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教育活动的策划与实施

2020-01-02王婷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19期
关键词:策划博物馆活动

王婷

(广东省博物馆,广东广州 510000)

1 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博物馆是集收藏、研究、教育于一体的科学文化机构,它所承担的社会任务是其他任何单一功能机构所不能比拟的。博物馆有大批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藏品和标本,通过这些特有的文物标本,博物馆能够直观形象地反映社会历史、自然、科学技术和艺术传统。尽管近些年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相比欧美博物馆,国内博物馆界仍普遍将收藏和研究作为博物馆的首要功能。藏品是博物馆的物质基础,文物研究是理论基础,但教育功能却时常被边缘化。

事实上,在博物馆的这三大基本职能中,教育是在藏品和科研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一个博物馆存在的价值就在于有效地使藏品及其研究成果为社会公众服务,从而担负起引导人、教育人和塑造人的重任。美国博物馆协会在博物馆的定义中已把“教育”和“为公众服务”定为博物馆工作的中心,收藏则是完成教育与为公众服务的手段,收藏本身已不是目的。因此,教育才应该是博物馆的核心功能,它是博物馆工作的终极体现。

博物馆作为近现代的产物,其角色和地位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发生着变化。最初,博物馆只是为了满足王公贵族对奇珍异物的好奇心而建立的收藏机构,并不向一般的社会公众开放;从14世纪中叶至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许多欧洲国家先后出现了探仿古迹,搜集古物的热潮,大大扩大了博物馆的收藏;17世纪、18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掀起了“全民教育”的思潮;1792年法国“关于普遍建立公共教育的报告及法律草案”中,宣布包括博物馆在内的“国民教育为国家权利的当然义务”[1]。从此,社会教育和文化传播的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有效地为社会公众提供了信息、审美、休闲等多方面的体验。

目前,“博物馆教育” 这一概念有多种不同的定义。国际博协对博物馆教育的描述是:“博物馆应该抓住一切机会发展其作为教育资源为各阶层人群服务的职能……博物馆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吸引更多来自各个阶层、不同社区、地区以及团体的目标观众,并应该为一般社区、特殊人群及团体提供机会,支持其特殊的目标和政策”[2];美国首都博物馆的托马斯·福特认为:“所谓的博物馆教育就是让来博物馆的人自由参观、比较、提出问题、自己学习,而博物馆按照每个来馆者的需要、情趣,为其选择最适当的教育服务”[3];英国博物馆学家格林黑尔则认为,“博物馆本身就是一个教育机构,博物馆的所有活动都具有教育的目的,包括资料的收集、展览设计和产生、特殊活动以及教学会议的安排”[4]。虽然上述3 个定义各有侧重点,但是我们不难看出,对博物馆教育的界定越来越具体、明确,尤其是格林黑尔的定义已经涵盖了博物馆陈列展览、收藏与研究的主题。博物馆有着丰富的藏品和场馆资源,因此在举办教育活动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日渐形成成熟的博物馆教育模式。

2 博物馆教育活动的主动策划

尽管博物馆展览本身具有不可忽视的教育功能,但是由于博物馆的展览从最初的策划到最终完成,需要较长的周期,因而会产生一定的滞后性。同时,文物所生存的时间、空间、环境都与现实生活有较大差距,博物馆展览所要传达的信息在转化成为观众接收的信息过程中,往往会发生偏差、遗漏、误读。这些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噪音”都需要利用包括教育活动在内的方式予以消除或转化[5]。在充分结合教育理论研究与教育活动实践的基础上,定期、有计划地举办符合馆情特色和展览主题的教育活动,已成为很多博物馆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式。

事实上,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活动经历了一个从无意识的实施到主动策划的阶段。以笔者所在的广东省博物馆为例,自2010年新馆开馆以来,教育推广部的工作人员一直致力于打造“活力粤博”的教育活动品牌。然而,有一些活动并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预期效果,也没有让更多的公众所熟知,究其原因,是由于在活动初期没有做到全面构思,设计出特别合理可行的方案。因此,教育活动的策划显得尤为重要。策划可以使活动的各项目标特别明确,也有利于处理好内部以及群体之间的关系。

博物馆之所以被定性为教育机构,除了因为藏品和展品本身所具备的教育功能,更重要的原因是博物馆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求知、探索和思考的平台。因此,博物馆在策划教育活动时,必须充分考虑观众在体验、实践和探索等各种层面上的认知需求。

教育活动能否实现预期效果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包括预先进行合理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灵活调节以及活动结束后的及时总结。具体来讲,博物馆教育活动的举办包括以下5 个要素:(1)收集资料、调查分析与讨论,旨在为活动规划提供依据;(2)活动的规划设计,包括制定项目名称、目的、对象、内容、方式、场地、时间,参加的名额、报名的方式、协办单位、经费预算等;(3)活动前的准备,包括活动的宣传推广、接受观众报名、教育人员的训练、设备与场地的准备、活动的预演等;(4)活动的执行,包括报到、活动的前导、主体活动的进行、突发状况的处理、活动的结尾以及场地的清理与恢复;(5)活动的评量,对活动本身进行反省,了解活动优缺得失,为下次活动提供依据[6]。而对博物馆宣教人员来讲,在策划教育活动时,一定要有6 个意识:要有创新意识,但要防止即兴化与随意化;要有利用社会大资源的意识,争取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要有超前意识;要有把握时机的意识;要有学习与反思的意识以及要有量入为出的意识。

一项教育活动成功举办,从最初的策划,到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调配,到活动现场的管理,以及活动结束后的及时总结反馈,不仅需要博物馆内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与合作,还应当积极争取馆外丰富的社会资源。学校、媒体和兄弟文博单位都是博物馆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源。当今,博物馆教育依托其巨大的实物资源,已经逐步发展成为学校教育之外的第二教育系统,这是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代替的。青少年是博物馆观众的主体,是博物馆教育的主要对象。因此,博物馆在策划和实施教育活动的同时,必须要重视学校和教师的参与配合,大力推进“馆校结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博物馆教育最好的实践者、传播者,一个教师可以带动一批批学生。博物馆要积极实施“博物馆教师培训计划”,为教师提供各种资源,包括提供资料、教学方案、实物展示等的文化包,适合教师选修的课程、组织教师研习会,以及开展与教育基地学校合作,共同规划拓展性教学的方案都有多重功效——当学校教师掌握了利用博物馆的钥匙以后,博物馆的能量将被数十倍、数百倍地放大。

广东省博物馆非常注重对青少年的科普教育和文化传播活动,积极与广州市中小学校合作,先后与多家学校签订了共建协议书,联合学校教师,开发以文博为特色的校本课程和教材,努力为在校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知识、陶冶情操和社会实践的场所;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学目的,该馆特地成套购买教材,仔细研究,主动为中小学学校教育提供有针对性的实物性素材和展览等活动,努力满足各个学校在素质教育活动中的个性化特征。目前,大多数博物馆已结合自身特色和馆内外的资源策划、实施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活动。广东省博物馆的三大基本陈列展览之一“广东历史文化陈列”的潮汕民系部分,有专业人员现场操作示范如何剪潮州剪纸,观众亦可自己动手体验,这样既保存了文艺遗产,又使展览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文化教育活动规模也可大可小,对于国内大部分的中小型类博物馆来说,藏品资源贫乏、物力财力不足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他们的可持续发展。事实上,中小博物馆应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为博物馆汇聚社会教育资源,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虽然北京孔庙博物馆文物资源贫乏,但宣教人员牢牢抓住“孔子”这个无价的文化资源,举办了与之密切相关的各种活动。其中,最受欢迎的莫过于“小学生学古文活动”了,博物馆的老师利用馆内的展览与场地资源,教小观众学拜师学礼仪,受到家长和小朋友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赞扬;随着学生生源的渐渐增多,博物馆开始招收四年一届的国学专修班,成功打造出了该馆的文化品牌,也大大增加了孔庙博物馆的知名度。

3 博物馆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

通常来说,博物馆最基本的教育活动就是参观基本陈列。博物馆通过文物、标本的形象性和直观性作用于人们的大脑,以其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吸引观众,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但是很多博物馆的展览都很陈旧,多年不会改变。一个从形式到内容都已陈旧的陈列,激发不了观众的参观兴趣,教育作用更无从谈起。同时,由于博物馆中的陈列展览大多是静态的,馆内的文物标本与现实生活有很大不同,观众很难参观了解到展品的多方面内涵,因此,教育活动也就成了博物馆进行教育和文化传播的必要补充。博物馆教育是一次信息传播的过程,为实现传播的有效性,博物馆宣教人员必须立足于博物馆的藏品,通过展览和教育活动对博物馆的主题进行阐释,观众通过参观和参与获得一定的信息和体验。

首先是活动项目的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的准备一定要充分,预案一定要全面,要明确活动目标,选择适当形式的教育活动,编写活动策划方案。只有事先确立明确的目标以后的工作才是有效的。在策划与实施教育活动之前,博物馆要重视观众参观的需求和期待,对观众情况、观众心理等因素进行调研,收集相关信息、明确目标,以此来对教育活动的具体组织形式进行选择和确定。此外,博物馆要根据活动的主题与内容、观众的年龄、性别、职业、信仰及爱好等来确定目标观众群,教育活动的不同,所适应的观众群体也不同,所起到的效果也不相同。

在具体规划和落实教育项目的同时,博物馆还应注重活动策划书的撰写,它代表了一项活动从设想构思直至付诸实践的过程。一份完整的教育项目策划书应包含主题、预期目标、内容和形式、组织方式、实施保障、实施效果、活动评价等组成部分。策划书编写的过程,也是一项活动得以完善的过程,但一定要使主题明确、目标清楚,最忌讳中途改变方向,但中间的实践方法和具体步骤可灵活改变。策划书要有一个简明扼要的主题和上口的宣传口号,这样会更便于推广活动,利于观众记忆。如2012年中国文化遗产日的口号就是“文化遗产人人爱,有你参与更精彩”;北京农业博物馆则会每年暑期举办名为“碧水蓝天”夏令营的活动……

教育活动应有持久配套的方案,切忌虎头蛇尾,很多博物馆在举办完一项活动后,只用“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来进行总结概括,这就犯了“轰轰烈烈开幕,清清冷冷结束”的通病。反馈评估是信息反馈的环节,也是项目实施的最终阶段,评估是对选项目标的再检验,与前期宣传规划是相互对应的。评价因素包括博物馆策划、组织和实施的教育活动是否符合博物馆的主题和宗旨,是否满足了观众的需求,是否提供了最满意的服务,观众的学习效果是否实现了既定目标,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是否取得了预期的社会效应,还有哪些资源可以整合,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等。

4 结语

博物馆被视为终身学习的重要资源,应主动向社会公众推介博物馆的使用,配合藏品及展览主动策划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积极确立博物馆的教育理念。博物馆的角色也应从文物陈列大全、成果发布,转型为增进观众好奇与启迪探索感的文化舞台。博物馆要改变过去被动等待观众,逐步转变为主动邀请社会公众参与,并通过系统的、有计划的主题教育推广活动,将博物馆的各类资源最大限度呈现给公众,吸引更多的观众了解博物馆、走近博物馆。

猜你喜欢

策划博物馆活动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六小”活动
本刊特别策划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博物馆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本期策划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