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画与西方油画的艺术审美特征对比研究

2020-01-02倪静静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24期
关键词:中国画油画绘画

倪静静

(淮北师范大学,安徽淮北 235000)

引言:

艺术创作活动是在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自发产生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各种艺术形式,都受到特定时代、地域以及民族特有文化的影响,体现出个性鲜明的审美特征。因此艺术作品本身既具有审美价值,又承载着厚重的思想情感和文化内涵。

1 西方油画与中国画创作基础及技法的区别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生活环境下,人们的思维习惯、认知方式以及情感体验各不相同,因而会产生不一样的审美取向和艺术表达方式。为了契合人们多样化的审美趣味以及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与时代特征的艺术门类和创作形式,并且诞生了很多流传广泛、影响深远的经典作品,成为了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在绘画艺术领域,无论是西方油画还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均源自于人民生产生活中对美的元素的感知、理解和表达。所以,生活环境与价值取向的不同决定了二者艺术审美特征的差异,客观存在于中西方画家思想与情感世界的文化烙印自然的映射到了其作品当中,使得绘画艺术的研究者乃至作品的观赏者,都能够洞察到根植于两种不同文化基础的画家的创作理念存在明显差异。

1.1 不同文化基础造就的创作理念差异

西方文明与中华传统文化有着迥然不同的发展轨迹,虽然在艺术、科学以及经济等领域,各自拥有辉煌的成就并共同缔造了现代文明,但二者在哲学思想、伦理道德以及宗教信仰等方的文明成果有着显著的区别,使得中西方的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而做为人类精神文明成果一部分的中西方绘画艺术,不同文化基础造也就了二者创作理念的差异。中国人崇尚天人合一的理念带来了对事物的独特认知方式,也形成了与西方文明截然不同的艺术创作追求。虽然中国画和西方油画在各个时期分别产生了无数个风格流派,创作对像以及主题也发生过多次明显变化,但是历经多元文化思潮的洗礼,相关作品始终保持着泾渭分明的审美特征。

在不同历史时期,二者的创作主题都经历了从宗教向世俗的演变,但中国画追求意境的悠远深邃的创作理念从未改变,无论是以自然景观、生活场景为创作内容,还是对花、鸟、鱼、虫以及人物进行描摹,在不同历史时期绘画艺术大师的笔下,虽然作品构图与表现手法的运用各异,但作品的创作从未脱离对思想意境的追求。而西方的油画作品则从始至终都十分注重对事物、场景乃至画家个人感知的仿真写实,更为注重再现特定景物的本真状态和原始风貌。因此,即便是融入了大量感性元素的近现代印象派与表现主义等画派的作品,也没有改变其追求再现特定时空中的静态场景、传达观者真实感受的实质。所以,不同的思想和文化基础,注定中国画和西方油画艺术的创作理念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根植于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作品的构思以及技法运用都旨在创造不可言传的意境。而后者虽然历经古典、现代到后现代创作思潮的演变,衍生出风格迥异的油画艺术流派,但从始至终都无法彻底脱离其反映和再现真实场景、事物的基本创作理念。

1.2 基本绘画工具和技法的差异

绘画艺术的发展根植于特定地域和民族的物质文明创造过程,因此创作所用的基本材料和技法体现了相应时代的科技、经济发展状况,也和特定地域的资源环境特征存在明显的内在联系。首先,中国画使用独有的绢以及宣纸做为背景材料,以大小、软硬以及材质不一的毛笔做为工具,运用水墨以及彩色矿物、植物颜料调色。材料与绘画工具的演变明显体现出了中国古代特有的造纸、纺织等技术的发展,从不同时代流传下来的作品中,可以清晰的看到其创作年代相关技术的发展状况,也能够窥见当时社会的经济面貌。而西方油画的创作则工具更为多样,除了画笔还需要用到画刀、画架等辅助工具,体现了中西方物质文明发展轨迹的不同。在颜料的开发与使用方面,西方油画的创作以矿物做为主要颜料来源,依靠油性介质调制出色调、色性各异的丰富色彩,并且以亚麻等织物做为作品的载体。其次,中国画与西方油画相比最大的特色在于其与书法、金石乃至文学艺术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一幅中国画作品中通常既包含绘画部分,也有文字题记、名目繁多且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印章,融金石篆刻等多种艺术于一体,赋予了作品更深广的思想和艺术内涵,也让中国传统绘画作品有了更高的艺术价值,为文学、思想等多个领域的传统文化研究提供了丰富素材,并且同时拓展了绘画艺术的受众范围,让对中国古代诗词、篆刻等艺术感兴趣的人都成为了国画艺术的欣赏者。而西方油画作品的创作技法则相对单一,一般除绘画之外只有不着痕迹的作者签名。

2 绘画技巧的传承以及审美视角比对

2.1 审美视角

中西方绘画作品都是基于对现实生活场景、事物的观察,选取特定视角进行构图和创作,但二者的观察方式以及审美原则有着本质区别。中国画基于高度感性化的审美取向与写意原则,在二维画纸上所构造的空间往往具有多视角特征。因而体现为多点透视的形象与意境塑造,展现在观赏者面前的景象与事物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其基于对现实世界的观察、感知与思索,以超越世俗境界的洞察力和思想、艺术创作灵感,试图通过绘画语言表现其独到的内心体验与心灵触动,让观者感受到意味深长的时空流转以及思绪的起伏,使其与画家产生思想与情感的双重共鸣。而西方油画则呈现出作者的固定观察视角、光影效果及环境元素,在时空两个维度上创作对象都保持了静态[1]。因此作品表现的是特定景物在时空固化的某一个瞬间的状态,精准再现了在固定视角下作者眼中所观察、感知到的景象。因此,西方油画艺术始终致力于再现客观景象的本真状态,观者所看到的画作内容,便是画家对曾经看到的美的瞬间的固化和完整呈现,或者展示出了创作者在某一时刻的视觉体验。因此,西方油画的观赏者与作者之间的交流停留在视觉感知层次,而没有达到中国画所追求的意会境界。

2.2 绘画技巧的传承演变

西方油画艺术的发展虽然同样受到思想潮流、价值观演变的影响,但相比于中国画,在创作技巧与绘画方法的演变方面明显受到科技进步的更大影响,融入了更多自然科学领域的理性元素,运用了很多现代科学研究的成果[2]。也因而发展出来了十分完善的理论体系。建立在几何学、光学以及色彩学基础上的西方绘画理论,使其艺术审美特征愈发和中国画追求感性的理想化审美原则背道而驰。首先西方油画的创作技巧严格遵循其基础理论,在透视、比例以及光线处理方面都有章可循,使得绘画技能和其它学科一样,可以依靠基础理论学习和训练掌握,给油画创作技艺的传承创造了极佳的条件。而中国画教学在近代引入西方绘画艺术之前,没有系统的理论做为教学与传承的依据。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强调个人的悟性、思想境界与绘画天赋,将能否在画作中营造出独特的意境、熟练运用绘画和书法技巧表达个人的思想感情做为衡量个人绘画水平的最重要标准,而非色彩搭配、线条运用与造型技巧,而且要求学习者有深厚的文学艺术修养和高超的思想境界。因此,二者处于理性与感性的两个极端,这也造成了中国画的传承困难。但伴随近现代中西方绘画界交流的频繁,在相互借鉴的过程中又使二者的联系紧密了起来,在部分领域找到了共同语言,尤其是近年来中国画的教学和创作理念,深受西方油画艺术影响。在国画的创作理论与教学方法研究领域,借鉴西方绘画理论而逐步有了相对完善的基础理论,根据专业教学需要也编撰了完整的教材体系。而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得到越来越多国外人士的认可,在国内也重新得到了重视,因此中国画的传承有了完善的理论和更好的现实基础。

3 艺术语言的运用

艺术语言的运用是中西方绘画的共同之处,造型以及色彩等是绘画艺术界的通用表达工具,但二者基于不同的审美取向、艺术追求,对艺术语言的组织和运用有着截然不同的方法,从而形成了差异明显的创作风格和理念[3]。首先,由于西方油画更加注重还原客观景象与实体,因此着重运用色彩以及光影达到立体化造型的目的,尝试借助色调、线条变化塑造空间和还原特定瞬间创作对象完整的视觉效果。因此作品明显具有更加浓烈和层次丰富的色彩,以达到突出空间的立体感和给观赏者带来趋近真实的视觉体验的目的。而中国画则追求意境的深远,专注于对线条形态、浓淡以及粗细的控制,辅以引人深思的构图,使得观者受到更多心灵和思想的触动,使之从画面中景物的精巧布局、细腻的线条变化以及观察视角的变换当中,感知画家创作时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境界,而非西方绘画作品所带来的纯粹的视觉冲击[4]。其次,西方油画作品中的造型技巧基于光学、色彩学理论,力图呈现出立体和逼真的效果,利用线条和色彩对不同类型的光线、阴影效果进行精准的还原,使得观赏者从二维的画作上看到创作对像的三维影像,在视觉上还原和感知画家在特定视角、时间与空间的视觉感受,从而获得和画家同等的审美享受。而中国画则不拘泥于现实,始终围绕传神和写意的创作理念,以描摹和传达创作者的思想境界和心灵感知为目标,擅长运用略显夸张和灵动的线条、构图比例调动欣赏者的想象力,并且运用书法和篆刻艺术技法辅以诗文,旨在突出作品的思想内涵和展示悠远的意境,帮助欣赏者捕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瞬间[5]。

4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画与西方油画审美特征的演化

文化基础是造就中国画与西方油画审美特征差异的基础,而随着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普及带来的便捷的跨时空交流,使得传统的文化传播与继承模式、地域限制被打破,导致思想、艺术以及科技等领域的交流与相互学习十分频繁。因此尽管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文化多样性所受到的威胁,但为推动人类共同进步而强调相互包容和求同存异的同时,人们的思想观念渐渐打破陈规,放弃固有传统习俗并改变了世代相传的生活环境,进一步撼动了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根基。首先,在文化交融日益加快、审美取向趋同的社会背景下,相对强势的西方文化的影响力逐渐显现,中国的传统思想、伦理观念以及审美取向则日渐式微,滋养中国画家的思想与文化面临传承困境,导致激发中国画创作灵感的环境氛围越来越淡薄。因此,中国画作品的创作受到了更大的冲击,导致近年来鲜有具有鲜明个人艺术风格的国画创作者崭露头角。在全面借鉴西方油画艺术基础理论和教学模式的情况下,绘画艺术的传承者如何长期保持中国画的独特审美特征,是一个值得创作、教学、深思和解决的问题[6]。反观现代西方油画艺术的发展状况,虽然近年来西方文化在绝大部分地区保持了强势地位,让西方油画有更好的传承基础和环境条件,但在后工业时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背景下,充满科技感的光怪陆离的现代艺术表现形式,也在使其受众的审美取向呈现多元化。因此在如何保持各自的审美特征与文化内涵方面,中国画与西方油画艺术界面临同样的课题。

5 结束语

虽然西方油画与中国画有着截然不同的审美特征,但做为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二者也有诸多共通之处。而比对其创作理念、艺术语言运用以及绘画技巧的异同,有助于客观认识二者的艺术价值并深化在教学、创作等领域的交流。

猜你喜欢

中国画油画绘画
一张油画
万类霜天(油画)
中国画
中国画的终结
油画
《远方》中国画
《岁月长又长》(油画)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