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护理方式在胆结石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0-01-03魏燕玉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32期
关键词:胆结石胆囊常规

魏燕玉

(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中心医院,辽宁 铁岭 112599)

胆结石是一类常见消化科疾病,具有较高临床发病率,患者多在胆管或胆囊内结石较多,表现出高热、呕吐及胆绞痛等临床症状后就就医治疗。目前,对于胆结石的治疗主要采取手术方式进行胆囊切除,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但术中应激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对于患者预后恢复质量均具有较大影响,故需通过护理实施,避免患者上述情况的发生,提升手术及预后质量[1]。因此,为应用分析予以胆结石患者全面护理方式的效果及影响,特开展本次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本院2016年5月至2018年11月期间收治胆结石患者共98例,开展回顾性研究。根据患者护理方式的选择将其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组49例。

常规组中,男18例,女31例,年龄40~67岁,平均年龄(53.48±6.24)岁;病程5~13个月,平均(9.05±2.36)个月。观察组中,男19例,女30例,年龄40~66岁,平均年龄(53.05±6.16)岁;病程5~12个月,平均(8.52±2.54)个月。两组基线资料经统计学方法对比后,结果无显著差异且P>0.05,则各观察指标可比。

纳入标准:患者入院后经超声检查均确诊为胆结石,并接受胆囊切除术治疗;患者术前知悉各组护理方式后资源参与研究,自行选择入组。排除标准:排除合并手术禁忌证者。

1.2 方法:常规组接受一般围手术期护理:确认手术方案后,就患者手术类型予以患者基本宣教,待患者基本体征符合手术标准后安排施术;术中体征监测、配合施术;术后一般临床护理。

观察组接受全面护理方式:①术前:术前因根据患者健康体测结果及基础病情况制定初步护理方案,待确定手术方案后,组织家属及患者开展术前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宣教使其获得手术相关信息,积极改善患者焦虑情绪。对于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压患者,应在术前纠正治疗,将患者血糖及血压稳定于健康水准后,安排手术,并在治疗期间予以患者心理干预措施,改善患者手术心理质量,进一步提升患者手术心理准备程度。②术中:术中护理的实施,则需在常规术中体征监测、配合施术基础上,加强对手术治疗设备的清点、管理,避免手术器械丢失、遗漏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手术实施中若患者肢体出现明显异动,则需及时采固定措施,顺利施术。③术后:患者在胆囊切除后,术后疼痛较为明显,故需在术后及时予以患者镇痛护理,通过镇痛药物口服或静滴,实现止痛。患者术后饮食需先以无脂流食为主,待患者肠胃蠕动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改为半流食,但仍需告诫患者术后饮食中需减少脂肪的摄入,促进自身术后恢复[2-4]。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临床指标及护理评价。①临床指标包括施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预后治疗时间、手术期焦虑(采用HAMA量表测评,得分与患者焦虑呈正比)及术后疼痛(采用VAS评分法测评,数值越大则患者疼痛越明显);②护理评价采用本院自制量表,由患者在出院前测评,总分为90。得分>70为满意,50~70为基本满意,得分<50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研究中各项数据均使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进行t或卡方检验,组间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时,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对比:经护理后,两组均得到有效治疗,且观察组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临床指标对比(±s)

表1 临床指标对比(±s)

2.2 护理评价对比:经统计对比分析,常规组经护理后满意18例,基本满意22例,不满意9例,总满意率为81.63%(40/49);观察组经护理后满意21例,基本满意26例,不满意2例,总满意率为95.92%(47/49)。表明,观察组护理评价较对照组优势显著,P<0.05(χ2=5.0178,P=0.0251)。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各类手术技术在胆结石临床治疗中应用的不断深入,胆结石手术在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面均获得了显著提升,特别是腔镜手术的运用,具有微创、损伤小、恢复快的特点,但仍有研究指出,患者在护理措施缺乏有效性前提下,腹腔镜胆囊结石手术的实施仍存在着较高不良预后风险,故需进一步通过手术护理的实施,降低患者不良风险[5]。

研究结果表明:经护理后,两组均得到有效治疗,且观察组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且观察组护理评价较对照组优势显著,P<0.05。分析原因:全面护理在胆结石护理中的应用,通过术前、术中及术后3个方面的护理,实现对患者的全面护理。术前,通过对护理方案评估、手术知识宣教及术前纠正治疗的实施,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基础;术中,通过对手术器械及设备的清点及对术中患者肢体的有效束缚,进一步提升手术实施安全性;术后,则通过对患者饮食及术后疼痛的有效护理干预,从而在有效镇痛护理基础上,实现对患者消化道功能恢复的有效促进,进而为患者术后的有效恢复起到积极推动作用[6-7]。

综上所述,胆结石患者护理中全面护理方式的应用,有助于改善患者情绪指标及预后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恢复,并有效提升护理评价,可在临床护理中借鉴应用。

猜你喜欢

胆结石胆囊常规
胆结石的症状有哪些日常护理知识需知道
儿童双胆囊畸形伴胆结石一例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观察
常规之外
哪些人易得胆结石?得了胆结石该怎么吃?
改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胆囊良性疾病中的效果观察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哪些胆囊“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