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体育“研究型”名师培养模式的行动研究

2019-12-30张庆新陈雁飞潘建芬

体育教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研究型培养模式

张庆新 陈雁飞 潘建芬

摘  要:本文以2013-2019年第一至六批次北京市中小学体育名师发展工程中的11位名师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从基于现实需求的名师成长诊断、凸显研究主题的培养目标定位、标识成果驱动的培养内容设计、贯穿课例研究的培养方式选用等方面阐述北京市中小学体育“研究型”名师“双导师制”定制化培养的行动研究结果。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研究型名师;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9)12-0052-03

在全面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进程中,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过程中,在面对严峻挑战的新形势下,体育要充分发挥其特有的教育价值,要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现代化,要促进学生体育素养提升,需要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更需要有一批师德高尚、思想先进、视野开阔、善于研究、勇于创新,在各省市乃至全国有较高知名度、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名师队伍。北京教育学院自2013年启动首批北京市中小学体育名师发展工程至今,对北京市级11位六批次中小学体育名师进行专项培养,在设计理念上突出“研究”,提升名师的理论水平,体现培训设计的高目标;在导师配备上突出“双导师制”,实现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双提升;在培养方式上突出“定制化”,满足以学习者需求为导向的个性培养;在学习方式上突出构建新型“学习共同体”,促进名师与其带领的团队,以及培养团队共同成长。笔者将重点从名师成长诊断、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内容设计、培养方式选用等方面阐述北京市中小学体育“研究型”名师培养的行动研究成果。

一、基于现实需求的名师成长诊断

目前完成与在培养期间的北京市中小学体育名师共计11位,均是由北京市教委按照一定条件遴选出来的,具有高级职称,以及北京市级骨干教师或市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是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中的高端人才,分布在市区级中小学教学与教研、培训各个岗位,其基本信息如表1所述。

根据项目组前期调研与名师SWOT自我分析结果显示,11位体育名师均从事本职工作20年以上,三位教研员也拥有10年以上的体育教学经历,具有非常丰富的教学经验,有一定的专项背景与教科研成果积累;在学校担任着重要职务,承担着指导青年教师队伍的职责。在名师培养期间均处于经验丰富、精力充沛、易出成绩的阶段,是发挥承上启下作用的黄金年龄。多次参加过北京市级卓越教师培训,承担过骨干、新任教师培训,以及协同创新整校推进项目、专项教师培训的主讲教师角色。表现出爱岗敬业,在专业上有自己的创新意识与实践成果,有非常强烈的成长需求与发展欲望。但总体上属于实践型教师居多,教学科研能力相对较弱,缺乏类似于硕士论文撰写的科研训练过程,对于适合自己工作实际的教学研究活动处于独自摸索阶段;对自己的实践成果需要进一步系统梳理,缺乏系统化和深刻化自身的教学特色与教学思想,且在北京市的影响力还不够。

二、凸显研究主题的培养目标定位

针对名师成长诊断结果,北京市中小学体育名师发展工程以“研究引领、实践创新、能力提升”为理念,努力将名师培养成为掌握国际国内前沿理论,理解体育学科本质、运动项目本质、学生学习本质等基本问题,创造性地选用教学策略,在体育教学改革实践中具有较为突出的教学和研究能力,并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逐步推进学教研训一体化模式,注重从理念、方法、案例、实践、交流、互动,凝练、反思等多层面、多角度的“学、研、训、用”,助推培养对象成为在北京中小学体育教育领域具有较高影响和辐射作用的优秀名师。具体目标如下:

(一)微创结合的体育教学研究目标

主要呈现微创为追求、创新为转化,实现“人有我新、人深我精”的体育教学培养境界。通过“诊断—具象—行动—固化”四阶段培养,助推培养对象实现“2—1—1”标识性成果,即完成两节市区级公开课,每人完成1项课题研究和不少于1篇达到公开发表水平的研究论文。

(二)学用结合的教学特色形成目标

主要呈现以学为重点、以用为载体,实现“夯实理论、实践活用”的教学特色培养举措。采用主题式课例研究的方式,提升培养对象的教育实践智慧和教学创新能力,将研究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和教学实践成果,并能表达自己的教学特色。每人完成2节课堂实录及课例分析,并在全市做体现教学特色的观摩课或教学活动。

(三)带引结合的团队成长辐射目标

主要是呈现以带为核心、以引为途径,实现“研究引领、学术涵养”的研修体成长培养理念。培养对象将带领自身所构建的团队,完成校本教研或区域培训,并在一定范围内发挥辐射作用。每人完成1份立足区域培训或者校本教研团队的三年发展规划。

三、标识成果驱动的培养内容设计

北京市中小学体育名师培养时长为两年,如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共计集中面授200学时,一般情况下,隔周固定日活动1次,寒暑假安排自主研修与课题研究。分为“诊断—具象—行动—固化”四阶段,围绕不同主题和“2—1—1”标识性成果进行个性化培养,具体集中面授培养内容设计如表2所述。

四、贯穿培养过程的课例研究选用

北京市中小学体育名师培养方式包括理论学习、课题研究、个性指导、团队交流、实践磨炼、主题研讨、异地交流、学术研讨会或集体访学、组织全国或全市学术论坛或观摩课、带领团队进行校本教研或区域培训、研究成果发表等多种方式。在名师培养过程中,基于学员体育教学真问题的选题、研究、论证的课题研究成为重点,而主题式课例研究成为贯穿培养始终,串联上述培养方式的主线,具体的实施过程与方法包括以下几点。

(一)组建“2+1+1+N”专业的学习共同体

北京市中小学体育名师配有学术导师和实践导师,学术导师为北京教育学院的正高级教授或是具有博士学历的副高级教授,实践导师为中小学一线特级教师。每批工作室2~3人,有的名师是市级、区级教研员,或是教研组长,带领本区或是本校若干教师参与研究。每批工作室配有1名副高级教授的学术助理。这样由双导师、学术助理、体育名师、名师同事等组成了“2+1+1+N”学习共同体,为开展主题式课例研究奠定了很好的组织基础,能较为稳定有效地共同深入到课堂教学中进行备课、实践和研讨。

(二)确定“课题+课例”一体的研究主题

北京市中小学体育名师每人都要完成一项课题研究,而他们最擅长的是基于体育教学工作的真实问题研究。名师可将课题研究作为课例研究的顶层设计逐步推进,将课题研究主题分解和细化得出更加具体的课例研究主题,同时在每个研究主题下面又可以选择多个课例作为支撑,进而将课题研究和课例研究有机整合为统一体。通过课例研究主题将学习共同体成员凝聚在一起,集思广益,深度思考和分析,共同出谋划策解决问题,具体研究主题如表3所述。

(三)选用“同一主题+内容”多元的研究方式

北京市中小学体育名师每人可选择2~3个合适的课例作为研究载体,基于同一主题选用以下三种方式的课例研究:“同一内容+同一教师+连续改进”“同一内容+不同教师+接力改进”“同一内容+不同教师+异课比较”。每位名师制作或指导其他教师完成,体现名师研究成果和教学特色的2节课堂实录与课例分析,并在市级及以上平台做观摩展示课。

(四)开展“分阶段+多轮次”扎实的教学研究

北京市中小学体育名师在培养期间分阶段开展多轮次的教学实践研究,学习共同体进行学生学习调研(必要时还要进行文献调研),开展集体备课并进行教学实践、教学观摩和教学研讨。

(五)呈现“文字+视频+讲座”固化的研究成果

开展教学反思、改进和总结,收集数据、分析效果、总结经验,最终形成书面的课例研究报告或者课例研究论文,如表4所述。在此基础上完成课题研究报告以及能够公开发表的1篇专业论文,完成体现名师研究成果的专题讲座的PPT和文稿,在学术论坛、市级以上培训中进行分享。

综上所述,强化科研能力一直是北京市中小学体育名师发展工程的重要工作內容和目标。基于中小学体育“研究型”名师培养模式的行动研究,对于名师自身研究能力提升是全面的,影响是深远的,从选题确定、问卷设计、方法运用、实验推进、数据处理、研究分析、成文撰写等方面进行“手把手、一对一”的指导,同时邀请北师大、北体大、首体院等相关知名专家进行高度引领,每位名师切实提升科研素养,实现由学校体育科研“游击队”向“正规军”的转变。在项目组的精心指导和学习共同体的协作下,每位名师在原有基础上对自身教学实践成果经过主题式课例研究的“针对性、多方位”打磨,系统梳理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标识性成果,实现“实践型教师”向“复合型教师”的转变。在项目组搭建的更为高端的发展平台中,每位名师能够展示其教学风采,扩大专业影响力,增强专业发展信心,实现由领任务、完成任务的“士官”到能够独当一面、承担起带动区域教师发展和学科发展的“军官”角色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林楠.课例研究对小学体育教师反思的影响:基于“实践表象”框架的分析[J].浙江体育科学,2019,41(05):53-61.

[2]王永红.促进“五个转化”,实现课例研究的价值[J].中国教师,2019(07):47-49.

[3]赵德成.教师成为研究者:基于课例研究的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14,26(01):75-80.

[4]王荣生,高晶.“课例研究”:本土经验及多种形态(上)[J].教育发展研究,2012,32(08):31-36.

猜你喜欢

中小学体育研究型培养模式
研究型教学在职业院校的应用困境及原因探析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小学数学单元研究型整合学习的探究
基于研究型大学视角下数学课程学习初探
试论农村中小学体育课融入健美操教学的可行性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力培养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