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关节镜下空心螺钉、缝线内固定对胫骨髁间棘骨折的实际治疗价值

2020-01-03何大为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32期
关键词:缝线空心关节镜

何大为 陈 宏

(海城市中心医院骨二科,辽宁 鞍山 114200)

胫骨髁间棘骨折属于膝关节部位的一种多发性骨折疾病,是一种关节内的骨折现象,致病因素大多集中在儿童运动后损伤或者是承认机械系损伤当中[1]。该疾病患者通常出现髁间棘骨折出现撕脱的一种骨折块产生上移直到髁间窝部位的情况,骨折的上移过程如果较为明显,可能会顶挤髁间,进而产生顶部撞击的问题[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对本次观察项目都已知悉并同意。将患者分为两组,各40例,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最大为55岁,最小为21岁,平均年龄为38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为30例、10例,年龄区间为22~56岁,平均年龄39岁。对两组患者在病程等基本资料的对比可知,未出现明显的差异,P>0.05,组间对比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对观察组患者使用关节镜下螺钉固定的手术治疗方式,对照组则运用关节镜下缝线内固定的手术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实际临床治疗效果。

本院对所有接受观察的患者都进行了全方位确诊,涉及到临床表现、既往病史以及MRI检查等一系列内容,排除出现其他类似损伤的患者。

1.2 方法:所有患者在治疗之前都进行硬膜外的麻醉处理。运用常规性的关节镜检查,从膝前的内侧以及外侧方位进行入路操作,探查患者的基本情况。在患者的大腿根部位使用气囊止血带。在手术过程中,还需要逐步地观察患者关节腔的情况[3]。先将患者关节腔内部堆积的旧血进行清除,使用生理盐水进行操作。并仔细探查患者的韧带以及半月板、软骨等的实际损伤部位的准确位置和损伤的实际程度,完成初步的清理工作,掌握基本伤情。对患者的部分膝横韧带以及滑膜等进行部分切除的操作,清除掉断裂部位的骨块,清楚淤血,彻底暴露出患者的骨折块以及骨床部位。使用关节镜观察的时候,患者膝盖应弯曲,应为6°直角,状态应一直保持到复位。

首先,观察组进行螺钉固定操作方式,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可选择从患者的髌下的内侧部位或者髌旁的部位实现打入导针的步骤。使用旋转方式放入空心钉,材质为钛合金。该空心钉的长度为30 cm,具体数量需要以患者实际情况为准,可使用1枚或者2枚。接着,使得患者膝关节进行屈伸动作,以确保固定操作是否足够牢固。

其次,对照组运用缝线内固定的方式,由患者硬膜外方位进行穿刺操作,成功引入1束双股的PDS线。该缝线应从患者骨块的两边骨髓道方向进行引出操作,并从关节镜的外侧部位成功入路,经过交叉韧带部分,并最后成功穿入,在胫骨结节的内下侧部位,使用2束缝线进行打结,完成操作。

两组患者在手术之后都进行功能锻炼。对比两组患者的实际临床治疗效果。

1.3 疗效判断标准:对本次参与研究的患者各项情况,采用Ikeuchi膝关节评价的标准。其中,优表示为关节不出现弹响或疼痛、交锁等问题,患者的活动不受限制;良表示为患者关节不出现弹响或交锁的情况,但运动的过程中会出现轻度或中度疼痛感,患者的日常活动不受到限制;差表示为患者的情况没有出现进步表现,反而功能恢复的情况更差。

1.4 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中产生的各项数据进行深入对比和分析,运用χ2检验,P<0.05表示的是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所有纳入观察的患者进行随访和记录,根据表1可知,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85.0%,观察组为82.5%,两组的对比差异不显著,其中P>0.05表示的是对比没有明显差异。

对所有患者在进行关节镜下空心螺钉及缝线固定治疗方式下,掌握两组患者在开始进行功能训练时间的对比情况,并详细记录下来。发现观察组的训练时间比对照组明显要长,差异较为显著,P<0.05表示的是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对比[n(%)]

表2 两组患者开始进行功能训练时间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开始进行功能训练时间对比(±s)

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发现未有患者出现关节或伤口感染的情况,且没有出现皮肤坏死等问题,没有畸形愈合或骨不连等情况发生,骨折部位未出现明显骨赘等,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

3 讨 论

人体胫骨部位处于皮下的浅表层,其肌肉组织相对较少,容易在外力冲击之下,受到伤害,或出现骨折等问题,且骨折的部位非常容易穿破皮肤,进而发展成为开放性骨折[4]。除此之外,胫骨的下段部位供血不足,骨折之后很容易发生伤处感染的结果,或骨折不愈。胫骨髁间棘骨折一般都出现在膝关节内骨,而前交叉韧带出现撕脱受损问题,且关节出现明显移位,会促使前交叉韧带的主要功能失去效用。未进行复位的骨折块,逐步会在患者伸膝的过程中,与髁间窝发生撞击,相关功能受到限制,导致膝关节不能发挥正常功能。

该疾病的治疗集中在手术治疗方式上,其中关节镜下的手术治疗属于新兴的治疗方式。关节镜手术不仅操作简单,且手术过程中耗费的资源相对较少,适合在许多基层医院展开,能够有效保留较为完整的半月板功能,可操作性较强。空心螺钉的固定方式适合运用在骨折块大小为≥15 mm且没有出现明显骨质酥松患者的中间,手术操作时间相对较短,利于患者尽早展开训练[5]。缝线内固定的方式也在近年来得到改善,抗拉性增强,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使得缝线能成功固定在骨块部位,有效减少骨块的损坏,固定功能良好。

本研究主要选择了我院80例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进行观察,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展开关节镜下,空心螺钉、缝线内固定两种方式。分析手术结果及预后情况可知,空心螺钉固定方式在术后功能训练时间长度上明显短于缝线内固定方式,但两组手术治疗效果差异不明显。因此,空心螺钉固定的治疗方式更利于患者后期的恢复,缩短恢复时间。

猜你喜欢

缝线空心关节镜
基于反向P–M扩散分割的缝线断线检测
唤醒心灵的【空心圆】
地球是空心的吗?
关节镜下使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疗效
剖腹产横切口两种缝线缝合的对比探讨
空心人
SLAP损伤合并冈盂切迹囊肿的关节镜治疗
关节镜辅助下三束重建治疗急性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
空心轴优化设计
胆囊底缝线牵引两孔免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操作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