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颅手术与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预后

2020-01-03王旭光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32期
关键词:引流术血肿微创

刘 柱 蔡 嵩 王 平 王旭光 张 强

(丰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苏 徐州 221700)

高血压脑出血主要是由于患者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从而导致脑部小血管发生改变,最终破裂出血的一种症状[1]。在目前临床中,若患者出血量少,可选择药物治疗;若患者出血量大,则需实施外科手术治疗[2-3]。本文着重对比开颅手术与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进行医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并按不同手术方式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研究组女12例,男18例;年龄36~70岁,平均(56.23±10.46)岁;基底节出血14例,脑叶出血5例,丘脑出血6例,小脑半球出血3例,脑干出血2例。对照组女14例,男16例;年龄37~70岁,平均(56.42±10.65)岁;基底节出血15例,脑叶出血6例,丘脑出血5例,小脑半球出血2例,脑干出血2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予以开颅手术治疗,步骤为:①患者全麻后,利用CT扫描判定血肿位置,随后选取翼点入路弧形头皮切口约20 cm;②牵开皮肌瓣并实施钻孔,酰刀酰下骨瓣,形成约6 cm×8 cm骨窗,悬吊硬膜止血,扇形剪开硬脑膜,确定血肿腔位置,将血肿完全清除后,皮下置入引流管。术中注意防止碰触脑内血管,避免造成二次伤害。定期复查,若无特殊不良反应,可撤下引流管。

研究组实施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步骤为:①根据CT影像确定患者最大血肿位置,以辅助工具计算出旁开2.5 cm中线处直至血肿位置之间的范围,同时准确标记血肿物投影在颞部表层的中心点;②随后在眉弓上方6~9 cm处旁开2.5 cm中线,进行额部3 cm切口;③对准颅骨位置实行钻孔,直至穿透颅骨,并同步止血;④选择合适的引流管,以正确的角度置入脑部组织,再结合患者血腔厚度对引流管插入深度进行调整;⑤术后1 d再次CT扫描患者血肿情况,根据实际情况注入3万U尿激酶+5 mL生理盐水,2次/天,每次灌注后均对引流管实行夹闭1~2 h,观察血肿引流情况,是否需要再次或者多次注入尿激酶,待血肿基本清除情况下可在3~5 d内撤下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同时随访3个月,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生活能力。其中,神经功能使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4]进行评定,总分0~45分,分值越高则表示缺损程度越严重;生活能力使用ADL量表[5]进行评分,总分0~56分,分值与生活能力呈反比例关系。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包对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表示,计数资料使用率(%)表示,若两组数据比较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则以P<0.05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有显著优势(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和生活能力评分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且研究组相较于对照组有显著优势(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生活能力、神经功能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的生活能力、神经功能评分比较(±s,分)

注:与术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3 讨 论

外科手术是目前临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一种主要方法,能有效清除患者颅内血肿,降低颅内压,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患者脑组织受压迫的症状。但不同的手术方式所产生的治疗效果亦有所不同,使用不同手术方式将对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康复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选择何种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一直是临床关注的课题之一。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术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相较于对照组均有显著优势;此外,研究组术后3个月的神经功能评分和生活能力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且显著优于对照组,表明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良好,且预后效果佳。原因分析为:相较于传统开颅手术而言,微创钻孔引流术的视野清晰,在手术过程中的操作较为简便,且创口小,由于清晰的视野能够快速实行止血,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术中出血量和缩短手术时间,防止脑组织过度暴露,较小的手术创口还能减少患者脑部组织的损伤,有利于术后恢复。在本次研究中,医护人员术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理念,采取尿激酶对脑部穿刺部位进行冲洗,可有效避免颅内感染发生,预防术后感染[6]。同时,微创钻孔引流术对患者的创伤小,必要时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状况进行反复抽吸,术中无盲区,密闭性良好,进一步增强手术效果[7]。此外,微创钻孔引流术可彻底液化血肿,配合抽吸及引流处理,能有效防止血肿引流不完全等弊端,尽快清除血肿,减缓脑组织压迫,不仅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患者病死率,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术后病情复发的概率,预后效果可观[8]。本次研究由于受到病患例数以及时间等方面的限制,本文未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措施及下床活动情况进行详细阐述,有待进一步予以完善。

综上所述,相较于开颅手术而言,微创钻孔引流术的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预后效果佳,将该手术方式运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可有效清除患者颅内血肿,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能力。

猜你喜欢

引流术血肿微创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不同手术时机运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高位肛周脓肿给予切开挂线引流术的治疗效果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引流术后再出血进展及分析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无痛微创拔牙技术在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进展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