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治疗面瘫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01-03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32期
关键词:面瘫组间针灸

李 帅

(大连金普新区妇幼保健院,辽宁 大连 116100)

面瘫既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以一侧面部麻痹、口歪眼斜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发病原因众多,常见有患者面部受到冷热刺激、感染、劳累等,典型症状有口角歪斜、面部瘫痪、肌肉麻木、鼻唇沟变浅等,严重者会出现味觉、听觉障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1]。临床上面瘫患者首先会采取保守治疗的方式,此次研究我院选取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中医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此次实验观察对象为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84例面瘫患者,经临床检查患者均符合《针灸治疗学》中面瘫相关诊断标准,其中男性患者51例,女性患者33例,年龄27~65岁,平均年龄(42.12±5.49)岁,病程1~7 d,平均病程(3.45±1.28)d,依据资料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中医针灸推拿治疗)和观察组(中医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治疗),组间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比较,无差异性(P>0.05)。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面瘫患者进行中医针灸推拿治疗:对患者进行静止检查及运动检查,评估患者病情程度。对患侧面部进行常规消毒,选穴合谷穴、颊车穴、牵正穴、太冲穴、地仓穴、迎香穴、风池穴、下关穴、乘浆穴等穴位对患者对症治疗,眼睑无法闭合、露睛流泪患者加刺鱼腰穴、攒竹穴、丝竹空穴;耳后疼痛患者加刺翳风穴;味觉失灵患者加刺廉泉穴。不同穴位采取平补平泻法和抽针法进行治疗[2],然后留针30 min。推拿治疗:采用一指禅手法反复推拿患者的印堂穴、攒竹穴、阳白穴、太阳穴、晴明穴、四白穴等穴位,推拿时间为5 min,然后依次往返推拿患者的太阳穴、下关穴、翳风穴、地仓穴、颊车穴、水沟穴等穴位,推拿时间5 min,对患者的面颊及前额反复揉搓,拿捏患者面部肌肉,时间5 min,每天1次。

观察组面瘫患者在中医针灸推拿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进行治疗,方药组成:丹参30 g,当归、防风各15 g,桂枝、独活、羌活、蝉衣、荆芥、羌黄、红花各12 g,全蝎10 g,甘草、附子、牙皂各6 g,细辛、蜈蚣各3 g,用水煎煮,滤渣取汁,分早晚2次服用。

1.3 观察指标:患者治疗1个月后,通过进行静止检查和运动检查来评估患者面部肌肉群的运动功能,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分为治愈、显效、好转和无效:①治愈:患者静止时面部区域正常,面瘫症状完全消失,表情自如,面部肌肉运动功能恢复正常。②显效:患者静止时面部区域对称,面瘫症状基本消失,面部肌肉运动功能减弱,鼓腮或呲牙时会出现轻微的口歪。③好转:患者静止时面部区域有轻微不对称,眼睑用力时能够完全闭合,口有轻微不对称,面部肌肉运动功能减弱。④无效:患者静止时面部区域不对称,眼睑无法完全闭合,上额无法运动,无法做基本的面部动作,口部仅能轻微运动。总有效率=(治愈+显效+好转)/总例数×100%。记录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及总有效率。

1.4 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 for windows软件对实验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患者临床治疗结果使用百分比表进行计算,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通过表示,组间统计学比较分别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面瘫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面瘫治愈率为54.76%,对照组患者为26.19%,观察组患者面瘫临床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患者为78.57%,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面瘫患者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患者面瘫治疗时间为(10.68±3.13)d,住院时间为(20.15±6.45)d,对照组患者治疗时间为(17.45±4.21)d,住院时间为(35.24±10.65)d,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1 两组面瘫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n(%)]

表2 两组面瘫患者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s;d)

表2 两组面瘫患者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s;d)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 论

面瘫即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在中医学中属于“口僻”、“口眼喎斜”等范畴,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外邪入侵、机体正气不足、经脉失养等引起,发病急,短时间内即可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影响患者的容貌及日常生活质量。中医学认为面瘫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加上风寒侵袭导致患者经气阻止、静脉失调、筋肌弛缓不收所致,治疗则以扶正祛邪、舒筋活络为主,针灸推拿是临床治疗面瘫的常用方法,针灸能够达到疏解风邪、祛风止痛的目的,推拿能够促进患者面部循环,加快患者神经炎症物质的分解,改善患者神经营养,促进患者炎症的消退。我院自拟的中药方剂具有祛风活络、化痰解痉的功效,在针灸推拿的配合中药治疗相辅相成,能够实现优势互补,起到标本兼治的功效,可缓急止痛、行气活血、驱温散寒[3],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的康复,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中医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治疗的观察组面瘫患者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为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与以往研究结果相符[4],说明中医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治疗面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独进行中医针灸推拿治疗,疗效显著,见效快,明显改善患者面部肌群运动功能障碍,能够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面瘫组间针灸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针灸联合面部推拿治疗面瘫效果好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局部血流及微炎症反应的影响观察
隔姜灸在周围性面瘫病护理中的应用与疗效观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针灸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