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院校校园暴力的家庭因素与预防措施研究

2019-12-24段亚星

青年时代 2019年33期
关键词:家庭因素校园暴力中等职业学校

摘 要:校园暴力始终是学校教育中重视的话题,其带来的影响恶劣,对学生心理健康和长期发展均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学生发生校园暴力行为,其中有诸多家庭因素的影响,本文深度分析中职院校校园暴力的家庭因素,并提出可行的预防对策。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暴力;家庭因素;预防

一、中职院校校园暴力的家庭因素分析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存在校园暴力的情况,基于家庭方面的因素而言,家庭类型、父母学历水平以及家庭教育方法均会对学生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也是校园暴力情况的间接影响因素。针对家庭类型来说,现阶段,通常是原生家庭、单亲家庭、重组家庭为主,中职学生处于青春期,这个成长阶段的家庭教育极为重要,相比其他两种家庭类型而言,单亲家庭的中职学生是校园暴力参与率较高的,其次是重组家庭和原生家庭。在父母学历水平方面,父母的学历水平并不是中职学生参与校园暴力的直接影响因素,但父母的学历水平直接映射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学历水平较高的中职学生,参与校园暴力的概率相对较低。在家庭教育方式方法上,现阶段许多中职学生均为家中独生子女,长期生活在父母及长辈的呵护下,从小到大均并未吃苦,他们的性格较为高傲,以自我为中心,这种类型的中职学生参与校园暴力的概率较高。若家庭教育运用合适的方法,父母能够秉持尊重理解的态度,与子女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并为其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中职学生则参与校园暴力情况将降低。

二、中职院校校园暴力的家庭预防对策研究

(一)创建和谐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性格、生活习惯均有非常大的影响,特别是处于青春期和成长发育期的中职学生而言,父母更应注重家庭环境的创建和营造,进而给予孩子正面影响。一个人所体现出的兴趣、品行、思想、心理健康等,均与家庭环境的长期潜移默化影响密不可分。父母始终是中职学生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在与孩子长期的生活中,言行举止均会直接影响孩子,因此,应为中职学生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尊重、轻松的家庭氛围。长期生活在和谐美满家庭氛围中的中职学生,心态积极、心理健康,校园暴力的情况也相对较少。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应该尽可能地避免在学生面前产生矛盾或冲突,特别是发生严重的家庭暴力,即使有矛盾出现,也应该控制情绪,选取正确的方式解决问题,避免家庭暴力对学生带来心理伤害。在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中职学生,更加懂得如何与人沟通和相处,性格活泼自爱,往往人格健全,参与校园暴力的情况极低。

(二)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

在家庭关系中,亲子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一种关系,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均具有直接影响作用。中职学生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逐渐产生较强的独立意识,渴望能够对自己的时间、生活有自主支配的权利,喜欢独立交朋友、做事情。作为父母而言,应对自身的角色定位有清晰认知,不能体现出高高在上的霸主权利,同时也不能疏于对学生管理,应秉持严宽并济的教育方式,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及时与学生沟通,发现其心理动态的变化情况,发现不良问题及时有效解决,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校园暴力,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长远发展。同时,亲子关系和谐的中职学生,通常对待生活的态度积极乐观,有正确的思想理念和人生理想,善于处理生活中的诸多实际问题,同时在人际关系方面也具备良好的处理能力。此外,父母应给予学生充足的信任,并建立时效性沟通。许多参与校园暴力的中职学生,通常是与父母亲子关系不协调,彼此之间缺少良好的沟通和基本的信任。作为家长,应尊重理解学生,给予其正确的引导,共同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扰。

(三)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

针对父母方面来说,应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遇到任何事情均运用正确的方式解决,当自己与学生的思想差异较大,无法理解学生的做法时,不应该恼羞成怒与学生发生冲突,而是应该通过循序渐进引导,在合适的时间与孩子进行思想层面交流,深入了解学生内心真实想法,避免出现矛盾运用武力解决的现象。学生的思想存在偏差时,父母应及时提出批评,选取正确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改正,使其具有承受批评的能力,正确认知自己。当前大部分家长均将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认为只要成绩好,其他任何事情均可以放任,这种教育方法是完全错误的,没有正视学生的思想品格发展,这方面的教育被忽视,长期如此,会导致学生出现道德品质差、思想偏差、行为不端等诸多现象。也可以说,这种家庭教育方式带来了极为恶劣的后果,是学生参与暴力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父母应改变这种思想理念,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进行引导。

(四)提高自身的学识水平

中职学生父母的学识水平直接反映在个人修养和素质上,在进行校园暴力的家庭预防过程中,家长的学识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第一,作为父母,需要始终秉持良好的责任心、责任感,正确认知教育学生不仅是教师的责任,同时也是自己不可推卸的重要使命。诸多中职学生家长均将教育孩子的重任完全托付给教师,认为有学校的教育便足矣,并未履行作为父母的教育责任和义务,对于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漠不关心,甚至在教师与家长反映学生的不良行为时,也秉持着不必放在心上的心理,导致学生的问题逐渐恶化,极其容易走上极端道路。第二,作为父母应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学生一生成长及发展的重要性,在工作之余不断学习充实自己,跟随时代的发展脚步与时俱进。积极努力学习的家长,对自己的各个方面均有着严格要求,这将会带给学生一种无声的教育。父母具备较高的学识水平,学生则不会产生严重的偏激行为,心理相对更加健康,成长阶段十分顺利,自然会自觉地远离校园暴力行为。第三,父母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当学生和自己反映遇到问题以及发生错误、暴力行为时,父母应认知到一味的打罵无法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应保持良好的情绪和态度,耐心与学生沟通,共同解决问题。反之,父母情绪失控,可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做事时的客观、理智,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宽容和理解,同时有利于问题顺利解决,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也会学习父母的解决方式,进而在很大程度上预防学生参与校园暴力的情况。

(五)客观对待家庭经济

家庭经济情况并不是中职校园暴力情况的直接影响因素,但其中蕴含着某种必然联系,父母应正确客观对待家庭经济条件,给予学生正确引导。首先,父母的价值观必须正确,当今社会将物质利益看得过于重要,许多家长也在物质条件上攀比,学生吃最好的、穿名牌,在物质方面给予过多满足,容易造成学生的攀比心理、炫富心理,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行为品质。这不仅对自己孩子成长不利,同时对待其他学生来说,许多家庭贫困的学生会因此产生自卑心理,应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和发展。其次,父母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内在品质,这与家庭经济条件无关,无论父母的收入高低、社会地位高低,在日常生活中均应帮助学生养成勤俭节约、拒绝奢靡浪费的好习惯,促使学生自立自强。同时,告知学生想要的东西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父母终究不可能让自己依靠一生,仍然需要自己努力。学生良好品质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循序渐进,父母应树立长期培养的目标和计划,从根源上杜绝学生发生校园暴力的情况。

(六)家校共育促协同发展

家庭教育固然十分重要,但此过程中仍然离不开学校教育的支撑,两者始终是无法分割的整体,只有通力合作开展家校协同教育,才能切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预防校园暴力情况发生。家长应与中职教师保持良好的沟通和练习,积极配合和支持学校教育,针对在家中发现关于学生的不良情绪、行为,在教育的同时应向学校传递信号,学校方面也是如此,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协作教育,这不仅能够切实提高中职院校教育的管理水平和效果,也有利于预防学生发生不良行为。中职院校的各个班级均应建立家长群,中职班主任教师能够通过家长群,将学生在校期间的日常表现通过视频或图片的形式分享,使每个家长均对学生在校状态有充足了解,同时家长可及时表达自己的看法,并不是一味阿谀奉承,是与教师沟通自己的想法和建议。特别是针对中职学校一些过于顽皮的学生,教师与家长沟通中可能掌握正确的教育技巧,两者应相互支撑共同促进,实现家校共育協调发展,预防学生校园暴力,促进学生人格完善发展。

三、结语

每个中职学生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均有所差异,因此也使每个学生的思想品质和心理素质不同,正确的家庭教育是中职学生健康成长道路上的一剂良药。同时,注重创建和谐的家庭环境、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自身的学识水平、客观对待家庭经济、家校共育促协同发展,共同为预防校园暴力行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师步越.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暴力现状分析与预防策略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8(5).

[2]天津市河北区人民检察院课题组,赵棣中,赵刘佳.检察机关参与防治校园欺凌路径思考——以T市B区检察院校园欺凌案件为实证样本[J].法制与社会,2018(9).

[3]王曦影,杨梨.同伴教育、学校社工与青年领导力:预防校园欺凌之行动研究[J].社会建设,2018(3).

[4]周华珍,王英.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对青少年健康行为的影响——基于辽宁地区网络问卷调查数据分析[J].青年发展论坛,2018(5).

基金项目: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职生校园欺凌问题的心理分析及对策(编号:ZJB19021)

作者简介:段亚星(1985—),女,汉,河南许昌人,中教一级,本科,研究方向:心理健康。

猜你喜欢

家庭因素校园暴力中等职业学校
受教师欢迎的幼儿家庭因素研究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长短课”的必要性与实施建议
多子女家庭对中职学生行为习惯影响个案研究
浅析大众传播中的“媒介暴力”现象
关于家庭因素对五年制高职学生道德情感影响的调研
关于家庭因素对于大学新生心理问题影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