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大众传播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

2020-01-02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24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民族交流

陈 璐

(吉林省民族干部学校,吉林长春 130062)

引言

我国是多民族的发展中国家,少数民族的文化多样,各个民族之间的文化、信仰、风俗习惯各异,具有复杂性。各个民族之间通过沟通等方式进行文化传播难度较大[1]。如想准确、精准展开各个民族之间文化的传承,需结合大众传播的传播特点等进行融合,维护和发展民族文化,并形成语言文字相互传播的发展格局,促进我国各民族文化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本文中,简述了大众传播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

1 目前我国多民族地区大众传播的特点

我国少数民族居住的多民族地区占全国总人口数不算很多,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为了使民族文化的生态得到保护,同时使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的到维持和发展,应在党和领导的扶持和关怀下,大力发展大众传播事业,多民族地区还应形成具有自身独特性的优势。

1.1 传播主流社会价值观

由于我国多民族地区的电台、报刊及电视台等大众传媒,全都是通过党和领导的扶持下建设起来的[2]。依据多民族地区的独特性,及对于民族产生的困难问题,由党和国家进行宏观把控,使得大众传播在多民族地区成为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将引领少数民族以及对其进行宣传教育的重要职能进行充分发挥。大众传播在多民族地区主要是以杂志、人民广播电台以及报刊为主体,在进行传播的总体思路仍是确定国家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建设、经济建设以及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全局观念,传播内容也主要是以主流社会价值观为主体。多民族地区语言文字的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承载的信息,受到行政的规定与控制,具有较浓厚的引导宣传色彩[3]。同时,大众传播在整体形态上都体现出一种宣传教化与信息传播齐头并进的趋势。

1.2 应用单种或多种言语文字传播

我国大多数的少数民族都是由于部落的征战、朝代的更迭以及种族的迁徙,多民族之间相互交流、吸收以及融合形成的。多民族地区受多种原因的影响,居住逐渐形成同一民族进行不同区域的散居、同一区域有不同民族的混居杂居及同一民族在同一区域居住等形式,基于此使得,一个区域间包含多种民族文化,利用多种民族文化语言进行沟通交流[4]。大众传媒为了满足民族受众接收的要求,尽可能维持和发展具有多样化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单种或多种言语文字交互混合的传播状态。单种言语文字传播是指大众传播在多民族地区应用汉语言文字对汉族或少数民族进行文化传播。大多数少数民族很少有自身的民族文字报,使得大众传媒主要是以汉语言进行传播为主。

1.3 大众传播成为少数民族进行信息沟通的主要手段

随着全面实施的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就大力普及现代通讯技术的开展,使我国多民族地区传播信息的条件和环境的到了很大的改善[5]。大众传播建立在电视、广播、杂志以及报纸等传播手段的基础上,以其独特的社会功能、高度密集的信息、大范围的传播以及较强的辐射力等显著特点受到广大少数民族的认可和接受,成为多民族地区中少数民族进行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同时国家继续加大投入加强大众传播的力度和强度,促使大众传播的水平和质量能够大幅度的提高,形成一种更加完善的传播态势。

1.4 民族受众对语言环境的依赖性

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的少数民族,在历史的长期演化中,各民族都以其自身特殊的生存环境以及生活方式,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标准、价值取向以及宗教信仰。虽然各个少数民族通过在进行友好交往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相互依靠的亲如一家的民族交流沟通心理,在思想意识记忆性格等较深文化等方面上的一些共同点,但在进行流沟通过程中,在内容与方式上的客方与主房都符合传播和系统模式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别,对于本族文化的所特有的传统特质都非常坚定不移的遵守着[6]。与此同时,在进行交流通讯时,在对信息进行理解和吸收的过程中,都对自身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文化背景以及道德标准等族内言语环境因素,进行过多的依赖,并且延续着这一传统。在进行海量的大众传播过程中,这种交流沟通信息的特点,体现的愈加明显。大多数受众都支持宗教信仰差异,由此可见,言语环境尤其使民族内部的言语环境,在进行大众传播的过程中,严重影响着少数民族对于信息的理解和接收。

1.5 传播形式和内容的多样性

我国多民族地区在进行大众传媒跨文化传播时,大多数都以具有少数民族自身民族特点的方式以及一种豁达开放的姿态去面对,新型现代民族和不同区域的各族形成的文化。对于中央以及兄弟省的新闻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进行迅速的反应及报道,播报本地区社会生活的最新消息和动向,对于少数民族的具体情况和广大受众具体要求,应使用多种形式提供具有针对性较强的实用信息。

2 大众传播影响下民族间的沟通交流顺畅和拓展

2.1 加强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

在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环境相对封闭,人与人交流范围相对受限,以本民族人群为主要建设群体,形式单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众传播信息传媒形式已到来,在社会发展的快速阶段,影响着少数民族的生活,是少数民族在日常交流中发生了重大变化,人际交往的思想境界格式发生着巨大的思想转变,实现了从族群居住到社区居住环境的转变,人际传播方向向大众传播方向的转变,使人们之间的信息沟通发生折射基本的人际关系传播转变,通过城市丰富的媒体进行信息接收的价值体现,强化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平台,进而丰富民族间的互动,增加了人情往来、节日习俗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对民族数量的控制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2.2 维系民族之间的情感交流

少数民族传统节目的文化与大众传播的文化,具有形式多样等内容丰富的节日文化,是维系民族之间的情感交流、社会认同感的中坚力量,引导民族间相互沟通的、彼此理解、相互宽容的美好愿景[7]。少数民族的文化正在以不同的展现形式进行广泛传播,文化的不同展现形式,可影响着民族节日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应设立民族之间的交流水平,通过对大众文化进行有效传播,交流中受大众传媒的影响,提升汉语能力,融洽了民族关系,消除了民族之间的交流障碍,转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2.3 开拓民族之间的文化传播

语言具有人际沟通的文学素养文化,是民族之间语言艺术交流的文化载体,在对本族语言进行交流时,象征着文化、民族的重要地位,少数民族地区受大众传媒的影响,语言之间的相互交流也发生着巨大的空前转变,走进少数民族的文化中,体会语言的神奇魅力,熟练掌握普通话的养成,建设文化之间沟通的桥梁[8]。大众传媒、网络的普及,在诸多的少数民族的栏目开展中,主要是通过普通话进行口语交流,在他们得心中,若要开阔自身眼界,与时俱进,发展的最基本技能。

3 引领少数民族观念变化

3.1 构建少数民族的现代化展现形式

少数民族地区逐渐向社会转型,是少数民族走向社会发展的必要途径,民族之间文化的重建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充分发挥着重要的价值意义[9]。大众传媒逐渐走向少数民族的发展进程中,网络的全覆盖,实现少数民族获取外界时代发展的观影,使人民的生活方式,发生着巨大的历史转变,也是成为现代发展的全新动力,是居民了解外面的变化,对自身的发展获得启蒙,提供放心的发展思路[10]。互联网技术的逐渐普及,使人们可实现在线观看养牧、护牧的技术方法,从根本意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积极在线浏览文化资源,实现随时随地的在线观看,积极开辟少数民族发展的新路径,拓展发展空间,全方位接受文化的价值意义。

3.2 探索积极发展模式

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上、科技上相对滞后,不仅仅因为生产力的降低,也与人的思想、价值观、眼界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长期在墨守成规的环境下,很难进行创新发展,人们的创造力就会大大减弱,主观能动性逐渐减低,随着近年来,社会逐渐向市场化发展,逐渐走向工业化发展的脚步,市场化的发展成为发展阶段的核心动力,在社会市场转型的过程中,大众传播的现状逐渐走入少数民族的视野,促使年轻人用新角度、新概念积极寻找工作的机会,积极探索社会发展的新型发展模式,改进原有的生活模式,加快工业化发展的步伐。

3.3 丰富少数民族的精神内涵

通过影片、广播、通讯设备、互联网技术等的大众传播的技术,丰富少数民族的精神世界的同时,有利于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促进了文化、社会工业化的发展[11]。在人们思想、方向上发生了转变的同时,运用大众传播的传播技术,不断积极进行知识的优化,积极寻找文化之间发展中的因素,对少数民族的文化进行提炼,对少数民族发展的形式进行情景方式的在线的文化交流,在现代牧业工作阶段中,不断转换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人们的行为方式逐渐受大众传播的影响,是少数民族的精神文化更富有,在精神支持的状态下,引导着少数民族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发生这巨大的转变。

4 有助于民族文化的整合

4.1 促使民族关系成友好型发展

现阶段,在大众传播文化交流中,大众文化作为一向强势的社会信息化姿态,改变了少数民族之间的日常交流,稳定了社会结构,调整了社会发展的现状结构,调整社会关系,潜移默化的转变少数民族的生活样式,主动接受文化的引导,主动适应社会关系文化的历史变革,促使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提升民族间的价值认同感,促使人际关系多样化发展,推动着少数民族居民的生活方式[12]。人们的民族意识逐渐提升,缓解民族之间的民族差异化,并对现实的状态进行客观的认知和评价,积极发挥着民族团结意识的伟大使命,开拓民族事业,转换民族观念,形成积极性上的民族团结意识,增长不同民族之间的知识,形成团结、互助的美好关系,民族之间的彼此认同感逐渐提升,进而实现共同发展,强化民族之间的深度认知,形成稳定的机制进行开展与落实。

4.2 加强民族文化的维护意识

随着现阶段,我国农牧业产业化政策的落实、注重农业的发展,在农业、牧业的发展中,出现了较多的务农人员,我国人口流动性较强,更多的拓展了少数民族人员外出务农、工作的机会,受某种环境的制约,对少数民族的外出人员多以从事低收入行业为主,更多倾向于工人职业,在不同民族之间的发展、格局、文化个体有不同,部分人群会感受到失落感,心理不平衡等不良的心理状态[13]。通过大众传播的方式,注重加强平等之间的文化交流、沟通,不断强化民族意识,秉着公平公开公正的态度去胸怀民族差异,增加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为目的,还强化了民族人员的服务、工作热情,化解所谓的排外情况,在人们进行归属感的建设中,民族意识逐渐增强,全方位了解文化的交流内涵,在与外界进行交流时,对生活习惯、事物认知等方面进行出现的矛盾大大降低,促进民族与民族之间关系的有效整合。

4.3 有利于少数民族的文化进行广泛传播

对于少数民族而能言,民族舞蹈在民族中发挥着巨大的传承价值,借着大众传播的发展,以少数民族的舞蹈弘扬人性的美感,优质的舞美文化是大众传播的必要的前提条件,优质的舞蹈资源是大众传播的有力支撑,通过丰富多样的民族舞美文化,促进各个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并向世界展示优秀的舞蹈作品,出现在大众视野之中,贴近群众的心灵,有助于弘扬民族文化,使人们感受到民族舞蹈的神奇魅力,感受舞蹈与心理的完美契合,增加受众面,彰显民族文化独特魅力,推进民族文化的长远发展。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众传播在少数民族的文化交流中,伴有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促使民族关系成友好型发展、还加强民族文化的维护意识,有利于少数民族的文化广泛传播,加强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维系民族之间的情感交流,开拓民族之间的文化传播,促进民族之间文化、舞蹈、饮食差异等的有效传承。深入少数民族的文化了解中,改善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消失的历史文化,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大众传媒的引领下,进行文化传承,深入了解民众文化素养,改善民族文化消亡的危机。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民族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我们的民族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少数民族的服装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