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血凝试验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探究

2020-01-03李智原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32期
关键词:抗凝剂血凝试剂

李智原

(辽宁省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医院)生殖科,辽宁 阜新 123000)

临床诊断和治疗疾病的过程中,需以实验室检验指标为根据。因此,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会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产生直接性影响。根据血凝试验检验可了解机体凝血状况,有助于血性疾病诊治[1]。血凝实验检验是非常重要的检验项目,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但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该影响因素充分说明了某些因子激活后就会互相反应,随后影响检验结果。因此,分析检验中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以此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控制。本文研究分析影响血凝试验检验结果的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凝血检验结果不合格患者98例(研究组)的作为研究对象。并择取同一时间段血凝检验结果合格的108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男50例,女48例,年龄为20~78岁,平均年龄为(43.9±5.8)岁。住院84例,门诊14例。对照组中男62例,女46例,年龄为18~78岁,平均年龄为(42.8±5.6)岁。住院98例,门诊10例。两组研究对象的基础性资料并没有实质性的差异,具有可对比性。

1.2 方法:检验时使用的仪器为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抗凝剂为109mmol/L枸橼酸钠。检验前1 d,医护人员须告知患者禁食禁饮24 h。于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肘静脉血4 mL随后使用枸橼酸钠抗凝。于0.2 mL抗凝剂中加入4 mL血进行离心处理。转速控制在3000 r/min,离心10 min后上机测试。为保证血凝试验的准确定,样本量多或过少需重新取样。最后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以及纤维蛋白原(FIB)指标确定血凝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统计分析资料采用软件包SPSS19.0。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表示,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若P<0.05,表明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PT、TT、APTT以及FIB,研究组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其中检验操作规范性、检验试剂、标本采集等是影响血凝试验检验的主要因素。

表1 两组患者血凝指标检测结果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血凝指标检测结果对比(±s)

3 讨 论

经分析探讨,血凝试验检验期间存在较多的因素对检验结果构成影响。为提高血凝试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需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控制。

3.1 采集标本:医护人员在采集血标本的时候,如不注意同样会对结果构成影响。首先,采血技术。患者自身的状况会对血标本构成影响[2]。在明确需进行血凝检验实验时,患者应保持空腹状态,以免情绪紧张对激活、干扰因子产生影响。医护人员采集标本时切忌压脉带松紧适宜,压迫的时间不能过长,控制采集血标本的速度,以免血标本产生气泡,对检验结果构成影响。医护人员采集完患者血标本后,需将样本与抗凝剂及时混合处理。注意轻拿轻放,不可用力震荡。为保证采集标本不混淆,采集前还需核对患者姓名、化验单,并告知患者注意事项,确认是否处于空腹状态下。其次,抗凝剂的选择。血凝试验操作中,合理选择抗凝剂非常重要。此次研究活动将109 mmol/L枸橼酸钠作为凝血因子检测抗凝剂,确保抗凝剂与血液缓和比例为1∶9。最后,样本运输储存。采集血标本后应立即进行检验。如血标本放置时间过长,就可能出现标本不合格的情况。通常情况下,于室温状态下,4 h完成凝血实验。如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完成检验,就需要将标本放置在特定的环境储存。血标本存储的条件通常为4 ℃冰箱内,确保于24 h内完成检验[3]。在此期间,还需注意离心操作,离心力需超过2000 g,离心的时间不可短于15 min。为保证血标本合格,就需要按照相关要求处理,及时检验,以免样本发生变化。

3.2 试剂:血凝检验实验中,需选择适宜的实验仪器与凝血活酶。为保证样本性质的稳定性和有效性,需严格依照试剂的说明书操作。选择适宜的溶栓剂后,现将其放置在冰箱保存,冰箱温度控制在2~8 ℃[4]。使用试剂时,首先必须充分混匀。如试剂存在浑浊,不可将其用于实验中。检验中,已经溶解的试剂不可重复解冻溶解。对于需使用的试剂,切记试剂盒准确,避免出现试剂盒污染的情况。同一种试剂,在使用的时候可保持用相同的移液头、吸管,避免和其他试剂混用出现污染。

3.3 规范操作:在实施血凝试验检验的过程中,检验人员需检查检验仪器,保证检验仪器可正常工作。在各方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展开对检验人员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全面提高检验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水平,确保在检验中能够做到规范操作[5]。首先,为保证检验仪器设备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就需要按时检验电源和光源的稳定,确定仪器设备的温度达标。如发现温度过高,检验结果必然会受到影响。检验中需要使用的试剂、标本、缓冲剂均应在检验前检查,以确保合格规范。其次,血凝检验前,需检测处理血浆质量数值,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处理血浆预温时,应注意控制时间,不可超过10 min。增加试剂量必须科学准确,以免产生气泡。另外,部分患者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部分药物也会对其凝血功能性质产生作用。不少患者服药后,抗凝药物宁都凝血升高,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如患者剧烈运动、情绪激动后进行检测、此时血小板增大、纤溶活性与凝血功能会明显增强[6]。患者吸烟也会促进血小板聚集,日常生活中食用过多高脂肪食物会造成血脂升高,降低纤溶活性。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较多的因素影响血凝试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血凝试验检验是临床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检查项目。在确定血性疾病、抗凝治疗以及术前常规检查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7]。但血凝试验检验操作期间,检验操作、试剂的选择与使用、样本采集等都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在此次研究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将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凝血检验结果不合格患者98例(研究组)的作为研究对象。并择取同一时间段血凝检验结果合格的10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PT、TT、APTT以及FIB,研究组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其中检验操作规范性、检验试剂、标本采集等是影响血凝试验检验的主要因素。可见,正确认识血凝试验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预防,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

综上所述,临床血凝试验检验中,检验操作、检验试剂以及标本采集等较多因素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提高血凝实验检验质量,需控制影响因素,为临床疾病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根据。

猜你喜欢

抗凝剂血凝试剂
为什么献血过程中不可随意更改献血量?
奥美拉唑、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泮托拉唑和血凝酶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治疗及对止血时间影响分析
6例蛇毒血凝酶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报道
国产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注册数据分析
检验科试剂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抗凝剂皮下注射腹部定位卡”在预防皮下出血中的应用
三种蛇毒类血凝酶对患者纤维蛋白原作用的临床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伴抗凝剂相关假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
高中生物学中几种特殊试剂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