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与MRI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探索

2020-01-03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32期
关键词:误诊率符合率前列腺癌

佟 鹏

(葫芦岛市中心医院医学影像科,辽宁 葫芦岛 125000)

前列腺癌是一种男性常见疾病,前列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疾病,好发于中老年男性人群[1]。加强对前列腺癌的早期正确诊断能够为疾病治疗获得可靠支持,最终使得患者病情能够得到显著好转。现阶段,诊断前列腺癌患者主要依靠以下几种检查方式:其一,CT诊断;其二,MRI诊断;其三,病理组织活检;其四,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查;其五,核素骨显像B超检查。根据研究资料显示,前列腺癌在欧美国家的恶性肿瘤发病中发病率位于第二[2]。本文将观察分析CT与MRI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在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90例前列腺癌患者。纳入标准:①均在知情下参与本次研究;②均经过术后病理组织检查确诊为前列腺癌患者(临床主要症状为尿潴留、尿频、排尿障碍以及出现血尿)。排除标准:①中途退出本次研究者;②合并语言表述不清晰者。实验组平均年龄(69.01±6.66)岁,对照组平均年龄(70.05±5.68)岁;实验组平均病程时间(3.25±0.14)年,对照组平均病程(3.36±0.08)年;实验组PSA检测值为(52.68±1.23)μg/L,对照组PSA检测值为(53.01±1.16)μg/L。两组前列腺癌患者在一般资料比较未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应用CT(型号:西门子128 GE 3.0T)诊断方法,在诊断之前2 h要求前列腺癌患者喝水1000 mL左右;首先进行平扫(取仰卧位),电压为120 kV,电流为140 mA,螺距为1 mm,层厚为3~5 mm;平扫检查结束后注射碘海醇(90~100 mL)造影液,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增强扫描;采用多层面和曲面重建方式对图像予以相关处理。

1.2.2 实验组:实验组应用MRI诊断方法,扫描之前叮嘱前列腺癌患者服用500~1000 mL水,便于充盈膀胱,叮嘱患者将身上的所有金属类物品取出,再进行MRI扫描。取前列腺癌患者平卧位,增强扫描前实施轴位扫描(T1WI),部分患者实施矢状位扫描(T1WI),再利用自旋回波序列T1WI扫描,重复时间为500~600 ms,回波时间为14 ms,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WI为3500~4000 ms。动态增强扫描之前进行T1WI扫描,再经过肘部静脉推注生理盐水(15~20 mL),连续扫描其次,每一扫描期间间隔15 s。对前列腺癌患者进行DWI(弥散加权成像)和MRS(磁共振波谱成像),通过多平面(矢状面、冠状面、横断面)重建。MRI检查主要对前列腺癌患者的前列腺大小和前列腺轮廓以及T1增强前后的信号变化。

1.3 前列腺癌分期诊断标准:前列腺癌分期采用 Whitmore-Jewett 法,其中A期前列腺癌患者主要指的是前列腺中有隐匿肿瘤存在,直肠检查无法检测出,根据肿瘤分化以及肿瘤聚集程度可以将A期前列腺癌患者分为以下两种:其一,肿瘤集中和分化好(A1期);其二,弥散状和分化不理想(A2期)。B期前列腺癌患者主要指的是:经过直肠检查无法发现隐匿结节,在前列腺包膜中存在肿瘤情况,根据结节大小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两种:其一,结节大小≤2 cm(B1期);其二,结节大小>2 cm(B2期)。C期前列腺癌患者主要指的是:此种类型的肿瘤超出前列腺癌包膜但未出现转移情况,根据膀胱颈部有无浸润可以分为以下两种:其一,未浸润(C1期);其二,浸润(C2期)。D期前列腺癌患者主要指的是:肿瘤已经出现远处转移情况,将其分为以下几种:其一,血清酸性磷酸酶水平提高(D0 期);其二,肿瘤出现盆腔淋巴结转移(D1 期);其三,肿瘤出现远处转移(D2 期);其四,经过内分泌治疗之后未有效果以及疾病出现复发情况(D3 期)。

1.4 观察指标:分析两组前列腺癌患者的正确诊断符合率、误诊率和漏诊率。

2 结果

实验组正确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误诊率和漏诊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符合率、误诊率和漏诊率比较[n(%)]

3 讨 论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巨大变化以及老龄人口数量的日益增加,前列腺癌发生率呈现日益上升发展趋势。前列腺癌的发生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前列腺腺泡细胞异常生长。老年人群是发生前列腺癌的高危人群,前列腺癌的发生显著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3-4]。

前列腺癌患者的癌细胞发生体积增大情况时会侵袭邻近器官组织,继而引发以下几种临床症状:其一,排尿障碍;其二,疼痛。前列腺癌患者的预后效果不佳,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均比较高。据资料显示,前列腺癌患者死亡人数仅次于肺癌死亡人数。前列腺癌患者在早期发病阶段中未有显著症状,大部分前列腺癌患者在体检时或者抽血时发现此病,在被发现时前列腺癌患者已经处于晚期阶段之中,临床治疗前列腺癌患者的效果不够显著。及早对前列腺癌患者进行分期或者明确具体病情能够帮助医师结合前列腺癌患者的具体病情来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最终有效控制前列腺癌患者病情,提高预后效果。

前列腺癌多发生在外周带,肿瘤则局限在前列腺内时前列腺外缘光整,与周围静脉丛界限较为清楚,CT平扫和常规强化CT无法清楚显示病灶,动态增强扫描能够在动脉期清楚显示结节状况[5]。前列腺癌病灶进一步增大情况下会引起前列腺形态改变,在CT上主要表现为低密度结节突起,强化后出现低密度病灶或者包含低密度的混合病灶。前列腺邻近结构周围脂肪带狭窄,前列腺直肠角消失[6]。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能够详细反映出体内代谢情况,从而准确定位肿瘤范围和肿瘤的恶性程度,有效观察治疗之后的相关反应,最终提高前列腺癌患者的正确诊断率[7]。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在A期和B期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过程中,实验组的正确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误诊率和漏诊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C期和D期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正确诊断符合率、误诊率和漏诊率比较未有显著差异(P>0.05)。有关学者对前列腺癌患者进行MRI和CT诊断不难发现,MRI诊断A期和B期前列腺癌患者正确符合率高达88%,CT诊断A期和B期前列腺癌患者正确符合率高达70%,MRI诊断C期和D期前列腺癌患者正确符合率高达95%,CT诊断C期和D期前列腺癌患者正确符合率高达93%,上述研究结果与本文研究结果保持高度一致[8]。MRI在诊断前列腺癌患者过程中,其主要机制在于:对周围组织产生较高的信号,对病灶周围组织产生较低信号,因此能够获得比较高的正确诊断符合率[9-10]。CT诊断C期和D期前列腺癌患者过程中,对病灶征象具有以下优势:其一,边界清晰;其二,无前列腺形态;其三,分叶块肿块比较大。基于此,CT诊断C期和D期前列腺癌患者能够更易检查出病灶具体情况。

综上所述,在诊断A期和B期前列腺癌患者中,MRI相比起CT诊断方法具有更高价值;在诊断C期和D期前列腺癌患者中,CT与MRI诊断方法均具有显著价值。

猜你喜欢

误诊率符合率前列腺癌
尿液检测可能会发现侵袭性前列腺癌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筛选并验证前列腺癌诊断或预后标志物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经会阴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乌鲁木齐市医疗机构丙型肝炎病例诊断及报告质量分析
前列腺癌,这些蛛丝马迹要重视
以胸痛为首发的带状疱疹误诊为心绞痛35例分析
X线平片和CT检查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对比分析
多层螺旋CT与MRI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