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在预防肛肠术后排尿障碍中的临床效果、患者护理干预后的HAMD评分及HAMA评分

2020-01-03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32期
关键词:肛肠循证障碍

黄 丽

(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辽宁 沈阳 110002)

经历过肛肠手术的患者,通常术后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在手术后悔出现排尿障碍,严重者会出现术后并发症等[1]。因此,在临床上对肛肠手术后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增进医患之间的关系,对于减少医患纠纷产生了积极意义[2]。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进行肛肠术后排尿障碍患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在临床上进行循证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干预对肛肠术后排尿障碍患者的对比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进行肛肠术后排尿障碍患者,回顾性的分析了其中的87例患者资料。纳入标准[3]:①患者经检查手术指征;②患者的意识清醒。排除标准[4]:①患者患有严重的心、肝、肾等脏器功能异常疾病;②患者伴随严重心脑血管等疾病;③患者伴随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④患者患有恶性肿瘤等疾病。肛肠术后排尿障碍患者被归类为常规护理干预组(对照组):43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方案进行护理,男22例,女21例,年龄23~68岁,平均(46.65±12.15)岁,其中混合痔患者10例,肛裂患者13例,肛周脓肿患者9例,肛瘘患者11例;循证护理干预组(实验组):44例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结合循证护理干预方案进行护理,男22例,女22例,年龄22~69岁,平均(45.91±12.69)岁,其中混合痔患者16例,肛裂患者12例,肛周脓肿患者7例,肛瘘患者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常规护理干预组(对照组):对该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措施,时刻关注患者的体质量、血压、脉搏等,对患者的伤口进行定时消毒和换药,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密切监测。循证护理干预组(实验组):对该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措施,护理人员及时关注患者手术后的心理状况,并给予心理指导多进行沟通。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保持患者病房干净整洁,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患者更加积极配合治疗。大部分患者在手术后会出现创伤疼痛的感觉,会影响患者的情绪导致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在此基础上叮嘱患者家属对其多加关心与鼓励,帮助其渡过这一时期。护理人员定时对患者伤口进行消毒和换药,采取坐浴的方式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对患者的饮食方面进行指导,使患者及早恢复。

1.3 评价标准: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后的各项指标包括: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等。记录患者手术后的排尿情况,包括:最大尿流率与膀胱残余尿量等。记录患者的使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来评估患者治疗后的焦虑评分[5],使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来评估患者治疗后的抑郁评分[6],得到的分数越低说明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症状越轻。

1.4 统计学方法:我院采用最新版SPSS19.0软件临床研究循证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干预对肛肠术后排尿障碍患者的手术后的各项指标与护理后的排尿情况、HAMD评分与HAMA评分。用于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用于组间比较的t检验。计数数据的χ2测试(%),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后的各项指标与排尿情况对比: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后的各项指标与排尿情况进行统计,总结并分析。实验组患者在护理后的肠鸣音恢复时间(21.36±2.20)h、肛门排气时间(27.56±3.66)h、排便时间(32.74±1.26)h、住院时间(9.02±3.26)h等手术后的各项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29.64±3.13)h、肛门排气时间(36.26±7.89)h、排便时间(45.69±1.78)h、住院时间(13.87±3.05)h,该研究的数据有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最大尿流率与膀胱残余尿量等排尿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该研究的数据有差异(P<0.05)。

2.2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HAMA评分与HAMD评分对比: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HAMA评分与HAMD评分进行统计,总结并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护理前的HAMA评分与HAMD评分无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在护理后的HAMA评分与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实验组患者的HAMA评分与HAMD评分的改善幅度明显高与对照组患者,该研究的数据有差异(P<0.05),见表1。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HAMA评分与HAMD评分对比(±s)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HAMA评分与HAMD评分对比(±s)

3 讨 论

由于肛肠手术的位置比较特殊,因此手术后患者的恢复尤其重要,因此对进行肛肠手术后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非常重要。大量研究证实,肛肠手术后患者容易出现排尿不畅等并发症,且概率较高,对于年龄较大、体质娇弱的患者来说概率更大。患者在此时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使患者的身心遭受巨大的打击,严重影响患者的手术康复质量与速度,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降低。目前,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上升,医疗水平也在不断发展当中,临床上对进行肛肠手术后出现排尿障碍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这对该类患者的病情恢复起到一定的作用。循证护理主张以患者为核心,属于一种具有实在价值的护理方式,以科学研究结果为前提,在寻找相应的解决方式,给患者提供最适合的护理。经历过肛肠手术且伴随排尿障碍的患者来说,循证护理方式在临床上赢得了一致好评,对患者的排尿情况有显著的改善,对于患者的术后恢复意义重大。该文章对循证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干预对肛肠术后排尿障碍患者的手术后的各项指标与护理后的排尿情况、HAMD评分与HAMA评分对比。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干预对进行肛肠术后排尿障碍患者有着较为积极的影响,但该研究的样本较少,存在一些不足,在此处有待改进。

猜你喜欢

肛肠循证障碍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肛肠微波理疗椅对混合痔术后局部症状的应用效果
肛肠手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治疗措施与效果
手术室护理应用不同体位摆放配合肛肠手术的效果观察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各种椎管内麻醉方法在肛肠外科短小手术中的对照研究
跟踪导练(四)2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