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学界陈嘉庚研究的现状、特点与展望
——以期刊论文为中心

2020-01-02任江辉

皖西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陈嘉庚学界视域

任江辉

(集美大学 外国语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华侨华人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被赞誉为中国革命之母。不论在辛亥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还是国共内战时期,乃至新中国建设时期,作为一个重要的海外力量,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后,广大华侨无不义愤填膺,开始以各种方式坚决支持祖国的神圣抗战,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因此,在中国学界,华侨华人研究从学术的隐学逐步形成了一种显学。在这种显学式的华侨华人研究中,被毛泽东盛赞为华侨旗帜的陈嘉庚便成为其研究的重要对象。陈嘉庚作为海外华侨尤其是东南亚华侨的杰出代表,其亦是伟大的爱国华侨领袖、知名的实业家、著名的教育事业家和社会活动家,在世界华侨史和亚洲近现代史上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也正是居于这一缘故,对于华侨旗帜陈嘉庚的研究,中国学界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探讨。

一、中国学界陈嘉庚研究的现状

就中国学界对陈嘉庚的研究现状而言,笔者收集、归纳、总结了该方面研究的论著、期刊论文、硕士博士论文、会议论文等学术资料,由于各种形式的研究成果具有许多差异,其所体现的研究状况也不尽相同。因而本文主要以陈嘉庚研究的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并基于该类学术资料内涵的各异,从教育学、历史学、哲学等不同的研究视域和角度去探讨和分析陈嘉庚研究在中国学界的状况。

(一)教育学视域中的陈嘉庚研究

教育学视域是指从陈嘉庚对教育事业的贡献及其教育思想等研究视角来阐释陈嘉庚的历史功绩。作为华侨华人的杰出代表陈嘉庚,凭着在南洋生活经商的丰富阅历和宽广的视野让其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其“认为中国事事落后,宰割由人,如欲发愤图强,一洗国耻,振兴教育是唯一有效的良方。不论启迪民智,提倡生产,改革政治,以至抵制外国侵略,都有赖于教育,为此必须再接再厉,百折不挠,不惜牺牲金钱,竭殚心力而为之”[2](P30-31)。基于这一教育理念,陈嘉庚在经营自己的事业之余将其毕生的精力奉献于兴办教育。其不仅在东南亚各地赞助、创办了许多学校,而且在中国国内创办了声名远扬的厦门大学、集美大学、集美学村。尤其是陈嘉庚在回国创办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村期间,其海外事业经历了严重的亏损、甚至停业。在这重大的挫折面前,陈嘉庚依然将创办教育事业作为自身的重要责任,宁愿牺牲实业,也要维持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村的教育开支,促进中国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因此,中国学界对陈嘉庚创办教育事业这一内容进行了较为翔实的研究和阐释。

从现存的研究成果观之,以研究陈嘉庚兴办教育的不同内涵析之,可分为兴办教育的动机、目的、影响、时代语境、历史缘由等。在《试论陈嘉庚先生的兴学动机》一文中,骆怀东从陈嘉庚政治气质和思想抱负出发详细阐述了陈嘉庚兴学动机完全是为了报国,同时也分析了该兴学动机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的两种特殊用意。“其一,以身作则,为华侨树立榜样,用实际行动来感召华侨共同关心和兴办祖国的公益事业。其二,办好模范学校,带动其他学校,以挽救当时教育的颓风”[3]。陈毅明在其《陈嘉庚教育立国思想浅论》中,详细解析了陈嘉庚捐资办学的历程,深入分析了其教育立国思想的形成缘由,阐释了陈嘉庚教育立国思想的内涵,即“国家之富强,全在乎国民。国民之发展,全在乎教育。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的思想理念[4]。林金枝在《论陈嘉庚先生倾资办学及其影响》一文中,从陈嘉庚倾资办学的光辉业绩出发,深刻阐述了陈嘉庚倾资办学的主要影响,认为“陈嘉庚倾资办学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为改变福建闽南各县文化教育的落后面貌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开创华侨在侨乡捐资兴办教育的新风气;促进了海外华侨教育事业的发展”[5]。另外,在《陈嘉庚倾资办学的国际影响》一文中,林金枝立足于陈嘉庚倾资办学的历史进程,分析了陈嘉庚倾资办学行为在新马地区树立了兴学的光辉榜样,阐释了陈嘉庚倾资办学促进了东南亚华人教育事业的发展,进而论述了陈嘉庚倾资办学精神对华人的影响,总结出“陈嘉庚倾资办学历史之长,学校之全、规模之大、育人之多、毅力之坚、影响之广,真是千古一人,为中国及世界之破天荒”[6]。

而论述陈嘉庚不同类别教育内容的研究成果也十分丰富,有职业教育、航海教育、师范教育、体育教育、卫生教育、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等。其中职业教育的研究成果尤为突出。如:陈乃宽的《陈嘉庚职业教育观》[7]、郭常斐、唐宁的《陈嘉庚职业教育思想体系探究》等[8]。在《陈嘉庚职业教育观》一文中,陈乃宽阐释了陈嘉庚振兴祖国实业、培养建设人才的办学观,分析了其三育并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育才观,论述了其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实习和技能训练的教学观,进而阐明了其慎选校长、礼聘教师、任人唯贤的任人观。在《陈嘉庚职业教育思想体系探究》中,郭常斐和唐宁将陈嘉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定位与思路进行深入的解析,详细论述了陈嘉庚职业教育的具体实践和保障机制,进而阐释了陈嘉庚职业教育思想体系的特征。

在教育学视域下的陈嘉庚研究成果中,其教育思想的研究文献最多。其中,较为典型的是:姚安泽、苏荷叶的《陈嘉庚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潘懋元的《教育事业家陈嘉庚教育思想新探》等。在《陈嘉庚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一文中,作者认为:“陈嘉庚教育思想是具有为国为民办学育人的爱国教育思想;是具有德、智、体、群、美五育全面发展的教育原则;是坚持民族的、世界的办学道路。陈嘉庚教育思想体现了由教育三大要素有机构成的科学管理体制,是‘没有系统教育理论’的系统教育思想体系”[9]。在《教育事业家陈嘉庚教育思想新探》一文中,知名教育理论家潘懋元阐释了“陈嘉庚教育思想,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继承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的精华,兼采用西方现代文明思想而形成的”[10],阐明了陈嘉庚在继承中西方文化精髓的同时、摒弃其消极影响的言行,进而深入论述了陈嘉庚的教育思想不但具有重大的历史贡献,更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二)历史学视域中的陈嘉庚研究

由于陈嘉庚是近现代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人物,是世界华侨史中的杰出代表,因此基于历史学视域的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比较典型的研究成果有徐建国的《陈嘉庚访问延安的特定时期影响》、林德时的《正义老人的正义呼声——对陈嘉庚在军事方面言行的思考》、曾昭铎的《陈嘉庚对祖国抗战的四大杰出贡献》、陈爱玉的《陈嘉庚与南洋华侨抗日救亡组织》等。

在《陈嘉庚访问延安的特定时期影响》一文中,徐建国阐述了陈嘉庚访问延安前后对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认知变化,详细论述了陈嘉庚在延安期间的访问及考察的历史史实,最后解析了陈嘉庚对中国共产党的肯定,以及在海外华侨中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行为,“通过延安的访问,陈嘉庚对国共两党的认识和看法发生了彻底转变,而且陈嘉庚并没有屈服于政治压力,无论在国内还是回到南洋,都一直赞誉共产党和抨击国民党,积极宣传中共的政治主张和共产党人的良好形象,扩大了中共在华侨中的影响”[11]。

在《正义老人的正义呼声——对陈嘉庚在军事方面言行的思考》中,林德时分析了陈嘉庚坚持和平和正义,坚决反对中国内战,要求美国终止对国民党的内战援助,解析了陈嘉庚亲自回国奔赴前线慰劳战士,了解战情的具体情况。进而论述了陈嘉庚发表军事言论,声讨日本侵略行径、美国援助国民党必败,直言中国内战形势,主张坚决抗日,预言战争发展趋势的过程。从陈嘉庚军事方面的言行这一视角中窥探出“陈嘉庚是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对待日本、美国帝国主义等非正义和不人道行径的谴责、揭批和抨击,立场是鲜明的、时间是持久的、方式是多样的、效果是显著的、影响是深远的,是讲究斗争艺术和富有军事策略蕴含的,这是他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12]。

在《陈嘉庚对祖国抗战的四大杰出贡献》中,曾昭铎站在历史的角度,阐释了陈嘉庚对祖国抗战的巨大贡献,即“领导华侨捐款捐物支援祖国长期抗战、反对和谈主张抗战、挺身而出声讨逆贼、回国考察慰劳将士敦促国共一致对外、深处险境以笔当枪歌颂华侨爱国贡献”[13],以史实为例证深入浅出地解析了陈嘉庚对中国抗战的重大贡献。

在《陈嘉庚与南洋华侨抗日救亡组织》中[14],陈爱玉以“陈嘉庚与南侨总会的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史料中具体的历史数据分析了陈嘉庚利用自身的优势让南侨总会成为新加坡马来西亚抗日救国的基地,同时解析了陈嘉庚让南洋抗日救亡组织合法化的各种斗争策略,最后阐述了陈嘉庚以公忠谋国的高尚人格,赢得了海外华侨的拥戴,并积极领导侨胞进行爱国救亡的过程,从而凸显出在南侨抗日救亡中陈嘉庚的核心领导作用。

(三)哲学视域中的陈嘉庚研究

除了上述教育学、历史学视域中的陈嘉庚研究,哲学视域中的陈嘉庚研究进一步丰富了陈嘉庚研究的内涵。比较有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有:《论陈嘉庚精神的基本内涵》《陈嘉庚精神的内涵、表现及其时代价值》《初论陈嘉庚的诚毅精神》《试论嘉庚精神思想模式》《传统文化视野下陈嘉庚的思想境界论》等。

在《论陈嘉庚精神的基本内涵》中,林德时归纳出陈嘉庚精神的本质特质在于“忠”,论述出陈嘉庚精神的重要体现在于“公”,解析出陈嘉庚精神的精髓内涵在于“诚毅”,陈嘉庚精神的传统本色在于“勤俭”,深入阐释了陈嘉庚精神跨国界跨时代的显著特色在于“改革观”,从“哲学”视域的立场上认识到“以陈嘉庚为主体的嘉庚精神,由五大重要方面组成,即反映其本质特征、主要体现、精髓所在、传统本色、时代特点的忠、公、诚毅、勤俭和改革观”[15]。

相较于林德时阐释的陈嘉庚精神的五大内涵,张培春在《陈嘉庚精神的内涵、表现及其时代价值》一文中,从“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诚信重德精神、自强不息精神、勤劳俭朴精神、改革创新精神”等六大精神来详尽阐释陈嘉庚精神的内容[16],从陈嘉庚精神的具体表现到其所体现的时代价值均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在《初论陈嘉庚的诚毅精神》中[17],傅子玖以陈嘉庚精神的核心内质“诚毅精神”为研究出发点,分析了陈嘉庚将“诚毅”作为集美学村校训的缘由和时代背景,解析了“诚毅精神”所包含的中国文化哲学思想,论述了陈嘉庚生活、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诚毅精神”。

在《试论嘉庚精神思想模式》一文中,周济立足于哲学的辩证思维,分析了陈嘉庚思想的典型模式,认为“在陈嘉庚思想模式中,其基本思想核心是兴国,即爱国为民,振兴中华;其思想的基本要素是教育、科学、实业和人才。这四大要素和基本核心,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不可分割的互联网。这一互联网贯穿于陈嘉庚的一生,支配着他的一言一行”[18]。同时周济还指出陈嘉庚思想中“兴国与兴学;教育与实业;科学与教育、实业;人才与各要素”等不同关系的辩证思想,进而论述到:陈嘉庚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中西思想交融碰撞的产物,是逐渐发展和丰富起来而形成的。

在《传统文化视野下陈嘉庚的思想境界论》中,杨中启从传统文化哲学的理念出发,以新颖的研究视角,分析了陈嘉庚思想境界中的“义与利、公与私、生与死”的辩证思想,并以历史史实作为例证详尽地论述了陈嘉庚在处理这三种关系时的人生态度,“深入阐释了陈嘉庚思想观念与行为准则背后的根本道德内核,为理解其波澜壮阔的一生和崇高的人生境界提供了另一种视角”[19]。

纵观陈嘉庚研究在中国学界的现状,无论是从教育学、历史学的视域出发,还是哲学的视域入手,从期刊论文的研究内容析之,都具有自身独有的特点。

二、中国学界陈嘉庚研究的特点及不足

作为近现代华侨华人的杰出代表,陈嘉庚不仅对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辛亥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新中国建设时期,陈嘉庚均以身作则大力捐款捐物,支持中国向前发展。然而陈嘉庚在经营事业方面最为鼎盛的时期并不长,大概在1923年至1925年期间,当时的全部资产大约两千万新加坡币,但是他仅向教育事业捐款的总额就超过了两千万以上。即使在事业发展遭到挫败后,其依然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基础建设慷慨解囊、鞠躬尽瘁,为中国的独立和富强奉献了毕生的精力,被赞誉为爱国主义的一面旗帜。因此,中国学界对于陈嘉庚的研究,大多基于其历史功绩进行探讨和研究。笔者在收集、归纳、总结了相关期刊论文的研究成果后,从其研究成果的内容、性质、特征上窥之,粗浅地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研究成果颇丰,不同学科领域的相关研究不断涌现。陈嘉庚作为近现代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成长于特殊的历史阶段和特定的社会环境下,是可以从不同研究角度去阐释他。因此中国学界从不同学科的视域出发来探索陈嘉庚的生平、功绩、思想、人格形成等,有的从历史学的思维出发来摸索陈嘉庚崇高思想和伟大理念形成的背景及其原因,有的从教育学的视角出发来窥探陈嘉庚献身教育事业的历程、言行、贡献及其影响,有的从哲学的视野出发来解析陈嘉庚的义利观、慈善观、爱国观、文化观、家国情怀等精神内涵的体现及其时代价值。从陈嘉庚的成长环境到其越洋经商的阅历,从其勤俭持家的生活作风到诚实守信的企业经营,从其积极踊跃地参与抗日救国运动到义无反顾地投身教育事业,从集美学村的经营理念到厦门大学的艰辛筹建,中国学界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分析与研究,研究成果的质量和数量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其二,研究的关注点过于单一,研究的内容雷同性颇多。从目前中国学界的期刊论文成果窥之,无论是新中国成立前的陈嘉庚研究,还是新中国成立后的陈嘉庚研究,大多集中在教育方面,尤其是从教育学视域来探讨陈嘉庚对教育事业贡献的研究成果,硕果颇丰。就研究内容观之,有的探讨其职业教育思想,有的分析其体育教育思想,有的解析其学生教育管理思想,有的剖析其独特的教育理念,有的梳理其教育践行之历程,有的阐释其航海教育的特点,有的阐述其师范教育的特色,有的提及其幼儿教育的先锋性和前瞻性等等。从宏观层面上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到微观层面上的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教育内涵,中国学界均进行了深入和细致的研究和分析。但是从研究成果的形式和内容探之,这些陈嘉庚研究的相关论文关注的范围过于集中,很多论文的内容太过于雷同,没有创新性。对于陈嘉庚支援抗日战争的问题上,论文内容雷同现象亦是如此,大多集中关注到陈嘉庚延安访问、率领南侨慰劳团回国慰劳抗战、建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等问题。研究内容过于单一,雷同性强,缺乏新意。

第三,虽然目前中国学界对陈嘉庚的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还是出现了一小部分以歌功颂德式文章来阐释陈嘉庚,这种纯粹以演讲稿式的口吻来赞颂陈嘉庚,辞藻华丽、用词高大上,缺乏了学术上的涵养。诚然,历史人物的研究经常会陷入人物传记式撰写的怪圈,但是学术研究不同于人物传记的撰写,学术研究应该基于真实的历史史料,尤其是历史文献,比如报刊新闻、地方档案、个人书信文件等,这些都是研究历史人物的最基础的材料。无论是陈嘉庚的个人生平、创业历程的研究,还是其支援抗日战争、投身教育事业的研究,均必须立足于真实的历史史料,进行客观的论证,还原历史上真实的陈嘉庚形象。显然,陈嘉庚是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但是在研究的时候,并不能先入为主地、开门见山地赞扬陈嘉庚,这就脱离了学术研究的客观性,将历史人物的歌功颂德与历史人物的学术研究混为一谈,体现不了历史人物研究的学术性。应立足于人性视角来研究陈嘉庚,不仅仅要关注其对社会、对国家、对教育、对革命等“公”的贡献,而且更应注重研究其“私”的个人生活,比如:日记、信函、个人生活、性格、情感、心理等私人生活范畴的问题,如此一来将“公”与“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最大限度地还原陈嘉庚这一历史人物的真实面貌,凸显学术研究的客观性。

第四,从研究的地域性比较进行分析,与东南亚地区,尤其与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的研究,中国学界的研究更趋向于“国内化”。也就是说中国学界的研究关注点主要在中国国内陈嘉庚做过的业绩和贡献。特别是将研究重点放置在中国国内的教育建设上,如: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的建设和经营成为中国学界研究的主要方向。同时对于陈嘉庚支援抗日战争的研究,也大多停留在陈嘉庚在中国国内的言行和活动上,对其在东南亚支援抗日活动方面的研究较为少见。尤其是对陈嘉庚在新加坡等地经商活动、社会活动、其企业经营的发展历程、如何支援抗日战争等方面的历史史料涉猎得较少。也就是说中国学界对于陈嘉庚在东南亚的历史史料的挖掘较少,对陈嘉庚侨居东南亚地区的一手历史史料无法进行细致的把握,这些历史信息大多从陈嘉庚的自传《南侨回忆录》中得到,并没有认真地从当地的报刊、历史史料、文献档案等客观资料中获取。

三、中国学界陈嘉庚研究的展望

作为中国革命和教育历史进程中贡献巨大的华侨领袖陈嘉庚,其经历了特殊的历史时代,走过了传奇般的一生,其倾尽所有的办学行为、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直被中国学界所关注和重视。中国学界也在陈嘉庚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但是由于历史史料的局限性、研究理论系统性的缺乏,就目前中国学界的研究成果而言,还具有一些不足之处。因此,为了更为详实、更为客观地阐释陈嘉庚研究的学术内涵,笔者认为需从以下四个层面进行进一步的深化探索和研究。

其一,多维度多学科相融合的研究方式。从目前中国学界对于陈嘉庚研究的状况观之,研究内容较为单一,缺乏多样性。主要体现在投身教育和支援抗日这两个方面,其研究视域也主要体现在教育学、历史学、哲学这些研究范畴里。尤其是对陈嘉庚投身教育和支援抗日的研究论文不断涌现,在数量上有了明显的增长,但是研究的形式和内容却显得重复、毫无新意,没有创新性,有“炒冷饭之嫌”。因此,在此研究的基础上,应结合人文学、社会学、政治学、国际关系学等不同领域学科的研究方法,将陈嘉庚研究融入人文、社会、政治、国际等宏观的研究框架中,从不同的研究维度出发结合各种学科的研究方法,才能较为全面地解析陈嘉庚研究的学术内涵。

其二,以历史史料为研究基础,脚踏实地进行深入的研究。就现今中国学界的陈嘉庚研究而言,研究成果日益增多,富含学术价值的科研成果有之,但非学术价值的所谓研究成果也屡见不鲜。这些非学术价值的所谓研究成果大多不以历史史料为研究基础,高谈阔论陈嘉庚的爱国主义精神、诚毅精神等内容。赞扬陈嘉庚的丰功伟绩固然没错,但是作为学术研究的范畴,显然此举忽视了历史人物研究的基本前提(即历史人物的研究向来应以历史史料为基础),也脱离了学术研究的本质,歪曲了陈嘉庚研究的本源。此外,就目前的研究状况观之,有关陈嘉庚支援抗日、奉献教育的相关史料的挖掘和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对于陈嘉庚的创业、企业经营、企业管理理念等有关经济方面的历史史料比较缺乏,在这一方面的探索和研究需要脚踏实地践行。

其三,不断拓展以陈嘉庚为中心的华侨群体的研究。对于陈嘉庚的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陈嘉庚本人的研究,这样就无法跳出陈嘉庚研究的狭义范畴,无法拓宽陈嘉庚研究的学术外延,无法充实陈嘉庚研究的学术内涵。因此,必须以陈嘉庚为中心,不断拓展陈嘉庚周边华侨群体的研究,才能进一步还原陈嘉庚的真实影像。在这一点上,有部分中国学者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如:吴文华的《陈嘉庚与印尼华侨》。在《陈嘉庚与印尼华侨》一文中,吴文华论述了太平洋战争前和战争期间陈嘉庚在印尼的影响、与印尼侨领庄西言、菲律宾侨领李清泉的交往过程、在印尼撰写《南侨回忆录》的来龙去脉,进而分析了战后陈嘉庚对印尼民族独立解放运动的支援,并阐述了“华侨社团、华文学校、华文报纸是陈嘉庚对印尼华侨社会,乃至整个东南亚华侨社会产生影响的三大支柱”[20]。虽然该文在研究陈嘉庚的时候,对陈嘉庚周边的华侨群体,如:印尼侨领庄西言、菲律宾侨领李清泉有了一些涉及,但是并没有深入研究。这是目前陈嘉庚研究的短板之处,因此只有以陈嘉庚为中心,并逐步渗透到其周边的华侨群体,如上述的庄西言、李清泉、黄周规、李光前、陈敬贤、陈六使等华侨华人的研究,才能充实陈嘉庚研究的内涵。

其四,学术理论的运用力度还不够,需要加强。对于陈嘉庚的研究,中国学界已经采用了传统的研究范式,研究的材料虽在各方的积极努力下不断涌现。但是由于缺乏较为合理的学术理论指导导致了研究的学术水准不高。有的论文内容空洞、辞藻华丽,对陈嘉庚的生平事迹、个人经历进行了高调的赞扬,缺少历史史料的论证,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演讲稿式论文。有的学术论文虽然或堆砌或列举了相关历史材料,但是由于缺乏学术理论性的指导出现了传记式的论文,学术性严重不足。因此,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应加强挖掘崭新的历史资料,对研究方法进行革新,冲破不同学科领域的壁垒,不断弥补当前陈嘉庚研究的不足,使得陈嘉庚研究成果日益丰富而充实,从而从学术的研究层面呈现一个真正的陈嘉庚研究学术面貌。

四、结语

作为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教育慈善家、华侨实业家,陈嘉庚为中国的辛亥革命、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教育事业、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作为一代伟人的陈嘉庚其具有爱国主义精神、诚毅守信精神、勤劳俭朴精神、无私奉献精神、自强不息精神、改革创新精神等崇高品格,因此一直受到世人的尊敬和学界的瞩目。中国学界从历史学、教育学、哲学等不同学科视域出发,对陈嘉庚进行了深入的阐释和研究。但是由于研究文献资料的制约、研究视角的差异,中国学界对陈嘉庚的研究具有自身的不足之处。因此要从整体上把握陈嘉庚研究的内涵,需要立足于真实的历史史料,将不同学科视域的研究方法结合起来,同时运用系统的学术理论和崭新的学术视野,才能更为客观更为详细地阐释陈嘉庚研究的整体内涵。

猜你喜欢

陈嘉庚学界视域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陈嘉庚选采办
陈嘉庚一诺
陈嘉庚选采办
国内外学界象雄文明研究述评①
陈嘉庚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业界·学界“微天下”
业界·学界:“微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