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松苗木生长中无纺布窗口规格和基质影响分析

2019-12-27肖云

绿色科技 2019年21期
关键词:施肥基质苗木

摘要:指出了选择容器袋的时候,可视造林地的地理条件、苗木的植株大小、运输距离长短而定。无纺布容器苗造林方法具有透气性好、牢固可靠、苗木容易与土壤接触并生根发育、成本投入低、质量小、好运输等诸多优点,相比于塑料容器育苗方法而言,对土壤几乎没有污染,适合大力推广。选择文山地区苗龄在160d左右的云南松苗木作为试验材料,通过L9(34)正交设计方式,按照无纺布容器规格、培育基质以及追肥进行3因素3水平苗木培育试验,分别于苗龄190d和250d时对地径和苗高进行测定,围绕试验因素的水平跟不同组合对苗木生长状态的影响展开了分析试验。结果显示:苗龄190d和250d时,苗木的地径和苗高平均值分别为1.19~1.72mm、1.89~2.23mm和1.36~3.40cm、3.11~4.09cm,2个苗龄的地径和苗高由于容器规格大小、基质配比和根博士浓度组合的不同而呈现出的差异是极其显著的(P< 0.01)。云南松对空间和养分需求具有动态的变化;森林土6份+碳渣3份+珍珠岩1份的组合基质对其苗木生长更加有利。苗高与地径呈y=1.2322x+0.8013的线性关系。

关键词:云南松;无纺布容器;基质;施肥;苗木

中图分类号:S791.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9)17-00108-03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情况

试验所用苗圃在广南县坝美镇八达村,海拔约1100m,年平均气温16.5℃,年均降雨量1056.5mm,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山地黄壤,光照通风条件良好,无积水,完全符合云南松苗木的的培育要求[1]。

1.2 试验材料

本实验种来自广南县清水江林场云南松采种基地,质量约21.05g/千粒,贮藏在低温状态下已6年。培育苗木时以封底无纺布袋为容器,所用根博士水溶肥含氨基酸,1L原液中含:氨基酸100g、海藻酸10g、氮磷钾20g、钙40g、芸苔素3g、黄腐酸钾40g、有机质20g、甲壳素3g、微量元素2g、生根粉3g、葡萄糖1g、维生素B10.8g、甘氨酸3g、维生素B20.8g、細胞分裂素4g、生物酶2g。

1.3 试验方法

试验所设3个因素见表1,各含3个水平,设容器规格为因素A、基质中森林土、碳渣与珍珠岩的配比为因素B;追肥所用根博士溶液的浓度水平为因素C、时间从2018年3月开始。按照表2所示L9(34)对试验进行正交设计。各组合小样本分12袋,重复3次,每袋播4粒种子,种子共需1296粒,各因素组合分别播144粒种子。

种子在播种前,先浸泡于50℃的温水中20h,取出滤干后再将种子放入0.5%高锰酸钾溶液中,通过为期0.5h的浸泡对其进行消毒处理,然后用3倍的消毒河沙将种子拌匀,堆放于室内利用充足的光照进行催芽,洒水翻动一次/d,催芽室的温度保持20℃左右。在种子有1/3开裂露白就开始播种。自苗龄160d时起灌根追肥,1次/14d。等到苗龄190d和360d时,按组别对各苗木的生长指标进行测量并如实记录。

1.4 数据分析

数据统计用SPSS22.0软件完成,并做多重比较、方差分析跟线性回归。以苗高为因变量y,地径为自变量x,a和b分别是常数项和一次项的系数,采用y=a+bx方程进行线性回归,了解苗高和地径之间的相关状况。

2 试验结果

2.1 处理组合差异带给苗木生长状态的不同影响

该次实验松试验苗龄达到190d时,9种因素组合的苗高平均为1.19~1.72mm、地径1.36~3.40cm,且不同组合之间的差异极显著(P地径=1.152E-21,P苗高=4.74E-98,<0.01);因素组合一A1B1C1,用12cm×15cm的容器,基质中森林土和碳渣等量,灌根追肥用的是根博士200倍液,其地径远远大于其它;因素组合2A1B2C2是12cm×15cm,6:3:1的基质,400倍灌根追肥,仅次于因素组合1,也远大于另外的7种因素组合;同时,这两个组合的苗高也远远高于其它7个组合,因素组合3(12cm×15cm,7:2:1的基质,600倍灌根追肥)和因素组合5(13cm×16cm,6:3:1的基质,200倍灌根追肥)的苗高虽然没有因素组合1和组合2高,但是显著高于其它因素组合(具体见表3)。说明容器较小与浓度较高的灌根追肥组合有利于苗木生长。苗龄达到250d时,9个因素组合的平均苗高为1.89~2.32mm,地径是3.11~4.09cm,不同组合间的差异也非常显著(P250d地径=3.816E-08,<0.01,P250d苗高=160E-15,<0.01);地径仍然是因素组合1、组合2的远远高于其它7个因素组合的;而云南松苗木生长指标的苗高参数则是因素组合2、4、5、6的远远高于其余5个因素组合,因素组合2不管是地径还是苗高都是较优的组合,适用于培育壮苗的生产实践。

2.2 主因及其效果最优的因素组合

在云南松苗龄为190d时,影响地径指标的主因是容器规格(RA=0.29mm>RB=0.12mm>RA×B=0.05mm=RC=0.05mm),而且理论上来看其效果最优的一种组合应该为A1B2C2(12cm×15cm的容器,基质配比应该是5:5:0,灌根追肥浓度应该是400倍),与试验中的实际结果不一致,这可能与其它因素的交互影响有关;影响苗高指标的主因跟影响地径的主因一致,也是容器规格(RA=1.44cm>RC=0.69cm>RB=0.27cm>RA×B=0.18cm),其理论最优组合应为A1B2C1(12cm×15cm的容器,基质配比为6:3:1,200倍灌根追肥),也不同于实际结果。苗龄达到250d时,影响地径的主因是灌根追肥浓度(RC=0.25mm>RA=0.18mm>RA×B=0.15mm>RB=0.10mm),其理论最优组合仍然与190d时一样;而影响苗高指标的主因虽然仍然没有变,还是容器规格(RA=0.79cm>RB=0.24cm>RC=0.22cm>RA×B=0.22cm),其理论最优组合却变为A2B2C2(13cm×16cm的容器,6:3:1的基质,400倍灌根追肥),实际试验中没有包含,这时苗高理论上的最优组合中容器需要增大、追肥浓度也应该加大,实际容器的变化情况与理论生长规律相~致,但追肥浓度则与理论相悖,可能是因为前期灌根肥料尚有存余。这两个苗龄阶段,影响地径跟苗高的主因,还有最优组合有区别,这与各阶段苗木地径和苗高生长对环境因素的需求不同有关,试验结果显示云南松各苗龄,对空间和养分需求均不同,故而,在培育期间应按其实际生长状况进行动态管理(表4)。

在2个不同的苗龄阶段,各因素水平之间,容器的3种规格对地径和苗高指标产生的差异影响均极显著(P190d地径=1.152E-21,P250d苗高=3.816E-08,P190d苗高=4.74E-98,P250d苗高=160E-15),其中190d时,12cm×15cm容器的地径(1.56mm)跟苗高(3.06cm)均全都显著优于其它规格;250d时,地径仍是12cm×15cm容器的(2.17mm)最大,且差异极显著,苗高则是13cm×16cm的(3.95cm)最大,而且差异也较为显著,其它2种规格分别是3.70、3.16cm,显示苗木的生长中,对空间的要求尺度也有所增加。同理,基质配比在2个苗龄阶段中,也对生长指标产生了极显著影响(P190d地径=1.152E-21,P250d地径=3.816E-08,P190d苗高=4.74E-98,P250d苗高=1.60E-15),不管是对地径还是苗高方面,6:3:1的基质都是最优的;灌根追肥的3个浓度在2个苗龄阶段,对苗木的地径和苗高产生的差异影响也极显著(P190d地径=1.152E-21,P250d地径=3.816E-08,P190d苗高=4.74E-98 ,P250d苗高=160E-15),190d时,200倍液灌根的极显著地好过另外2个水平,到了250d时,400倍液的则表现出最优,对养分的需求与容器规模不同,随着苗木生长,反而逐渐降低,这可能与追肥频繁,前期的养分存在结余,足够苗木继续生长有关。苗高与追肥浓度的动态变化,不仅显示云南松苗木对养分的需求呈动态,同时也表明其生长所需养分在一定的范围内,而不是施肥越多苗长得越高。故而,在苗木培育期间,务必按实际状态动态的供给养分,即按需施肥。总之,容器规格大小恰当,基质配比也比较适宜的情况下,进行动态追肥能够让苗木生长的更好,从而消除蹲苗现象,达到快速壮苗目的。

2.3 生長指标的分析

在云南松苗木培育期间,其地径生长指标和苗高生长指标基本呈连续正态分布。二者之间的线性相关可以用方程y=1.2322x+0.8013(n=1497,R2=0.3648,R2Adj.=0.364表示出来;其中:y表示苗高,x表示地径)。线性回归分析的方差(P回归=1.40E-159<0.001)以及回归残差图显示,在不发生蹲苗病情的情况,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地径增大的同时苗木也在长高,这种关系对壮苗培育十分有利。

3 结论

两个苗龄期的各因素组合间,苗木的地径跟苗高所表现出的差异全都是极显著的;影响地径生长的主因由初期的容器规格逐渐变成追肥浓度,容器规格则一直都是影响苗高的主因。三个因素对2个苗龄的2项指标产生的差异影响都极显著,对容器规格的需求随着苗木生长而增加,对追肥的需求则有所降低,即苗木对生长空间和养分的需求呈动态;6:3:1的基质配比在云南松苗木的整个培育生长期内一直都是最优水平。地径和苗高间的线性相关为y=1.2322x+0.8013,即没有蹲苗的情况下,苗高跟地径相互促进。试验中的苗木在生长中,最优追肥水平对浓度出现降低现象,这不符合苗木生长期间对养分的正常需求规律,可能是由于该试验前期所施养分剩存有关,表明云南松苗木在生长期间对养分的需求是动态的,施肥也应实现动态,尽量与生长状况相匹配。研究表明无纺布容器规格不同时,培育的云南松苗木生长指标呈现的差异极显著,说明云南松壮苗培育需要采用规格适宜的容器才行。苗木质量过关才能保证造林成功,同时也是影响林木生长状况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林业比较发达的那些国家中,林木种苗培育基质,大多用的是珍珠岩、泥炭或者蛭石等,用泥炭成本高且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本次研究所用基质配比为6:3:1时对于云南松苗木的生长状态最有利。虽然已有的研究中表明,影响云南松生长的主因完全一致,但由于试验考虑的因素及其设计水平、试验方案有所不同,造成影响苗木生长状况的最优组合也各不相同,建议立足于现有研究主因和各因素最优水平,继续针对不同容器及其规格、以及多种施肥等因素水平开展对云南松苗木培育状态影响的研究,作为培育壮苗的技术指导。

参考文献:

[1]郑金镇,彭来真,曹春鹏,等.不同轻型基质对桉树组培苗生长的影响[J].林业调查规划,2014,39(4):158~162.

[2]王智斌,杨海娇,庞岳燕,等.基质施肥对高阿丁枫留床苗生长的影响[J].林业调查规划,2013,38(3):68~72.

[3]秦爱丽,郭泉水,简尊吉,等.不同育苗基质对圃地崖柏出苗率和苗木生长的影响[J].林业科学,2015,51(9):9~17.

[4]杜华兵,杜婧.容器育苗发展现状及趋势[J].山东林业科技,2014,211(2):116~126.

[5]韦秋梅,黄毅翠,赵毅辉,等.细叶云南松幼苗对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7(3).

[6]廖良宁,卢姿瑾,李远发,等.桂西北细叶云南松天然林凋落物及土壤养分特征[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9(1).

[7]张辉红,黄博强,余婷,等.地盘松火后自然更新能力比较[J].西部林业科学,2018(1).

[8]易弘韬,方慧鑫,黄则月.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细叶云南松种子萌发后芽苗生理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7(15).

[9]黄则月,曾庆尖,赵毅辉,等.细叶云南松幼苗对不同光照条件的生理响应[J].河南农业科学,2017(6).

[10]杨本舜.永仁县云南松枯死原因调查及成因分析[J].绿色科技,2016(3):27~28.

[11]熊剑.ALOS PALSAR数据不同极化下云南松蓄积量分析[J].绿色科技,2016(7):181~182.

[12]陶志萍,张继忠,文学正.营造云南松用材林的关键技术[J].绿色科技,2014(5):153~154.

[13]方向阳,郑皓谦,岳彩荣.基于ALOSPALSAR数据不同极化下云南松蓄积量分析[J].绿色科技,2015(4):144~146.

[14]李春叶,周顺福.云南松优良家系的早期选择[J].绿色科技,2016(19):9~10.

[15]屈平,陈可心,廖聪宇.旱冬瓜水提液对云南松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研究[J].绿色科技,2017(1):35~36.

[16]赵秦龙,李春叶,周顺福,等.不同立地条件6年生云南松幼林的生产力及其分配研究[J].绿色科技,2017(3):122~123.

[17]卢志锋,黄则月,唐鑫,等.不同光照强度诱导细叶云南松种子萌发的差异[J].绿色科技,2017(17):73~75,78.

[18]袁丽萍,周杰,林玉云.云南云龙天池自然保护区云南松干形研究[J].绿色科技,2018(9):125~127.

收稿日期:2019-09-17

作者简介:肖云(1973-),女,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林业科研和林业技术推广。

猜你喜欢

施肥基质苗木
蓝莓基质栽培幼苗根系处理不当引发苗木死亡
苗木供求信息
蚯蚓粪配比的泥炭基质特性及其栽培的小型西瓜幼苗生长状况
最新苗木行情
蔬菜育苗基质混配注意事项
最新苗木行情
滴灌棉田氮钾后移和磷肥减半化肥减量增效试验
渭北旱塬玉米施肥现状及对策
桂平市早稻不同育秧基质育秧对比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