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序观察景物,抓住动态变化

2019-12-30秦陈

作文评点报·小学五、六年级 2019年45期
关键词:渔舟即景春夏秋冬

秦陈

朝阳喷薄而出,夕阳缓缓西沉;林中百鸟争鸣,园中鲜花怒放……大自然的变化让我们感受到世界的奇妙和美好。

请以“      即景”为题,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重点观察景物的变化,写下观察所得。根据自己的观察对象,把题目补充完整,如“雨中即景”“日落即景”“田野即景”“窗外即景”。写好以后读一读,看看是不是写出了景物的变化,对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修改。

【写作指导】

?筝整体感知

即景,指眼前的景物。这次习作需要我们调动自己的感官,与景物充分接触,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

?筝写作技巧

1.有序观察。观察的时候要有序,时间在推移,空间在变化,目之所及皆要留心。

(1)时间顺序。可以按照观察的先后顺序,将不同时间看到的景物描绘出来;还可以按照景物在不同时间的不同特点来写,如按春夏秋冬、早中晚等进行记录。如《四季之美》一文,作者清少纳言就是以春夏秋冬的四季轮换为序,分别绘出了四季中最美的时光。

(2)空间顺序。可以采用移步换景法,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不断变化,不断展现新画面;还可以采用定点观察法,站在一个固定的地点,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远到近等顺序,有条理地描绘出所见之景。

2.注意变化。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景物也在发生着变化。这种动态的变化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景物自身发生变化。如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就是因为月亮有定期的月相循环,所以在观测者的眼中会形成盈亏的变化。二是受外来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化。如王维的《山居秋暝》一诗就观察到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景象。竹为何而喧?因为浣女归来。莲为何而动?因为渔舟自上游而下。

3.借景抒情。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如能适当地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以有情之眼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描绘景物,让情景交融,写出的文字就会更有感染力,真正做到文质兼美。如贾平凹在《月迹》一文中借助月亮寄托了对于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那么,借景抒情有什么要注意的呢?首先,必须要有真情实感。不管想要寄寓何种心境,都要感情真实、抒情自然,“润物细无声”是我们追求的境界。其次,选择合适的景物载体。境由心生,如果在心情抑郁时描写群芳争艳就不合时宜,同理在心情愉悅时选择凄风苦雨也不合适。景与情应一致,做到情景相应,情因景生。

猜你喜欢

渔舟即景春夏秋冬
题画二首
即景
清平乐·祈愿
西江月·清秋
书法
妈妈的照片
晚春即景
春夏秋冬
雪中即景
雨中即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