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时代高校学生社团的立德树人功能

2020-01-02朱之兮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19期
关键词:树人立德高校学生

朱之兮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苏州 215006)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树人之本,莫如铸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1]“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立德树人、全方位立德树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近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发表了一份报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强调教育的“人文主义”,强调重视文化素养。这一报告的主导思想与“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不谋而合。

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以兴趣爱好和实践需求为桥梁自发形成的群众组织,因其覆盖面广泛,组织形式灵活,富有生机活力,同时普遍具有一定专业性和公益性,备受学生青睐。有调查显示,大一新生加入学生社团的比例超过80%,有90%以上的学生参加过学生社团活动[3]。学生参加社团活动,不仅能够拓展知识,强化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启迪思想,陶冶情操,完善素质。因而高校学生社团在成为第二课堂和校园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同时,也成了高校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阵地和渠道。因此,重视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深入分析研究高校学生社团的立德树人功能,是当前高校教育工作亟待重视的一项课题。

1 高校学生社团与立德树人的关系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教育必须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绝大多数高校学生社团的宗旨和目标,正与立德树人要求高度契合,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一方面,立德树人是高校学生社团的目标导向。立德树人,目的在于教育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立德就是“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明大德,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立场坚定,明辨是非,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守公德,就是要树立宗旨意识,报效祖国,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私德,就是要严于律己,慎独慎微,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树人就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时代新人最基本的素质是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拥有过硬的本领才干,富有强烈的担当精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4]这一要求对高校学生社团具有引领作用。当前,绝大多数优秀的高校学生社团正是秉持立德树人方向,在增长知识、强化能力、完善素质、提升品德上发挥积极作用,从而受到了学生广泛欢迎,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另一方面,高校学生社团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高校立德树人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很多方面,包括教学、管理、服务、文化等,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教育、熏陶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校园文化和第二课堂的载体作用尤其不容忽视。成为立德树人载体原则上应具备3 个条件,一是承载道德教育和价值导向信息;二是能够为教育主体提供实现路径;三是可以形成并促使教育主客体之间的互动。高校学生社团正是具备了这样3 个条件。学生社团类型多样,有理论学习类社团、科技类社团、公益类社团、兴趣类社团等,无论哪一种社团都以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同时活动内容和方式都比较丰富,为学生接受、内化并整合知识、能力、素养提供了有效渠道,学生在活动中交流互动、协同合作,使立德树人的内涵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某种意义上说,其立德树人作用比其他载体更为鲜活、显著和深入。

2 高校学生社团在立德树人中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入推进,高校学生社团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在立德树人、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不少社团立德树人功能并不凸显,其应有作用发挥并不充分,存在着诸多需要重视的问题。

(1)发展定位不明,思想引领明显不足。面对日益庞大且类型繁多的高校学生社团,学校在管理上力不从心,缺乏充分有效的指导和引导,加之社团自身定位不够明确,发展目标不够清晰,导致一些社团活动更多满足于“热闹”和“有影响”,出现弱化思想教育和道德教化的明显倾向,在实践中重视活动的知识性、实践性,忽视其应有的引导性和目的性,使其思想道德引领作用大打折扣。一些活动一味地追逐娱乐性、趣味性,淡化其应有的示范性、教育性,在形式与内容,甚至动机和成效上,与立德树人的目标导向和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向不相吻合。

(2)组织管理不善,制度建设亟待加强。高校学生社团要实现持续发展,必须有完善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作保障。但是,无论是从学校层面还是社团本身都存在管理上的欠缺。一方面,学校层面相关的管理制度,如社团审批制度、社团活动审批制度等都存在执行不力的状况,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第一课堂,往往忽视社团作为第二课堂在立德树人上的作用,放松了管理和指导;另一方面,社团自身普遍缺乏较为健全的制度规范,比如,社团发展中的长期规划、人员和活动评价考核制度、交流合作制度、激励表彰制度等。即便是绝大多数社团所具有的章程有时也形同虚设。缺乏系统完备的制度保障,必然影响社团的规范化建设,影响社团成员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的调整[5]。

(3)活动品质不高,价值导向存在欠缺。由于高校社团数量多,社团之间客观上存在“相互竞争”。一些社团为了提高其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将满足学生需要变成了迎合学生需要,甚至出现极端个性化、非审美化和非文明化的明显倾向。一些社团的活动与大学文化、大学精神相去甚远,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存在偏离。仅用一些娱乐性较强的活动迎合高校学生的兴趣爱好,缺少内涵,缺乏特色。一些社团活动谋划组织不到位,主题思想不鲜明,活动内容贫乏,组织形式单一,致使其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初衷受到影响。

(4)社团文化缺失,社团活动内涵不足。高校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社团理应注重培育和形成具有大学文化、大学精神内涵的社团文化。《大学》开宗明义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说,大学的宗旨在于使人弘扬优秀品德,在于使人破旧立新,在于使人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高校社团应以此为目标,以育德强能、创新创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己任,打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中心的文化内核。不仅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而且要推出有思想、有内涵的精品,形成自己独特的社团文化。但是,现实中绝大多数社团对文化建设并未高度重视,普遍没有形成社团的核心文化,极少推出思想内容深邃的活动精品。

3 新时代高校学生社团立德树人功能的实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在新时代,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重视其立德树人功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是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重要内容[6]。因此,基于上述存在的问题,必须结合新时代发展实际,结合学生社团实际,有针对性地深入分析研究,切实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1)科学定位,明晰发展目标。高校学生社团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成为第二课堂,与课堂教学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推进学校全方位育人格局,共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无论是哪一类社团都要明确这一定位,在社团章程中充分体现立德树人要求。同时,社团活动必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中心,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锻炼成才,有利于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学校在加强对学生社团的规范管理和具体指导的同时,要重视社团建设和发展的规划,为学生社团持续发展、科学发展创造条件。学生社团自身也要明确所担负的根本任务和未来发展方向,认真思考社团的宗旨和目标是什么、怎样把社团建设好发展好,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是什么等问题。要将科学的定位和明确的目标传达到每一个社团成员,从而凝聚全体成员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完成目标任务。

(2)搭建平台,加强对外交流。高校学生社团既要重视“相互竞争”,更要重视交流合作。不同社团的组织形式、工作内容、优势特色,以及发展目标都各有不同。由于相当比例的社团都与学科专业相联系,因而不同学校社团之间的差异更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就需要互相学习、加强交流,需要借鉴别人好的经验和做法,甚至需要整合资源,协同合作完成任务。因此,学校和学生社团联合会必须努力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加强校内、校际社团之间的交流。其内容可以包括:一是组织经验交流会,通过交流共享建设发展经验;二是构建人员交流机制,社团负责人或成员可交叉挂职锻炼,在不同岗位上开阔眼界,拓宽思维,提高组织管理和办事能力;三是以共同完成活动项目为载体,形成合作关系,提高活动项目质量,全力打造社团活动精品。通过以上措施,不断增强学生社团的发展能力,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最大化、最优化。

(3)完善制度,强化规范管理。社团的管理水平是决定其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管理制度是否完善和有效是衡量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规范的社团管理制度不仅体现其组织的严密性和条理性,更体现其发展的计划性。因此,学校要重视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管理制度,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予政策和条件支持,同时现有的社团审批制度、社团活动审批制度等也必须严格执行。社团自身更要重视制度建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每年制订年度计划,同时制订社团发展中长期规划;要重视加强人员和活动管理,建立人员和活动评价考核制度;要形成激励机制,奖优罚劣,制定和完善激励表彰制度等。建立了比较完善制度,关键还要抓好落实,真正实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

(4)聚焦重点,重视文化建设。高校社团及其所开展的活动,本身就是校园文化。优秀的学生社团,必然有其符合大学内涵以及大学文化、大学精神的社团文化。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社团文化建设,把它作为社团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社团的文化建设,应秉持5 个原则,一是方向性原则:坚持立德树人理念,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发展方向,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二是创新性原则:坚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激发创新潜能,做到社团文化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三是包容性原则:坚持海纳百川、兼收并蓄,以开放的胸怀兼取众长,实现社团文化交融发展。四是人本性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以服务学生为目标,最大限度地调动社团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五是协作性原则:强调团结协作,重视团队精神,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氛围。通过社团文化建设,实现社团文化育人的目标。

猜你喜欢

树人立德高校学生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用关怀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使命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