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中学

2019-12-30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9年34期
关键词:需谨慎视野君子

学校简介:北京中学以“世界因我更美好”为校训,崇尚“和而不同,乐在其中”的校风,以“享幸福人生,做中华栋梁”为培养目标,遵循“国际化、现代化、高品质”的办学定位,努力构建符合现代教育观念的新型教育模式,探索素质教育实施和国际化办学的有效路径,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全面而个性化发展的学生,致力于办成一所具有北京风格、中国气质与世界胸怀的现代学校。

教师简介:肖中,特级教师,长期担任文理科实验班语文教学工作。擅长阅读和写作教学,对高考作文方向研究颇深。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①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心既知有善知有恶而不能实用其力,以为善去恶, 则谓之自欺。方寸之自欺与否,盖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故《大学》之“诚意”章, 两言慎独。——清末重臣曾国藩

②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祸流于滔天。——宋代思想家 程颐

③以小善为无益,以小恶为无伤,凡此皆非所以安身崇德也。——宋代王安石《致一论》

古人历来重视品德修养,也提出了不少“修身”方法。“慎”是中国古代修身、处世很 重要的一种智慧。以上三则名言分别从“慎独”“慎初”“慎微”三个角度阐述了修身的要义。 读懂古人“慎”的智慧,人生自然能从容不迫。

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生活,以“慎独·慎初·慎微”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的议论文。

例文

慎独·慎初·慎微

□北京中学 蒋芊蔚

“慎独”“慎初”“慎微”这三个概念分别出自古人的三句话:“君子慎其独也”,“君子慎初,圣人存戒”和“慎微防萌,以断其邪”。其意义分别为独处时需谨慎、事情开头时需谨慎和小节处需谨慎。这三者在古代是圣贤君子的修身之道,而对于我们学生而言,它们更是取得学业成就,塑造个人品格的重要途径,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慎”中“慎独”为首。慎独是一个人自觉性和意志力的体现。有些人认为只要不让别人看到自己违反规则便无伤大雅,于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便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久而久之,对规则的敬畏之心逐渐磨灭,便很难不在大众面前暴露出自己的真实面目。因此,抱有慎独的态度是为了让我们一以贯之,养成自律的习惯。有了自我约束的保障,才能把想法付诸行动,才能把理想变为现实。“举头三尺有神灵”,说的就是“慎独”的道理。

有了严于律己的态度,还要有“慎初”这种重要的方法。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走好了第一步,往往能够找到正确的方向,坚定信心,今后的努力便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慎初”也教导我们三思而后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切忌意气用事,不犯鲁莽导致的错误,避免“早知今日事,悔不慎当初”的结果,它把握着事物的源头,为我们走向成功之路奠定了基础。

掌握了方法之后,还要具备“慎微”的视野。在知识的学习上,应该见微知著,以小见大,以此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在道德层面上则必须防微杜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如此日积月累,才能“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这是修身过程中延续最久的,也是最能体现出人与人之间差距的一部分,所谓“细节之处见成败”便由此而来。

想要做到“慎独”“慎初”“慎微”,就应该抱有自觉的态度,掌握先思后行、事事规划的方法,开拓多个角度的视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必然能够走上君子圣贤之道,锤炼出良好的品格,培养优秀的习惯。以慎独为态度,以慎初为方法,以慎微为切入角度,生活中的许多难题将迎刃而解,君子之心也就可以修成了。

评点:文章亮点有三:一是作者对“三慎”的概念解说到位,开篇通过古人话语引出该组概念,并对此的意义和作用做了清晰的界定,观点就此得以明确;二是结构合理,作者将概念和观点明确后,接着分别从“态度、方法、视野”三个维度对“三慎”进行了逐个分析、论证,三者关系有机统一,条分缕析,逻辑清晰;三是语言精简,引用恰当,在遣词造句,谋篇裁剪上特别讲究,详略得当。不足之处,论据单一。全文只有引用,显得单调,另外对“慎微”以“视野”来统领,稍显不足。

(编辑:李跃)

猜你喜欢

需谨慎视野君子
玉、水、兰:君子的三种譬喻
居· 视野
君子无所争
秦朝有风险,穿越需谨慎
有君子之道四焉
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
《无理之人》:教授很危险 恋爱需谨慎
真相
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