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生为中心”的《园林植物栽培养护》课程建设初探

2019-12-27谢修鸿王晓红尹立辉刘玉伟李晓东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49期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课程建设

谢修鸿 王晓红 尹立辉 刘玉伟 李晓东

【摘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方法的发展方向,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源动力,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园林植物栽培养护》是一门生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针对风景园林专业的本科生引导其主动学习《园林植物栽培养护》课程并积极实践是该专业本课程建设、提升与改革的亮点。本课程从科学定位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授课内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形成性教学评价等方面综合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建设,力求淘汰“水课”,向“金课”推进。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  园林植物栽培养护  课程建设

【基金项目】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JGJX2018D406)。

【中图分类号】S6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49-0234-02

《园林植物栽培养护》课程属于风景园林专业主干课程,学生们对该课程的认可度不高,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涣散,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等表现出当前高校教学模式的低效性现象[1]。改变现状,引领学生们回归课程,探讨教学理念的转变与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的本源一直是教育工作者探讨的话题。本文依据笔者工作实际疏理了《园林植物栽培养护》课程建设体系,以此促进本课程建设的不断提升。

1.科学定位本课程教学大纲

我校明确人才定位:培养“应用技能型,以就业为核心”的高层次技能型专业人才。依据人才培养的目标,结合《园林植物栽培养护》课程实践性较强的特点,授课内容主旨以生产实用技术为核心,实践技能提升为主线,理论内容设置为生产实践应用相结合的课程内容体系,既制定适合行业发展需求又满足地方高校自身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大纲。积极建设教育部提出的“中国教育‘金课的‘两性一度高阶性标准”课程。

2.统筹安排与“时”同步的课程教学内容

园林植物生长具有年周期性,生产上,园林植物的栽培养护过程与其物候期保持一致性;例如:长春地区大树移栽(主要乔木)技术主要在冬季(12月-2月末)进行;树木修剪大约3月中旬与4月中旬期间;园林树木种实播种培育苗木以清明节后,以当时气候温度情况确定等等。《园林植物栽培养护》课程设置在大学三年级春季学期,该课程需要的先修基础课程《植物生理学》《植物学》授课完毕,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为此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安排依据园林植物物候期开展,同时与教学实践基地树木栽植养护工程、校园绿化养护同步,教学中融合园林植物栽培养护方面的一些新方法、新技术并能了解后续园林植物栽培养护方面生产实际面临的新问题;与此同时理论教学内容的跟进引导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生产问题等。达到教学与生产结合,同时通过实践了解课程的前沿问题。实践证明:课程内容的有效组织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综合能力培养的前提[2]。

3.加强理论授课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同时充分发挥生产实践教师的积极作用

“以人为本”达到提升本课程教学质量的目标,最直接的方式是课堂需要有吸引力。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内容多以理论知识,教师传授为主,与之呼应的理论教师工作任务除教学外,还承担相应的科研任务,而科研成果与生产应用仍有一定的距离;理论授课教师的实践技能在教学中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提升理论教师的实践技能,学校、学院积极督促教师到企业开展实践活动,尤其年轻教师,但实际收益并不显著。为此,为达到实践教学目标,聘请来源于生产第一线的技术操作者或项目执行者或项目领导者,其了解本行业发展中所需要的技术人才类型;了解行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及行业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行业发展趋势等方面分生产实践指导教师配合理论教师共同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实践教师负责实践教学内容操作以及实践技能技巧与生产应用注意问题,理论教师辅助解释实践应用理论指导与总结,合作过程中,直接提升理论教师实践能力的不足。通过实践教师与理论教师的团队合作,打破以往一人授课到底,学生学习疲劳的现象。除此之外,加强校内课程教师团队建设,教师团队建设不仅授课模式各负其责,增加教学活力;更多的体现在团队成员能够一起探讨课程建设中的系列问题,相互启发授课形式与授课内容,并时时更新新技术,实践教师辅助并能够提高在校教师生产实践能力的提升,同时在职教师能够把生产问题融入课堂教学,使理论课程内容充满活力,培养学生理解与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的能力。教师在与同学们的互动过程中,更能内化教学内容。

4.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活教学活动场所

本课程是一门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与实习三位一体的教学内容安排,教学场所是教室、实验室、实习基地等多方位的教学活动场所,激活多方位教学活动场所使学生们的注意力回归到教学活动中是衡量教师教学效果的一把尺子,本尺能够衡量出教师对课堂管理的能力,同时反射学生们对课堂内容的关注度,因此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设置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内容尤其重要。本科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创新的过程,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从被动式学习转化为主动式学习,以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批判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进而从整体上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3]。本课程中采用具有信息时代元素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与教学内容项目化结合,以学生参与为主,教师引导与总结为辅的教学过程,并不时的灌输行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性。与此过程中不断反思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所包含的教学理念,不断探索并更新教学方法满足学生需求,同时提升教师本身教学能力。

5.学生成绩考核方式多样化

课程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效果通过学生学习成绩体现,先前该课程学生成绩的体现一般是由平时成绩(出勤、作业,占总成绩的20%)、实验成绩(操作、实验预习与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10%)以及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三部分组成,以期末考试考核成绩为主。由分值可见,本课程实践部分内容的分值占的比重小,没有体现出该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期末总结性的评价亦不能充分体现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效果,亦不能体现对学生能力与素质有机结合的公平评价,由此可能导致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期末进入课程总复习时搞突击应付考试。新时代下注重“学生发展、学生学习、以及学生学习效果”的教育理念[4]。课程考核是鞭策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改变以期末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注重平时成绩的累计,尤其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以形成性评价激励学生学习态度[5],期末总结性成绩考核以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教学评价体系更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评价模式。教学中,《园林植物栽培养护》课程建设采用多样模块化考核学生学习效果,授课前阐明本课程的考核标准,即本课程结束后总评考核根据本课程内容特点分为平时与期末成绩考核指标,平时成绩考核占总成绩的70%,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30%;平时成绩考核内容、及其所占平时成绩分值的设置:实习总结(占20%)、课程内容拓展(主要以小论文为主,占20%)、3次课堂30分钟小考【3次考核知识点:考点主题分别为本门课程的关键概念(包括英文专业术语)、与实践应用紧密的课本理论知识、应用理论知识解决生产实践问题,三次分值占20%;设置前两个环节内容让学生充分认识教材的重要性】、实操以及口试(占20%)、课堂表现(占20%),课堂表现除反应学习能力之外,能够更多直接反应学生自身的素养,而先前的教学考核把课堂表现分值没有体现。每一个分值规范每一个模块考核标准,以及达到的目标要求。期末成绩采用闭卷考试,主要以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主。本课程考核知识点的设置贯穿整个课程内容中。通过实践,本课程采用的多次模块化考核成绩的分布情况,反馈了学生学习本课程过程中学习态度、学习状态以及学习效果;及时提醒授课教师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以及考核方式的调整等,例如:本课堂设置30分钟开卷小考,目的检测学生平时听课状态、记录实用技术信息和浏览教材能力等,发现学生开卷答题依赖手机索取知识,不思考的现象极其严重;后续通过成绩考核规范的调整,规定凡依赖手机答题的,考核成绩作废,从而使学生回归教材。针对教师制定教师考核标准即教师教学考核、学生学业考核一体化的人才培养考核机制。针对教师考核主要考核教学效果、课程内容设置、课堂管理、与学生前、中、后的互动等。多样化的考核方式能够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成长,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6.结语

课程建设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课程建设直接关乎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教学质量。如何进一步提升本课程建设以及其他实践性类的课程建设问题,任重道远,为此,继续学习并探究淘汰“水课”,打造“金课”目标,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秦炳涛,杨云.建构主义视阈下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教学模式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8(3):93~94.

[2]张树永.以培养目标为导向推进课程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15(03):55~58,61.

[3]赵红梅.对本科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以经济学专业基础课为例[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S3):25~29.

[4]刘献君.论“以学生为中心”[J].高等教育研究,2012(8):1~6.

[5]张蕤,徐鹏,方明峰.基于过程性评价的、多元的地方综合性高校课程考核方式[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04):129~133.

作者简介:

谢修鸿(1972年-),女,汉族,长春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園林废弃物处理与土壤改良科研工作。

李晓东(1953年-),男,汉族,长春人,教授,主要从事风景园林专业专业建设与学科发展工作。

猜你喜欢

以学生为中心课程建设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辨析判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标准应是教学质量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的大学图书馆建设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