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组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2019-12-27冯广东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49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效率

冯广东

【摘要】高二物理内容与高一相比难度有所增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因其难度提升而逐渐产生压力,若此时教师对学生听之任之,则会出现部分学生放弃学习物理的现象,使学生自身无法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也让教师教学增加了困难。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教学,可在符合新课改目标的基础上有效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步入高三学习生活奠定基础的同时也使教师提高了教学经验与信心。对如何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开展高二物理教学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二物理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49-0185-02

小组合作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是新课程改革下转变教学方式的大胆尝试。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出现,不仅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营造良好氛围,同时也能够使教师对班级内的学生进行充分全面的分析,为促进其全面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高二物理教师在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时应敢于大胆尝试,采取有效措施带领学生克服困难,并使学生在分组学习过程中获得乐趣,同时使自身教学能力进一步提升。

一、转变观念,树立合作探究的新理念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中处于控制地位,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缺乏能动性,这样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课堂效率低下。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给予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而教师要做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由以前的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认识到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根本性质。即:学生是该教学模式中的主体,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成绩是该模式的最终目的;而教师则应作为辅助者,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协助与引导,通过积极沟通、交流等增进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情感变化情况,才能够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教学。这种合作学习方式主要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采用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互动来完成教学任务,以小组的成绩来评判结果,实现物理教学目标。这种学习模式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给予学生更宽松的学习空间,同时还可以将小组中学生的不同观点进行整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合理分组,提高团队意识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进行教学的重要步骤就是将学生进行分组,利用将大集体划分成小组的形式,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分组对每个小组进行观察。在传统课堂当中,教师也会对学生进行分组,但在分组时通常喜欢将座位作为单位,让座位前后的学生成为一组,但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学习能力等因素,最终导致分组失效。因此,高二物理教师在进行分组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实现均衡分组

由于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而随着高二物理课程难度的增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状态、成绩以及学习难易程度均存在不同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在分组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采用互补的形式将学习成绩不同的几个学生分在一组,同时要兼顾男女生人数,使每个小组都形成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形式。

2.民主地划分小组

教师在实现合理均衡分组的同时,也应考虑到高中生的心理特点。由于高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不喜欢的人和事物排斥感极为强烈,如果教师硬要将两个互相讨厌的学生安排在一个小组,则容易影响整个小组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分组时应加入民主色彩,将志趣相投的学生分成一组,而对于心理排斥感较为强烈的学生尽量分别安排到小组中,必要时要对其进行谈话,安抚学生的同时促进小组交流合作的顺利开展。

3.及时调整小组

所有的小组划分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课程与时间的推进,学生的学习状态、能力与成绩均有所改变,而教师则需要对其变化进行仔细观察,并通过学生的成绩与其他方面的变化对分组进行调整,以确保最大限度地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物理素养的同时达到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目的。

三、有选择地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高二物理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经常被运用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探究的优势,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非用不可,我们要根据课堂内容的需要合理地运用这种教学方式,以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小组合作学习分为两种情况,一方面是交流互动层面的学习,另一方面是讨论提高层面的学习。交流互动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指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基本都能独自完成,但是结果可能有多种情況,这时,通过小组成员互相交流思想形成最佳答案,这种模式容易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实现共同提高。

四、合理实施小组教学

高中物理教学又具有它自身的特点,不同于一般学科,主要表现在:理论要结合实验操作;教学要着重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和创造思维,因此,在实施小组教学中也要根据学科特有属性适当安排。

首先,高中物理教学中要抓准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高中物理教学一般分为基础理论课和实验课,相对来说,实验课较多的适用于小组合作教学,如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要进行打点、测量、记录、计算等多个步骤,一个学生做起来可能会手忙脚乱,若进行分组,相互分工,互相讨论,完成的效果往往会好一些。当然,在基础理论课上也可以进行适当的合作分组,但必须选取适当的合作学习内容,太过容易或太过复杂都会给学生合作讨论带来难度,从而影响学习效果。此外,为了更好的实施小组合作教学,在课前还应当进行分组学习,给学生布置课堂合作学习的有关思考内容,这样在课堂上小组学习的深度和广度都会有所提升。

其次,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应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找出答案。如给出一种欧姆定律的表达方式,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举一反三,推出另外的两种表达方式,在学生推演中,要鼓励他们使用不同的方法去论证。在遇到难题时,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大胆的猜想、假设,物理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都是从假设开始,然后经过重重论证,得到正确的结论。

最后,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更要求小组成员之间具有高度的信赖感和责任感。高中物理课尤其是物理实验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许多是小组成员各有分工,共同来完成一项任务,一个环节出错可能会影响整个小组学习的成效。因此,这就要求小组成员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及良好的沟通模式。小组成员之间应该是一种平等协作的关系,小组长应具有全局意识,协调该组成员完成每一步任务。而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要认真对待自己的任务,不能儿戏。

在高中物理课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改善人际关系、缓解心理压力、合理利用学生资源、提升学生学业成绩等都大有好处,教师在课堂上把握好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机,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模式及自主学习能力,为今后塑造高科技人才提供了助力。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和提倡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良好的学习模式,尤其对像物理这样探究性比较强的学科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林凡超.高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研究[D].河南大学,2014.

[2]张宇.新课标下小组合作的优势[J].学园,2011.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效率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谈如何提升农牧区小学汉语文教学的效率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