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让“人工智能”废了“传统技能”武功

2019-12-31汪代华

职工法律天地·上半月 2019年7期
关键词:研磨技工精度

汪代华

“技校以前的焊接专业改成了机器人焊接专业,学生懂得机器人编程知识,却连最基础的点焊都点不上。”在今年的两会上,东方电气(广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手工焊焊工白映玉代表带来了新建议——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将传统技能培训和自动化教学相结合。

来自企业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白映玉在两会上提出,“将传统技能培训和自动化教学相结合”,这个建议很好,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据说去年,白映玉代表被调到了企业的焊接培训中心,恰逢一批实习学生进厂,在见识过焊工新人的“本领”后,白映玉代表很忧虑。

她认为“现在的年轻新技工,动手实操能力弱”。觉得虽然技能人才培养需要适应现代化趋势,但无论设备多么智能,还是離不开人。“比如我们的机械加工,有很多需要数控、自动化操作,但它的刀具总是要靠人来磨。”白映玉代表举例说,“我常听我们的机加师傅说,现在的年轻人连刀具都磨不好。”

白映玉代表提出的这一问题具有普遍性。如今随着智能化发展,机械发展迅速,很多的产品生产都依赖于机器,这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表现。但是有了“人工智能”也不能忘记“传统技能”。“人工智能”给人们带来便捷,但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依赖和惰性。如今学传统手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就像有了电脑依赖结果离开电脑连钢笔字也不会写了一样,“有了媳妇忘了娘了”。

传统技能和传统技艺是历史和文化的载体,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工艺品种和技艺。有着悠久文化历史背景的技术、技能,还必须经过一定的深入研究学习才能掌握。有的是通过几代人努力总结出来的实践经验,是我国传统技能文化的宝贵财富。我们看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企业里的钳工师傅在平台上用手工研磨用铲刀铲出的“燕子花”特别好看,手工研磨的零部件精度超过机械生产的精度。我们看到,那些大国工匠,如“研磨大师”魏红权,手工研磨的零部件精度达头发丝的六十分之一,超过机械生产的精度;参与多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独创的研磨技术突破了机械加工瓶颈,魏红权在平凡的岗位上做最好的自己,让产品完美无瑕。

白映玉代表这个建议——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将传统技能培训和自动化教学相结合,值得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千万别让现代“人工智能”废了“传统技能”武功。很多大国工匠的传统技能、传统工艺是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

猜你喜欢

研磨技工精度
一种便携式研磨机
数控车床加工精度的工艺处理及优化试析
从技工到英雄
研磨垫使用寿命监测方法综述
近似边界精度信息熵的属性约简
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方法与预测精度
一种陶瓷制品用原料研磨搅拌装置
技工与专家
水轮发电机组镜板研磨技术探讨
浅谈技工院校UG/NX4.0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