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乡镇基层文化服务中心的发展现状与建议

2020-01-02商海涛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24期
关键词:服务中心乡镇中心

商海涛

(四会市威整镇文化服务中心,广东肇庆 526200)

随着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基层群众对文化艺术的精神追求也日渐增长,而基层文化服务中心是我国最底层与广大普通老百姓密切打交道的基层文化组织,承担着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桥头堡的作用。开展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不仅可以让基层群众获取精神食粮,提高当地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而且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新农村的必然要求,是保障稳定和谐的重要环节。它接触的人群广泛,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成败密切相关。

本文尝试从基层文化服务中心所得到的重视程度、人员配置、软硬件及经费保障等阐述基层文化服务中心的方方面面,并提出若干建议。

1 乡镇基层文化服务中心现况

1.1 乡镇基层文化中心没有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

首先,很多地方政府觉得作为一方领导,首要是物质建设和发展经济,花在文化建设上的时间很少,往往被摆在了边缘化的位置上,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只存在于一些地方政府的口号上,而不见或少见实际行动,为了上面的政绩考核,过于片面地强调GDP经济方面的增长,忽视了群众精神文明层次方面的需要;其次,在一些文化节目演出上,某些领导潜意识地认为乡镇基层群众素质低下,演出节目的成本和质量不需要太高,可以将省下的经费用于经济建设的其它方面,导致活动宣传欠缺,节目缺乏创新和特色,个别节目的演出经常循环地出现广场舞大妈的身影,到场观看的观众寥寥[1]。领导看到屈指可数的观众反而感觉花了钱,但节目演出却没人来看是浪费金钱,而并不懂得在自己演出节目的含金量上去找问题的所在。最后,个别地方政府没有意识到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投入的基层文化经费偏少,导致一些村庄内文体设施不足,由于缺乏经费,基层文化服务中心特别村(居)一级基层文化服务中心高素质的专职管理人员少之又少,中心内的设备及书籍等长期得不到更新,使得基层群众常年流连于麻将馆、聚众赌博、玩手机打游戏、买六合彩等一些不良的嗜好上[2]。

1.2 乡镇基层文化中心的专职人员偏少,素质偏低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乡镇基层文化中心里面“摆空城记”或安排“老弱病残”素质较低的人员看管[3]。乡镇基层文化中心编制数一般较少,在只有少数编制的现实下,在编人员普遍存在一人兼多职,在编不在岗的情况,主力工作不是以文化中心为重心,而是扮演救火队员角色,哪里需要就被安排到哪一个部门工作,即使有个别基层文化中心能幸运地安排得到专职人员,负责文化中心工作,但人员的素质并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文化中心时常成为个别懒散或年纪老迈人员的养老院,能力低下人员的安置场所、代名词[4]。

⑵基层工作繁重,负责文化中心实际具体工作的人员精力有限,工作压力大。乡镇基层工作与市直单位有很大的不同,日常除了常规性工作外,有时还会被要求协助参与救些突发性的小规模山火,有时会被安排参与基层维稳工作,今年的武汉新冠肺炎当然也不例外,参与各个体温检测点的24小时值守等,甚至有的被长期抽调到镇内其它部门或市直单位做些与文化毫不相干工作的情况存在,负责文化中心具体业务的工作人员即使素质再高但也时常感到精力透支。疲于应付文化中心以外的工作,导致本职的文化中心工作反而变得敷衍了事,可有可无,上级来检查工作时才临时抱佛脚加班加点应付去做的情况经常出现[5]。

⑶基层文化中心受各种因素影响,人员稳定性不能保证。

①是文化中心编制人员承担着大量其它行政方面的工作,无暇顾及基层文化工作,业务技能培训欠缺,文化方面的活动组织无法胜任等问题普遍存在[6]。

②是由于受到编制、职称、晋升、待遇、体制改革等各方面的限制,文化中心在人才的调动和选拔方面颇为困难,年龄结构不合理,没有相关待遇晋升政策向基层文化人进行倾斜,同时基层条件较为艰苦,很多乡镇一级的职工宿舍没有配备给与已婚职工家庭成员的住宿条件,与家人长期分居两地,导致高质素人才看不到基层工作的前景,基层难以引进或者引进了留不住高素质人才等较为突出的问题[7]。

1.3 乡镇基层文化中心软硬件及经费保障难以保证

⑴软件方面:文化中心内如一些多媒体阅览室的阅览过虑软件的安装版权未获得免费受权或未得到很好的完善,缺乏对电脑进行维护的专业人员。乡镇图书阅览室借阅系统未能很好地建立,以致多数乡镇文化中心在借阅书籍时还停留在原始的手工操作阶段,图书流失严重。

⑵硬件方面:个别地区特别是偏远欠发达地区的乡镇文化中心活动场所难以保证。一些乡镇文化中心由于历史或资金方面的原因,所用的场所还是所在地政府每年出资金进行租赁到期后续租的形式来维持,场地所有权的不稳定导致当地不敢花大资金对文化中心进行大规模的投入。

⑶经费保障方面:乡镇文化中心经费投入的多少直接影响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水平和质量。每年节目演出的质素、文化设施的更新和配置,都需要大量经费的支持,没有经费的保证,乡镇群众文化工作就难以得到正常开展。

2 发挥乡镇基层文化服务中心作用的建议

2.1 地方政府加强对乡镇基层文化中心的重视

⑴要让地方政府加强对基层文化中心的重视,必须将文化中心每年完成的具体指标纳入到对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标中进行考核,要让地方政府明白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并不矛盾,可以相辅相成,齐头并进。

⑵从政策制定层面鼓励地方政府举办有特色符合本地区风土人情不同形式的各种文化活动,丰富地方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基层群众的文化需要,提高基层群众的文化内涵,在繁荣经济的同时,也能达到精神文明的双丰收。我们文化中心以前也试过在一些重要的节假日里面举办文化演出活动,由于经费、领导不重视等各种原因,不少参与演出活动的节目质量不高,群众都不愿意来看或者来了也逗留不了太长时间就会因为节目水平低下而离开,后来我们痛定思痛,吸取教训,大力引入高水平的节目演出,让乡镇群众在一些节假日享受到了质量较高的文化大餐,在2018年时我们镇文化中心更是与广东省文联合作,举办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到人民中去”广东省文联文艺志愿惠民演出肇庆四会威整镇专场,高规格的演出节目共吸引了七百多名乡镇群众到场观看,实践证明,不是基层群众文化鉴赏能力低,而是演出节目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到场观看节目群众的数量。

2.2 投入更多资源举办专项选拔,配备更多文化优秀人才

⑴面向社会,招聘素质及能力高的专职文化工作者。制定相关政策,设置专职文化工作者岗位,避免文化工作者的时间被基层其它与文化工作不相干的事项所挤占,从而更好地服务当地居民,文化工作者是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中坚力量,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配备素质的高低,与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质量的高低息息相关,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当地政府部门对文化工作的重视程度, 所以在提高文化工作者招聘要求的同时也要提升其待遇及晋升前景,对于一些已婚有家庭的基层文化工作者,乡镇一级要提供其与家人相聚的住宿条件,做到人才能进也能留,这样才能有稳定的文化领头人肯扎根基层,更好地服务基层群众;

⑵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在开展基层文化活动时,要面向大众,帮助基层群众感受文化,鼓励利用文化志愿者队伍、离退休干部职工、院校的师生等群体的优势,结合老中青各年龄段的不同特点,充分利用各年龄段每个人的优势和特长,吸纳有文艺细胞的群众加入到文化队伍当中,为群众文化工作出谋划策,共同推动基层群众文化事业健康的可持续性发展。社会资源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在广泛吸引社会资源的同时,也要大力创新群众文化活动,不断加入新思想、新理念,让社会资源成为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

在文化活动中,也要充分重视发掘民间文化资源,发挥民间艺人作用,培养其成为文化骨干,对有意向参与文化工作的人员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其进入文化队伍中,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向普罗大众特别是年青一代进行传承。

总而言之,要加强和完善群众文化队伍建设,提高基层文化工作者的整体质素,从最初政策制定的层面来留住人才,以满足群众对基层文化的合理期盼。

2.3 专项资金投入及固定场地的使用

⑴建立合理长期的财政投资机制,将群众文化资金纳入每年的财政预算,设立专项经费,以保证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在经费充足的情况下能正常高质量地开展,上级文化部门定期对下拨的专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审计,防止资金在使用过程中被基层不当挪用,同时也可以适当通过与社会团体合作,合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相关文化活动,减轻文化活动的财政负担;

⑵基层群众文化的场地是文化工作重要阵地,寻找长久相对固定的活动场地,需要充分盘活现有的文化阵地设施和镇村(居)闲置场所,才能按相关要求投入资金建设完善好文化场地的软硬件设施保障工作,为基层群众提供安全稳定资源充足的活动场所,使之成为具有区域辐射作用和龙头带动作用的文化传播新主体。

3 乡镇基层文化服务中心的发展

在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之际,乡镇基层文化服务中心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年,乡镇人民的收入不断增加,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高。所以,乡镇基层文化服务中心一定要肩负起服务群众的工作,并在未来要做好各项规划,确保服务工作的有序推进,下面就对乡镇基层文化服务中心的发展与创新进行介绍:

3.1 丰富、创新群众文化活动

在丰富与创新群众文化活动过程中,需与时俱进,利用好现代传播媒介,加强宣传,让群众能了解到群众文化活动及开展的相关内容。同时也要对群众文化活动中心进行修缮,满足基本活动需求的同时,也要符合当下的审美。如何保证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就要让文艺活动队充分利用好时间,做好文化活动的编排及创新,并且设置具有创新性、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吸引群众的注意力,并让群众也能参与到文化活动中。

第一,创新活动内容。通过对活动内容的创新,确保活动开展的质量。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送文化、送文艺等活动,活动的内容一定要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且要与群众的生活比较贴切,这样才能提升群众的体验感。第二,利用好各大节日。在节日期间,设置相关的比赛项目,让群众参与进来。比如在元宵节时,可以组织群众猜灯谜,在端午节的时候,组织群众包粽子,通过这些丰富多样的比赛,能充分调动群众的参与积极性,也能在比赛参与过程中,垃圾邻里之间的距离,为和谐社会的实现提供帮助。

3.2 立足实际,科学规划

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要立足实际,科学规划,不仅要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与特色,还要促进群众文化和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工作人员在建设文化服务机构过程中,要实事求是,坚持发展理念,文化活动的策划与开展要满足大众文化需求。同时也要加入地方文化特色,增加亮点,宣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如果是一些旅游业较为发达的乡镇,一定要利用好文化活动的开展,因为好的文化活动开展,可以吸引游客的观赏,这样就能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在规划过程中,绝对不能闭门造车,要对其他乡镇的先进经验进行学习,并且要调动民众参与的积极性,广泛听取民众的意见,这样才能不断提升群众文化活动的有效性与价值,确保群众文化活动满足群众的实际需求,也能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注入新鲜血液与活力。

3.3 积极为贫困群众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群众文化活动也要契合时代主题,加入时代特色。当下正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所以在群众文化服务过程中,也要为贫困群众送文化、送温暖,让他们记得党和国家的关怀。可以在一些贫困村修建群众文化活动广场、运动场所等,也可以让群众在茶余饭后,或者农闲时光进行体育文化活动。同时,要积极宣传文化活动,让贫困群众可以参与到文化活动中,帮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扶贫先扶志”只有让他们真正的动员起来,并意识到贫困是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摘掉这顶帽子的。组织贫困群众一起策划、设计、开展文化活动,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让他们的智慧也可以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发挥作用,为乡镇群众文化的繁荣奠定坚实基础。

4 结语

乡镇基层文化服务中心是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基层群众文化素质的重要载体,想要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需要广大文化工作者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不断完善,积极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让广大基层群众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体会到文化活动所带来的乐趣,促进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拥有强健的体魄和过硬的心理素质才能更好地建设国家,促进国家发展。

猜你喜欢

服务中心乡镇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队旗在党群服务中心飘扬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中证法律服务中心调解程序知多少
股东大会知多少
纠纷调解知多少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乡镇扶贫印象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