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护理自我管理对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0-01-03王诗雯李丹妮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32期
关键词:阻塞性我院穴位

王诗雯 李丹妮

(辽宁省鞍山市鞍钢集团总医院呼吸一病房,辽宁 鞍山 114001)

当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医学史上比较常见的呼吸通道方面的疾病,也是现在老年人最容易患有的疾病类型之一。所谓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症,就是指一种具备气体阻塞特点的慢性的支气管炎或者其他慢性的肺气肿等疾病,能够进一步恶化成为呼吸衰竭与肺心病等相关比较常见的一种慢性型疾病。这种慢性肺疾病造成的病死率相对比较高,全球40岁以上的发病概率已经达到了9%~10%[1]。其主要的患病症状就是慢性的咳嗽、咳出痰液、呼吸存在障碍或者气息较短等。本篇文章将在对我院接受诊治的106例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进行探究与分析,详细的探讨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挑选了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护理的106例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作为本次探究的主要对象。挑选的主要依据:首先,患者的诊断标准满足有关组织规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标准;其次,观察患者的病症特征,不同的人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症状表现不一。大部分的患者呈现出胸闷、慢性的咳嗽、咳出痰液、呼吸及喘息存在障碍或者气息较短等现象。最后,需要经过检查确定以上收集的所有患者皆已经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且排除掉其中患有严重性的心脑血管有关疾病以及肝肾功能存在缺陷的患者。

收治的这些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主要是一些中老年人,其年龄在53~78岁,患病时长1~11年。同时,我院也征求了这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以及他们家属的同意。我院将这些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症的患者随机的分配到两个组,常规护理组有53例患者,其中男患者23例,女患者30例,患者平均的年龄为(65.40±4.61)岁;实验护理组有53例患者,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平均的年龄为(63.70±3.91)岁两个组中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其基本信息经过检验不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常规护理组的53例患者仅使用常规化的护理方法来进行护理,主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采用合适的药品实施静脉滴注等。而实验护理组的53例患者则在常规化的护理基础上,同时使用康复护理的自我管理方式来实施护理。具体实施方法如下:首先,在患者的住院阶段,护理人员需要对其状况进行评估,比如肺功能方面的监测等。其次,护理人员还需指导患者了解呼吸康复相关的护理常识,引导患者练习以下几方面;①体位方面:在患者的头部安置三个软的枕头,在其腰脊部位安放一个软的枕头,确保脊柱保持挺直,附身保持前倾的姿势,引导患者右手放于腹部,左手置于患者胸前,保持呼气时患者腹部处于下陷形,在吸气时患者腹部保持隆起状态。②缩唇方式的呼吸,引导患者从鼻子吸气再另嘴保持口哨形状把气舒缓的呼出去,1天实施2~3次,一次控制在10~15 min;③引导锻炼:依据呼吸训练的方法引导患者实施全身性的呼吸锻炼,包括下蹲、手握拳、扩胸、仰头、爬楼梯等等,1天锻炼2次,一次保持15~50 min,切不可使患者出现过度疲劳和呼吸困难状况;④穴位按摩指导:需要按摩的穴位主要包括云门穴、中府穴、列缺穴以及尺泽穴位等,1天按摩穴位2遍,控制一次按摩保持30~60次。

1.2.2 统计学的方法:我院在进行数据信息统计分析时,所应用分析的软件是SPSS22.0。用表示计数资料,χ2来检验计数资料,通过t检验对研究中的数据进行检验,我们以P<0.05判断数据具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护理过程后的临床效果:据统计,实验护理组的患者在看护过程之中未有护理无效的病例,常规护理组的患者则有9例在看护过程之中护理无效。以上数据经过检验皆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在护理过程后的临床效果对比 [n(%)]

3 讨 论

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医学史上很常见,一旦患有这种疾病,要想治愈是相当的困难,并且病死率比较高[2-4]。依据本文的探讨可以得知,使用康复护理的自我管理方法来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实验护理组的康复概率(92.45%)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并且在患者对于焦虑烦躁等相关心理缺陷的控制上其临床护理效果也比较良好,值得临床广为推行使用。

猜你喜欢

阻塞性我院穴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肺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肺结核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