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材料作文“不同时代的青年”写作指导

2019-12-30王红心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9年34期
关键词:二十世纪青年人祖国

王红心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抗日战争时期,青年流行“到延安去”“到抗日的前线去”“到敌人的后方去”。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青年流行“到边疆去”。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青年流行“到农村去”“到军营去”。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青年流行“到夜校去”。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青年流行“到特区去”“到国外去”。

到了二十一世纪初,青年流行“到北上广去”。

每个时代的热血青年都有自己的追求和向往,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写作指导

首先,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解读材料。

国家民族危亡时刻,青年人拿起武器,保卫祖国。是抛头颅洒热血,为报国耻身先死,重整河山待后生的爱国情。

新中国刚成立,青年人到最艰苦、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设祖国。

青年人响应党和毛主席的号召,到农村的“广阔天地”中,大有作为,到军营的大熔炉中,磨练、锻造自我。

改革开放初期,青年人渴求知识,希望提升自我。

青年人投身改革开放的大潮,在经济特区创业、发展,开拓进取,搏击风浪,到国外去开阔眼界、学习经验。

跨入新世纪,青年人希望到发达的一线城市奋斗拼搏,寻找机会,谋求发展,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

其次,求同,提炼观点。祖国哪里需要就去哪里,哪里能实现自身价值就去哪里,将自己的青春和祖国的命运结合在一起,融入时代的潮流,融入祖国的建设中去。一言以蔽之: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材料的核心是:每个时代的青年都有自己的追求和向往,每个时代青年流行的追求都带有所处时代的特点,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

再次,注意题目中的“热血”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指为正义事业而献身的热情,例如:满腔热血,热血男儿,热血沸腾。对材料宜持肯定态度。“每个时代的热血青年都有自己的追求和向往”,很显然是赞同这些选择。

最后,本次作文围绕“每个时代的青年都有自己的追求和向往”,来谈“保卫祖国”“建设祖国”“提升自我”“追求自我價值的实现”“个人价值的实现和时代需求、国家命运前途相统一”等皆可。在论述过程中要抓住“时代”和“青年的追求和向往”这两个关键词语来谈。可以综合整个材料来谈,也可以以其中一个或几个时代的现象为主来谈。对材料中给出的“青年流行‘到国外去‘到北上广去”等,可以持肯定态度,也可以做辩证分析。关键看学生讲的道理是否令人信服,是否符合主流价值观。

异构作文

将青春梦想,嵌入祖国画卷

(引、议、例、联、结式结构)

□一考生

【引】“未惜头颅新故国,甘洒热血沃中华”,抗战时期,无数热血青年投笔从戎,到延安去,到前线去,到敌人的后方去。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根筷子也发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无数热血青年建设边疆,把北大荒变成如今的北大仓。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妆爱武装”,“庭院里长不出千里马,花盆里长不出万年松”,六七十年代,无数热血青年到军营、到农村的大熔炉历练成长。

“小岗破冰,深圳试水,海南弄潮,浦东逐浪,雄安扬波”,无数热血青年投入改革开放的大潮,开拓进取,勇立潮头。

……

【议】世上有一朵最美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青年人若想绽放出最美的青春之花,必须要有自己的追求与向往,而这追求应顺应时代的要求,将个人的理想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在一起,将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联】国之所需,吾辈所向。一个人的情怀,不应只有自我,更应该有家国。个人与国家应该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命相依。祖国的需要,才是我们前进的方向。鲁迅,弃医从文领呐喊,笔耕大野,胸怀日月光和热;墨洒长河,夜渡春秋慨而慷!丁玲,离开物质丰饶、条件优渥的南方都市,到荒凉贫瘠的陕北苏区,换下长裙,穿上土灰色军装,手中的笔不再伤春悲秋、婉约悠扬,而是洋溢着革命的激情与锋芒!林徽因,舍去彩虹,舍去星辰,同梁思成踏上一程又一程,颠沛不息,为了祖国的建筑事业辛劳一生!

【议论升华】无论是在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还是百废待兴的建国初年,无论是改革开放的昨日还是春色满园的今天,为了国家和人民,无数青年心中无小我,一心为中华。他们或投笔从戎,为了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或放弃优厚的待遇,来到漠北黄沙,献身国防事业;或来到科研院所,皓首穷经,只为强国有我;或来到田间地头、基层一线,扶贫攻坚,心系苍生……我是祖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我是祖国一片瓦,哪里需要哪里码。一代代热血青年一片丹心许报国,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层密码。正是他们的不朽情怀,将自己的生命盛放在了大地长天、远山沧海。从这里,我看到了赵一曼的坚贞,刘胡兰的勇敢,钱学森的赤诚,焦裕禄的奉献,刘明桢的刻苦,秦玥飞的执着,王继才的忘我……

【结】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将青春梦想嵌入祖国长卷,方能描绘出更加如画的江山!

将青春梦想,嵌入祖国画卷

(对照式结构)

□一考生

【引】“未惜头颅新故国,甘洒热血沃中华”,抗战时期,无数热血青年投笔从戎,到延安去,到前线去。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根筷子也发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无数热血青年建设边疆,把北大荒变成如今的北大仓。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妆爱武装”,“庭院里练不出千里马,花盆里长不出万年松”,六七十年代,无数热血青年、到农村的大熔炉历练成长。

“小岗破冰,深圳试水,海南弄潮,浦东逐浪,雄安扬波”,无数热血青年投入改革开放的大潮,开拓进取,勇立潮头。

……

【议】世上有一朵最美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青年人若想绽放出最美的青春之花,必须要有自己的追求与向往,而这追求应顺应时代的要求,将个人的理想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在一起,将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正面】国之所需,吾辈所向。一个人的情怀,不应只有自我,更应该有家国。个人与国家应该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命相依。祖国的需要,才是我们前进的方向。鲁迅,弃医从文领呐喊,笔耕大野,胸怀日月光和热;墨洒长河,夜渡春秋慨而慷!丁玲,离开物质丰饶、条件优渥的南方都市,到荒凉贫瘠的陕北苏区,换下长裙,穿上土灰色军装,手中的笔不再伤春悲秋、婉约悠扬,而是洋溢着革命的激情与锋芒!林徽因,舍去彩虹,舍去星辰,同梁思成踏上一程又一程,颠沛不息,为了祖国的建筑事业辛劳一生!

一代代热血青年一片丹心许国,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层密码。正是他们的不朽情怀,将自己的生命盛放在了大地长天、远山沧海。从这里,我看到了赵一曼的坚贞,刘胡兰的勇敢,钱学森的赤诚,焦裕禄的奉献,刘明桢的刻苦,秦玥飞的执着,王继才的忘我……

【反面】然而,也有一些人却是心中无国,只有自我。他们不去考量祖国的前途与命运,不与国家的需要结合,亦不听从时代的召唤。同样是战火纷飞的年代,周作人只知玩弄字画古董,张爱玲躲进小楼书写着白流苏们的爱情,张恨水倾情描摹着鸳鸯蝴蝶梦;到而今,有些青年出国就是为了镀金,就业只考虑北上广深,考名校也是为了挣大钱,他们用生活是否光鲜来衡量人生,所谓的理想就是金钱利益。

【升华总结】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做法,着实应该摒弃。人之为人,不应只追求一己之安逸,只关注个人之发展,因为我们的国家还有贫困的劳苦大众等着我们去帮扶,还有贫瘠的土地等着我们去开发,还有核心技术等着我们去突破……时代召唤,吾辈所向,国家需要,吾辈所向!让青春与时代与祖国同频共振,同音共鸣。

【结】壮丽青春秀美景,广阔天地绽芳华。将青春梦想嵌入祖国长卷,方能描绘出更加美丽的江山!

(编辑:于智博)

猜你喜欢

二十世纪青年人祖国
让更多青年人与博物馆实现“双向奔赴”
浅谈二十世纪新具象艺术与洛佩斯
我和我的祖国
对祖国唱出爱
我和我的祖国
青年人痤疮的发病特点及治疗分析
《中国的一日》所见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日常生活
我爱我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