为准备金,显然这个比例越高,商业银行能够使用的资金也就越少,而比例低则可使用的资金就多。因此,一般人们都会把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视为一种宽松的政策,是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我国因为储蓄率比较高,加上又有外汇占款的因素,因此存款准备金相对是定得也比较高,一度超过20%。显然,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来推动经济,是当前的一种较为可行的选择。

近两年来,央行已经实施了七次降准操作,对于缓和市场流动性紧张、解决中小银行资金短缺的问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不过,以往的降准所释放的资金,往往会有一部分是用于抵销之前通过中期借贷便利等形式投放的资金,也就是在这部分资金到期后予以收回而不再续做。另外,前几次降准中,对中小银行的调降幅度相对要大一些,但中小银行的存款规模小,因此实际释放的资金就较为有限。所以前几次降息,对股市不是没有影响,但应该说不是特别明显。而从经济运行的角度来说,降准的实际效果,是要在连续进行几次以后再逐渐体现出来的,不会降一次就立竿见影。于是,虽然去年以来央行已经几次降准,但股票市场对此似乎有点“无感”,反映多少显得冷淡。

不过,这次的情况则明显不同,一是降准已经连续进行了多次,其累积效应逐渐开始显现。现在国内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大体上已经回调到了12%左右,虽然还远高于海外市场平均8%的水平,但较之前已经低了很多。另外,这次操作既有全面降准(即所有银行都降),也有结构性降准(即对部分符合条件的中小银行分期降两次准),同时也没有对冲其他政策的安排,因此实际释放的资金数量比较大,其影响自然也就很明显了。再从股市的角度来说,本次降准推出的时候,大盘正处于反弹阶段,内外部的条件也比较有利于股市的上行,而降准的实施,虽然就央行的角度来说并不是针对股市的,但客观上还是给股市带来了向上的推动。投资者在仔细分析了本次降准所带来的实际效果后,也认同它对股市具有很好的正面推动作用。

通常,央行在实施宏观调控时,会使用三大政策工具,就是利率、操作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其中利率属于价格工具,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其主要作用是引导市场利率的走向。而存款准备金率作为数量工具,则对商业银行的资金使用构成了直接的干预,这是一项没有弹性的硬约束。考虑到市场状况是随时变化的,而利率与存款准备金率则要相对稳定,因此也就有了作为临时调整货币供应手段的公开市场操作。限于篇幅,关于公开市场操作,我们以后再具体讲。

猜你喜欢

实际效果降准准备金率
增强企业党员教育培训实际效果性的思考研究
增强可操作性 注重实际效果——《环境保护税法(草案)》面临六大问题需进一步明确
小学英语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探讨小儿哮喘临床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
历次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