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如何推动智慧环保落地

2019-12-27杨帆

人民论坛 2019年34期
关键词:大数据

杨帆

【摘要】随着大数据、物联网等相关技术发展,“数字环保”逐步向“智慧环保”过渡,以更为先进的技术解决环保痛点,助力环保事业迈上新的台阶。当前,智慧传感、智慧服务、智慧分析以及智慧平台逐渐成熟,在全国各地广泛应用,使环保监测、环保审批、环保决策、环保监督变得更加简单。

【关键词】智慧环保 环保监测 大数据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智慧地球”概念提出,环保事业与互联网产业融合,利用先进的传感技术、智能分析技术,广泛收集数据信息,并加以科学分析,对各种环保需求智能响应、对环境污染及时处理,“智慧环保”应运而生。据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环保行业规模为521亿元,同比增加10.91%,但对于整个亿万级的环保市场而言,“智慧环保”才刚刚起步,未来市场空间巨大。各省市应高度重视“智慧环保”工作,善于利用智慧传感、智慧服务、智慧分析、智慧平台等先进技术手段,将先进技术与环保事业融合,使得环保监测、环保审批、环保决策、环保监督更加方便、快捷,助力我国环保事业登上新的台阶。

智慧传感——让环保监测更方便

我国环保监测主要依赖监测站,各地政府利用800多个地表监测点位、600多个空气监测站点、300多个近海海域监测网等相关设施,为我国环境监管和优化提供数据,但目前大部分监测站中基础设施薄弱、人力资源短缺,完全依赖人工对采集样品进行分析,不仅结果容易出现误差,也会影响环保监测效率。

随着智慧传感技术普及,环保监测变得更加简单。智慧传感依赖AI智能传感器和5G网络,由AI智能传感器采集环保数据信息,利用5G无线通讯技术传输至客户端。在环保监测过程中,一旦AI智能传感器发现污染源,可以将污染源及时定位,发送给环保工作人员,部分有条件区域,更能将AI智能传感器与环保机器人连接,由环保机器人自动抵达污染源,开展污染清理活动,不仅提高了环保监测效率,更降低了环保监测成本。同时,5G网络的发展也为智慧传感提供了极大便利,AI智能传感器能够实现即时画面传送,并且将智能分析、智能建模、智能建议一并反馈,极大程度提升了环保监测、污染处理效率。

当前,智慧传感已经普遍应用于城市环保监测,以江西省南昌市为例,以往城市环保监測主要由环保工作人员巡检完成,而随着智慧传感技术引入,南昌市在城市设置AI智能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城市扬尘、噪音、空气,一旦出现环境问题,直接通过APP系统通知附近的工作人员,工作效率提升50%以上。相比南昌市做法,河北省辛集市则有所不同,辛集要求全市281家生产型企业安装环保设备检测智能分析系统,该系统会自动监测厂区周围环境状况,一旦超过环保标准,系统会自动报警,将数据传输给企业和监管部门,不再需要人工对厂区开展突击检查,有利于杜绝企业污染现象。

智慧服务——让环保审批更简化

一直以来,我国政府对环保问题高度重视,对可能存在环境污染的项目,要求经过层层审批,任何手续瑕疵都不得立项。依照我国相关法律要求,企业环保审批需携带立项、规划许可等多种文件,经相关环保部门审批方可立项。繁杂的审批手续需经多部门审核,导致环保审批效率低下。

智慧审批服务由相关环保部门搭建平台,囊括相关环保审批单位,利用互联网开展环保审批服务,立项企业直接在互联网中上传资料、缴纳费用,免除“多窗口、多部门、多跑腿”麻烦,也缓解了办事大厅的工作压力,提高环保审批效率。同时,基于构建“服务型政府”要求,可设立统一智慧服务平台、智慧服务微信,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网络智慧环保审批服务。此外,环保审批还应实现数据共享,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优化营商环境。

在党中央的号召下,智慧环保审批服务稳步推进,在多个省市得到落实。以杭州市为例,杭州市萧山区打造全省首家环保审批智慧服务平台,以前环保审批需要历时1个月,而随着萧山区智慧环评审批服务上线,将环保审批端口前移,预审和正审流程转移至互联网,真正实现环保审批“零跑腿”,审批时间也由1个月降至11个工作日,费用削减30%以上,为企业办事提供极大便利。

智慧分析——让环保决策更科学

以往环保决策主要由环保部门领导决断,具有一定的主观性、经验性,决断正确与否具有或然性,一旦存在决策失误,极有可能导致生态环境陷入困境,或错失生态环境发展的最佳机遇。同时,受到数据信息采集薄弱、分析误差等客观因素限制,也容易造成环保决策失误。

当前,各省市环保部门纷纷引入智慧分析系统,通过大数据技术收集信息,确保数据信息充足,便于分析结果更加准确。同时,利用智慧分析系统辅助环保部门科学决策,通过环境业务与地理信息系统结合,实现生态环保高度信息化、现代化、智慧化,及时把控生态环境发展机遇,破解生态污染难题,将环保决策失败率降至最低。此外,智慧分析系统能够直观呈现天气、水质、空气质量、植被覆盖等数据信息,并对可能发生的气象灾害、环境污染进行提示,环保部门可通过智慧分析系统观测辖区生态状况,作出的决策也会更加准确、有效。

在智慧分析系统的辅助下,全国各地环保决策日益准确,环保成效稳步提升。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2018年顺义区开展“智慧环保”活动,要求利用大数据技术助力环境管理科学决策,尤其是在春节期间,利用大数据采集信息,进行智能分析,着重对区域内空气质量数据开展研究,为正确的空气污染治理决策奠定基础。同时,广东省广州市也明确科学环保决策的重要性,对过去几年内存在的违规决策、不作为、乱作为现象进行梳理,对涉及的环保项目进行整改,设立城市环保服务委员会,引入智慧分析系统,辅助环保部门科学决策,要求环保部门决策必须经过咨询论证、利益博弈、听取意见和酝酿共识。

智慧平台——让环保监督渠道更畅通

环保监督主要是指环保机构对企事业单位排污情况进行监督,要求企事业单位维系生态平衡,对污染物排放进行控制。环保机构在颁发许可证的同时,也会不定期对排污单位进行检查,检测实际排污情况,对违反规定的企事业单位给予环保处罚,严重者吊销许可证,责令其停产治理。在整个流程当中,环保监督完全由人工完成,不仅成本较高,且效率低下。

智慧环保平台实现全要素监测系统,覆盖大气、水、土壤、噪音等各项数据指标,配合环保监测系统,能够将收集的数据传输给环保部门,由环保部门在线监督。同时,线上监管会将相关数据记录储存,防止环保监督滋生腐败现象,有助于推进环保监督公开化、透明化。此外,智慧环保平台还具备社会监督功能,面向社会公众24小时开放,允许公众登录智慧环保平台,对企事业单位排污进行监督,并设有在线举报功能,将社会公众吸纳到环保监督队伍,进一步提升环保监督力量。

目前,智慧环保平台已在全国诸多省市上线,可以通过智慧环保平台开展环保监督工作。以河南省汝州市为例,2017年汝州市上线智慧环保大数据平台,在全市设置178个空气质量微观监测站、20个空气质量考核站、3个地表水质监测站,对全市83家重点排污企业等设置数据采集点,利用智慧环保平台对企业污染情况进行数据搜集,一旦存在排污超标现象会直接启动警报,再由监管人员直接到达相关企业给予处理。相比之下,陕西省西安市则更注重利用智慧环保平台发挥群众监督作用,西安市在全市范畴内推广智慧环保平台,允许公众登录智慧环保平台对排污企业进行监督,并设置举报奖励,借助公众力量提高监督质量和效率。

(作者为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副教授)

【注: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雨洪管理协同的效能评估与实现机理研究”(项目编号:51608535)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刘恒飞:《基于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的智慧环保构建》,《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9年第1期。

猜你喜欢

大数据
基于在线教育的大数据研究
“互联网+”农产品物流业的大数据策略研究
大数据时代新闻的新变化探究
浅谈大数据在出版业的应用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