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材料作文“家国”导写

2019-12-30王高平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9年34期
关键词:同根家国国家

王高平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①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②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③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④每个人的“当前”,不但包括他个人“过去”的投影,而且是整个民族的“过去”的投影。历史对于个人并不是点缀的饰物,而是实用的、不能或缺的生活基础。——费孝通《乡土中国》

⑤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缅怀漫漫岁月,凝聚缕缕遐想。——《中华世纪坛序》

⑥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国是荣誉的毅力,家是幸福的洋溢……国与家连在一起,创造地球的奇迹。——歌曲《国家》

通过对国家与个人关系的理解,你有怎样的感悟与认识?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写作指导

六则材料对从先秦时期的经典言论到今天的流行歌曲歌词等思想性较高的文字均有所摘取,分别表现为——以国家、天下为己任的决心;利国家、薄个体的行为;穷亦心系国家的壮志;强化家国认同、民族记忆的思想认知;国家自豪感与民族自信心的增强;家国一体、荣辱与共的价值观导向等,要写好本次作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国家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个人奋斗与成长对国家建设的重要影响。

3.深刻阐明国家与个人之间的辩证关系,需要注意的是,行文中要根植“国荣我荣,国衰我耻”与“我强国强,我弱国衰”这样的家国一体理念。

无论哪种立意均不可以孤立地谈国家或个人,也就是说,写个人要注意把国家当作依托,写国家应把个人当作国家发展的关键要素,二者缺一不可。

【参考题目】家国同心,荣辱与共;民强则国强,国强则民安;青年不怠,国家不衰。

例文

家国同根,根根相连

□辽宁省大石桥市高级中学  张文怡

常言道:沃土有良树,根深出大果。国家之于我们,就像土壤之于大树。

贫瘠的土壤长不成大树,动荡的国度给不了幸福。

曾几何时,中东——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和平又富庶,如今,已成人间炼狱。此时此刻,仍硝烟弥漫,黄沙飞舞,远处隆隆的枪炮声接连在耳畔响起,身处和平国度里的我们难以想象,工业文明极度发达的今天,某些地方竟然还会国破家亡,死尸横陈……

逃,挂着“难民”的身份证出逃,带着生死未卜的期待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少数幸运的,如同电影《何以为家》中的主人公赞恩,忍饥挨饿,于夹缝中生存,终能留得一口气;不幸的大多数,不知乘坐的小船会在何时搁浅,不知会不会如小男孩艾兰一般长眠于那片金灿灿的海岸……

这,是生活在苦海地区人们的真实写照,此时此刻,何以为国?何以为家?

没有强大与安定的国家作为后盾,华夏大地曾经的遭遇不也如此么?

作为中国人,我们必须牢记家国同根的时代主题,也必须认识到,无论是个人还是每一个小家,其所谓的岁月静好都是建立在强大祖国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国家强大了,才有我们每个人幸福的小家;只有国土太平了,我们才有机会展现灿烂的笑脸!

家国同根,我们要以国为家,要心系国家命运,永远担负起为国分忧、振兴国家的使命!

且看,陆放翁居低贱之位,处江湖之远,于敝室之中,在病榻之上,仍心念国家,未敢忘国……

闭上眼睛,此刻,我又仿佛看到,虎门要塞,关天培誓死斩英寇,壮烈殉国;我仿佛听见,五四青年在红橘绿柳旁高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我仿佛触到了天安门广场那凝聚无数烈士鲜血与荣耀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我仿佛感受到脚下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里奔腾不息的血液,氤氲着家与国的芳香。

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永恒不变的是那颗念国顾家的赤子之心。家国情怀,历久不衰,代代相传,如今,复兴中华的接力棒已然到了我们手中,我们更应乘风破浪,砥砺前行,以不怠之青春,建不衰之国家!

家国同根,同根同命运!

所以,吾等奋勇前进,以国为家!

所以,我们忘我无我,不负国家!

评点:文章立意高远,“国泰则民安,民强则国盛”的家国一体理念贯穿全文;结构安排上,以新颖的比喻导入,用恶劣的国家局势對国民的影响造势,强调国家完整、强大对于国民安宁、幸福的重要作用,再以过渡句转入对于文章主题的论证上来,层层推进,结尾呼吁、扣题,严丝合缝;采用类比导入、反面迁移、事例勾勒、道理与排比论证等技巧,既吸引读者,强化说理,又增强语势,充实情感;中外、古今等素材信手拈来,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编辑:于智博)

猜你喜欢

同根家国国家
千年银杏八树同根
家国两相依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把国家“租”出去
略谈“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