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工作室为平台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19-12-27袁全

绿色科技 2019年21期
关键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

摘要:指出了高职艺术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的特殊类型,以建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做融为一体的工作室平台教学模式,将行业、企业的设计生产标准作为数媒工作室的教学标准,吸引企业与学校合作。为此,提出了在建立校内实习基地过程中逐步实现与企业的融合,实现工作室教师与企业员工、学生与企业员工的角色互换,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在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和工作室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创新,增强工作室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提高高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学质量口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工作室;工学结合;国际班;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9)17-0269-02

1 引言

自1999年高等院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与校企合作规模的快速扩张相比,高职教育质量、办学思路、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等发展滞后。同时,作为职业教育主要服务对象的广大企业,对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改革职业教育认识不足,没有承担起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艺术设计专业经过30年的发展,特别是近10年快速发展,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已由稀缺专业变为国内熱门专业。规模的迅猛扩张还带来了生源质量的下降,这在2017级数字媒体艺术国际班学生的基础素质和学习的自主性等方面表现尤为突出。高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遇到了相当的困难和问题:有的是院校办学基础薄弱,缺少相应的社会资源,企业出于自身短期利益考虑,没有意愿进行校企合作办学;有的是校方对校企合作缺乏理性的认识和科学的管理机制,无法对实习岗位进行全过程监控,往往使岗位实习变成了职业培训;有的学校师资队伍存在问题较大,传统陈旧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背离了职业教育的宗旨。在这样的背景下,应思考怎样去克服这些问题,以提高高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从而创建数字媒体艺术工作室平台[1]。

2 数字媒体艺术工作室平台下的“工学结合”

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特质使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的经济与社会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实践性、职业性以及创新性,也就是“工学结合”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最集中的体现。数字媒体艺术工作室平台下的“工学结合”一方面要体现高职的实践性,另一方面更要彰显数字媒体艺术的特殊性、多样化与创造性等特质。2017级数字媒体艺术国际班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性主要强调学习与工作实践的相互结合与渗透,通过学习与工作的相得益彰,逐步提高17级数媒国际班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工作经历和经验,具有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就艺术专业来说,实践性是要求学生提前感受企业的工作氛围和管理方式,掌握实际项目的操作流程和技术要点。由于2017级数字媒体艺术国际班的特殊性,在工作室平台下“工学结合”的过程中,强化该班学生美术与设计基础能力提升,以及增强人文素养能力的培养。对于艺术设计学院而言,是要创设一种能够激发灵感和创意的氛围,为2017级数媒国际班学生的个性和多样性发挥留有余地,让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以及团队精神和参与意识得到充分锻炼[2~3]。

3 2017级数媒国际班“工学结合”的切入点

高等职业艺术教育的“工学结合”要达成实践性与艺术性的双重要求,找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切入点是关键。首先,基于当代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开放的学科视野、创新的学术思想和多元的价值取向,要求深刻把握职业艺术教育未来发展方向,开创一种实践精神与创新精神相结合的职业艺术教育模式;其次,基于当代艺术市场对艺术创作设计人才需求的新变化,要求根据设计企业的非集约形式,培养学生的整体设计能力、项目操作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4]。

2017级数字媒体艺术国际班在教学中导人真实项目,借鉴企业的管理方式、岗位素质要求及工作流程进行课堂管理、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采用激励、启发、引导的教育方法,促使学生从被动到主动、由不动到互动、从消极到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和团队精神。依托真实项目开展教学与实践是高职艺术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同时也是高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工学结合”的基本架构与切入点[5]。

4 从“模仿”到“创新”

“真实项目”既可以从学院外部的企业引入,也可以由学院或工作室自主开发。在2017级数字媒体艺术国际班教学实践中处理好模仿与创新、高技能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项目引入”能使该班学生更好更快地接受市场法则与专业实践检验。但“项目引入”也缺乏一定的主动选择,把企业现成的东西搬过来,模仿操作,难以培养和塑造17级数字媒体艺术国际班学生的创造性。而“项目自主开发”以策划、创意、设计、实践与应用这几个环节展开,其中最重要的、最能体现创新性的前期策划和创意将由17级数媒国际班学生自己来完成。由此,学生的整体创意设计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将得到综合性培养与提升。总的来说,数媒工作室的课程教学改革,由原来被动接受的“项目引入”升级到建构主动的“项目自主开发”。

在2017级数字媒体艺术国际班“项目自主开发”的具体形式上,学院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艺术学院派遣师生进驻。从企业的日常管理到作品的设计开发,再到作品的生产销售,艺术系师生全程参与。在此过程中,艺术系师生绝不是提供较低层次的劳动力资源,而是贡献数媒作品设计开发中最需要的智慧与思想资源,这是校企长期合作的根本,是工学有效结合的核心。基于项目开发的主动建构与创新理念,艺术学院力邀企业公司进驻工作室,将公司规范纳入学生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共同进行应用项目开发。充分发挥校企双方各自的优势,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优势资源互补,强化以项目自主开发为核心的工作室教学方式,加快了学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改革步伐,在实际中也将给学院教学与实践带来显著变化。在2017级数字媒体艺术国际班专业教学中,从策划、创意、设计、实践与应用等教学环节得以完整展示,学生从中得到了一线真实的实践经验,也让学生提前感受到企业岗位工作节奏与要求,同时训练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和教师在真实的实践环境之中讨论与互动。

5 工作室平台下的“项目自主开发”

5.1 “项目自主开发”引领高职数字媒体艺术教学模式的升级

“项目自主开发”体现了高职艺术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理念,也引领了高职艺术教学向项目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转变,项目工作室制教学以真实项目为载体,以人才培养规格确定能力结构,依据岗位群开发2017级数字媒体艺术国际班课程体系,打破了学科型教育体系下形成的专业壁垒与专业界限,促进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的融合,突出2017级数字媒体艺术国际班教学的实践性,强化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促进了多学科的融合,有利于培养技艺精湛、多元思想、个性鲜明、可持续性发展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人才。

5.2 项目自主开发促进2017级数字媒体艺术国际班课程理念的更新

项目自主开发中所蕴涵的创造性精神促成了高职艺术专业课程标准与体系建设理念的更新。2017级数字媒体艺术国际班课程体系由通识课程,项目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组成,课程体系培养的专业能力结构,是针对该专业的职业岗位群的能力需求。课程标准与体系的建设为技术与技艺层面的标准来建设,制定与行业、企业通用的标准。项目课程的排列顺序也是以由浅人深,由简而难循序渐进的递进方式而设置,充分依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先易后难,先点后面,先静后动,层层递进来进行教学安排。顺应市场发展需求,遵循“跨界与融合”的理念,探索跨专业的“课程”融合。

具體而言,2017级数字媒体艺术国际班采取工学结合的1+1+1人才培养模式,第一学年以学校培养为主,重点是通识课和数字媒体艺术基础课,能力培养由企业参与。第二学年进入专业提升课,由校企合作共同进行技能训练。第三学年主要是顶岗实习和校外实训,为企业提供优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人才。

5.3 “项目自主开发”激励数媒工作室教师知识结构优化与专业素养提升

“项目自主开发”对数字媒体艺术工作室教师的知识结构与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与发展数媒工作室师资队伍建设目标。注重技能训练,使工作室老师技艺精湛、运用自如,强调工作室教师的专业实践经历和文化的积累;数媒工作室以项目开发为核心,承继师徒关系的导师工作坊作为教师发展路上的助推器,在平时开展的工作室会议中以开阔视野、沟通合作、反思借鉴等具体方式,努力把数媒工作室教师培养成为具备高水平、示范性、创新型人才。

6 结语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作为高职艺术教育特色的体现,各个高职院校进行了尝试和探索,但真正把握了以工作室为平台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所蕴涵的理想和价值观的研究与实践并不多见。采取以工作室为平台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2017级数字媒体艺术国际班已有的项目课程进行了升级,课程设置有针对性,有利于学生更好就业。结合市场发展,紧扣“跨界与融合”的理念,探索跨专业的“课程”融合,增强2017级数媒国际班学生自主学习性,提升工作室教师的专业融通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要义[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81.

[2]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麦可思研究院.2018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11):23~26.

[3]陈解放.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高职类型特色创新的抓手[J].中国高等教育,2008(6):9.

[4]陈新,易希平.项目工作室制教学改革探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6):22.

[5]李继中.工学结合教学的有效性探索[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49.

[6]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收稿日期:2019-09-03

作者简介:袁全(1984-),男,讲师,研究方向为新媒体艺术研究。

猜你喜欢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
工学结合模式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