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由还是分数?你选择哪一个?

2019-12-30李植霖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34期
关键词:存在主义人本主义

李植霖

〔关键词〕存在主义;人本主义;价值选择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34-0078-02

“唯考试论”已经被批判了许多年,“素质教育”也被提倡了很多年,可是,时至今日,我们的教育制度、教育体系和教育手段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围着考试转,以考取高分作为教育的惟一目标和终极目标。这在基础教育阶段尤甚。

这种“以分论教”的价值取向本质上是对教育的本末倒置。教育的目的是能力的提升,分数只是外部指标,何况任何一种考试的分数并不能全面说明学生的能力状况。

即使在这样尴尬的现状面前,还是有很多的学校领导要求学校心理教师多多辅导学生,目的就是获取高分、“考得更好一点”。

作為学校的心理教师,你会怎样选择?是顺从领导的期望,竭力帮助学生的分数“高一点、再高一点”,还是从尊重生命出发,为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把分数放到该放的地方去?

我认为,无论是对人对己还是放眼长远,都应选择后者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

如果你顺从领导的期望,“帮助”学生围着分数转,这是“术”而不是“道”。一门心思去钻研各种拿分的技巧,而不是着眼于人格的发展,去开阔自己的视野、扩大自己的心胸、提高自己的站位,这样的技巧终究是“小聪明”,这种“小聪明”的导向结果就是投机性的增强。“人间正道是沧桑”,人的成功是靠体察大势、顺天应人造就的,其中会遇到很多细小的得失。如果我们培养的导向是引导学生关注每一次月考的分数升降、排名前后,无疑是人为地给他们原本晴朗的天空布上了乌云,每一次的敲打无疑是把他们的完整天性敲击出无数的裂缝,原本的安全感遭到破坏,变得患得患失,稍有风吹草动就忧患不已,让他们原本安然的小船变得如同在惊涛骇浪里一般。

这种对外在评价的追求使得你不再是你自己,学生们也不再是他们自己,因为你自己和学生自己的内心声音已经被淹没在对别人期望的追逐里了。

当你听不到自己内心的声音,你就失去了内在的力量,如同漩涡里的一片树叶一样,除了被外界的水流冲击、旋转,别无其他。被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是如此。

“风物长宜放眼量”,为了让学生能抵抗住将来的大风大浪(社会变革、失业、离婚、丧子、丧母……),我们应该尊重生命的自然规律,为他们提供自由的空间,相信他们有向上和向善的意愿,让他们在自由里自我实现。

弗洛姆认为“真正的理想绝不是某种居于个人之上的神秘力量,它是无条件肯定自我的一种有力表现。凡是违反肯定自我这一原则的任何理想,都被证明并不是一种理想,而只是一种病态的目标”。现在这种围着考试转的行为就是视分数为“理想”,本身就是对学生存在的一种否定,因为表面上的要求“你还要再提高你的分数”的潜台词是“你是不够好的”“你是有缺陷的”(你的数学不够好,你的英语太烂,等等)。这种对外界目标的追求不是对人存在自身价值的肯定,不是发自内心的自我实现的动力行为,因此,这种行动本身不是人本主义的,而是短视的、投机的,也是不健康的。

弗洛姆指出“意志是自由自在的,人实现了他的意志,也等于实现了他自己,而这种自我实现对个人来说是一种最大的满足”。

“现代人生活在这样一种错觉之下:他似乎很明白自己的追求,但事实上他追求的,不过是别人期望他去追求的东西罢了。”

“人类的一切热情(无论‘好的还是‘坏的)都是因他想使生命有意义。必须让他找到一条新的道路,让他能激发‘促进生命的热情,让他比以前更感觉到生命活力与人格完整,让他觉得活得更有意义。这是惟一的道路。否则,你固然可以把他驯服,却永远不能把他治愈。”

曾经就有个女生在学校考试很差,属于“后进生”的类别,可是她擅长和人聊天,后来成了一名销售人员,在深圳月薪两万元。这种不被现行考试制度认可却在现实社会中展示自己才华的例子不在少数。这充分说明了我们现行的教育制度在侧重认知记忆能力的同时,并没有检测出人的全部能力,甚至是遗漏了人的很多能力。如果一味地要求全部的学生都要在认知记忆能力上拔尖,无疑是错误的。如果因为学生并不擅长认知记忆而指责他、打击他,更是对学生的摧残。

即使他并不擅长现行教育制度下的考试,起码他还有完整的人格,还有没有受到破坏的自信和潜能,在不久的将来,他定能在社会这个汪洋大海中找到自己的航向,实现自己的价值。这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理想”所在,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选择。

一时的升降得失并不要紧,要紧的是在人生中的自我掌控感和心理稳定性,这是保证人们安然渡过各种天灾人祸的重要因素。让人性自由,这也正是存在主义心理学的真谛所在。把人的存在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和出发点,尊重人的自由、注重以人为中心的存在和现实人生,这就是我们的使命。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南昌,330000)

编辑/刘永胜 终校/刘 芳

猜你喜欢

存在主义人本主义
存在主义美学视野中的《罪与罚》
人本主义视角下以集体为中心的班级管理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对项目化学习的发展意义
卡夫卡作品中的黑色幽默创作手法
对待中职学生的人本主义教育观
科学管理理论和人本主义思想在某互联网公司的运用
论电影《筋疲力尽》中的艺术创新
伍迪?艾伦电影的存在主义特色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及其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