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徐荣谦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用药规律研究

2019-12-30靳晓霞王双玲

中国民间疗法 2019年19期
关键词:少阳医案学说

靳晓霞,王双玲

,李 晶,李园白,李 妍,邵海悦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100700)

徐荣谦教授为全国第5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4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在深度剖析小儿生理特点与病理特点的基础上,把小儿“纯阳”和“稚阴稚阳”建立在对立统一的“少阳学说”中,认为“少阳为枢”是少阳学说的理论核心,并对刘弼臣教授“少阳学说”基础理论做了深入阐述与发展。临床中以此学说为指导,调整治法和用药,在小儿疾病的诊治中发挥了较好疗效。

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RRTI)是儿科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是指1年内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次数增多,超过了一定范围,又称为“易感儿”[1]。据统计,目前国内在儿科门诊中,呼吸道感染患儿占80%,其中约30%的患儿为RRTI[2]。因其反复发病,病程较长,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3]。西医对小儿RRTI的病因机制阐述尚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是机体抵抗力下降所致,常见的原因有先天性免疫缺陷、营养不良、护理不当等[4-5]。现代研究表明,中医体质与小儿RRTI的诱发因素、感邪性质、发病表现、疾病转归等存在密切关系,临床如能提高RRTI患儿体质辨识的准确性,从辨体调养、辨体论治多个环节入手,可进一步提高防治效果[6]。

笔者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对徐荣谦教授门诊医案进行整理,分析其临床治疗的用药特点及规律,将结果与其临床经验互相结合,从用药角度探讨其从少阳论治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学术思想。

1 研究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8月徐荣谦教授门诊医案89份,共计231诊次的医案信息,具体内容包括一般资料、临床诊断、治法、具体方药。

1.2 纳入标准 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完整;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明确;治则治法、处方方药齐全。

1.3 排除标准 临床资料不完整;治法、处方方药不完整。

1.4 数据分析 使用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科学数据研究室研发的中医诊疗大数据智能分析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和数据挖掘,对先行导入的年龄、临床症状、治则治法、用药进行数据预处理,运用数据分析中的定制关联分析进行数据挖掘分析。

2 结果

本研究纳入医案89例,共计231诊次,年龄最小者<1岁,最大者为14岁,平均年龄7.59岁,其中男61例(68.5%),女28例(31.5%)。

2.1 单味药 所有医案中,共使用药物116味,其中单味药使用频率≥50次的中药有27种,排名前5位的分别为甜菊叶、黄芩片、芦根、炙甘草、北柴胡。见表1。

表1 高频单味药物频次分析(次)

2.2 药物组合 对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可得到各单味药之间的配伍关系,其中北柴胡-黄芩片关联度最高。见表2。

表2 高频药物组合频次分析

3 讨论

RRTI没有相对应的中医病名,其中“体虚感冒”“虚人感冒”等与本病较为接近。古今医家在本病的诊治方面均重视增强患儿体质[7]。现代医学认为,RRTI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免疫功能异常是发病的重要因素,RRTI患儿体质分型与免疫功能存在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中医体质与RRTI发病存在相关性。中医认为RRTI患儿虚实夹杂者居多,正消邪长是导致小儿RRTI发病的关键,因此辨明患儿体质有助于判断病邪从化和转归的倾向性,在治疗时可洞察先机,既病防变。RRTI发作期治疗时可视具体情况在原方基础上适当加入调理体质的药物,可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减少疾病传变[6]。

徐荣谦教授根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认为小儿阴阳平衡是阳气占主导地位的阴阳平衡,故把“纯阳”和“稚阴稚阴”建立在对立统一的“少阳学说”之中。“少儿体禀少阳”源于明·万全所著《育婴秘诀·五脏证治部论》:“春乃少阳之气,万物之所以发生者也。小儿初生日芽儿者,谓如草木之芽,受气初生,其气方盛,亦少阳之气方长未已。”少阳在天象征东方,季节象征春季,在人体象征少火,少火即为人体生命之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少火生气。”意为小儿初生如草木方萌,弱小但生机蓬勃,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因此,少阳既包括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一面,也包含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一面。《幼科发挥·五脏虚实补泻之法令》曰:“肝常有余……盖肝乃少阳之气,儿之初生,如木方萌,乃少阳生长之气,以渐而壮,故有余也。”肝主少阳之气,为有余之脏,故小儿常肝有余。徐荣谦教授从少阳论治疾病,强调小儿生长发育是处于以阳气为主导的连续的螺旋式上升状态的阴阳平衡,其不断更迭和替换构成了小儿生长发育的全过程。这种以阳气为主导的阴阳平衡,是通过阳气的升发、枢转、变化带动阴液的生发、枢转和变化,即少阳为枢。从少阳论治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是通过和解舒达少阳阳气为主,平衡机体阴阳,调整儿童少阳为枢的正常运转,促使阴平阳秘,从而促使疾病向愈。

在阴阳理论中,火属阳,水属阴。吴鞠通在《温病条辨·解儿难》中指出:“古称小儿纯阳,此丹灶家言,谓其未曾破身耳。非盛阳之谓,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也。”少阳学说概括了纯阳学说和稚阴稚阳学说,避免了纯阳学说对小儿阴阳二气稚嫩不足和阐述不够的缺点,避免了纯阳学说之“纯阳”易被误解为“纯阳无阴”的不足,避免了稚阴稚阳学说单纯强调小儿脏腑嫩弱,对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机体自身修复能力强的生理特点强调不够的缺陷。徐荣谦教授认为小儿体禀少阳,临床表现出两重性:一方面阳气偏盛,易于化热;另一方面阳气稚嫩,阳未盛,阴未坚,阴阳平衡稳定欠佳,在病理条件下易于出现阴阳之偏盛偏衰,寒热之间的迅速转化。因此提出“少阳为枢”为少阳学说的理论核心,认为运用“少阳为枢”理论阐发小儿传变迅速的病理特点尤为适当[8]。

本文对231频次中药处方进行了分析,用药频数分析结果显示,中药治疗小儿RRTI主要以和解少阳、健脾化积、止咳祛痰、解毒散结、收敛固涩等,多使用黄芩、柴胡、甘草、芦根、浙贝母、桂枝、苦杏仁、白术、甘草、生谷芽、生麦芽、黄芪、太子参、牡蛎、龙骨、五味子、芍药、陈皮等药物。药物组合关联分析结果显示,柴胡-黄芩、麻黄-桂枝-苦杏仁,生谷芽-生麦芽-生稻芽,法半夏-陈皮-茯苓,煅龙骨-煅牡蛎,黄芪-炒白术-防风等常用配伍,起到疏肝理气、健脾化痰、益气固表、调和营卫、收敛固涩的作用。其中,黄芩、柴胡的使用频次最高,主要取小柴胡汤和解少阳之意,恢复少阳枢机运转,促使阴阳平衡转化。麻黄、桂枝、杏仁解表祛邪,有桂枝汤调和营卫之意。谷芽、稻芽、麦芽调达中焦脾胃之气,消食化滞,时时顾护脾胃,顾护小儿少阳生发之气。半夏、陈皮、茯苓取二陈汤方,以健脾化痰。黄芪、防风、白术取玉屏风散方,益气固表,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以上用药均体现了组方治疗顺应儿童体质特点,以舒发少阳为主,扶正祛邪并用。

综上所述,徐荣谦教授治疗儿童RRTI主要从儿童体质出发,结合不同患儿患病特点,在纠正患儿体质偏颇同时,辨体辨证同施,调节其邪正消长,使其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因小儿转枢之机比成人快,易趋康复,故治疗时要注重固护阳气,补差损余,调整枢机转运正常,防止疾病传变,恢复机体阴平阳秘的状态。但因本次研究数据挖掘数量不够充分,且医案本身具有复杂多变性,使挖掘结果具有一定局限性,希望此次研究可以为小儿RRTI中医临证研究提供思路和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少阳医案学说
胰在脏象学说中的归属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探讨中药外敷治疗癌性腹水的用药规律研究
基于Python语言构建名中医医案数据挖掘平台
基于字向量的BiGRU-CRF肺癌医案四诊信息实体抽取研究
基于“少阳主骨”理论从少阳防治儿童矮身材刍议
汉语复句学说的源流
童心童画
《三千年》
阴阳学说在杨式太极拳中的表现浅探
解读少阳病辨证论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