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宿迁市农业物联网的SWOT分析

2019-12-23刘莹华

市场周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农业物联网智能化

摘 要:本文通过运用SWOT分析方法論述宿迁市农业物联网发展中存在的地理优势、成本优势及溢价优势,以及发展的不经济性、效益的不明显性等劣势,政府政策的支持及智能设施发展的机遇,以及面临的技术等方面的挑战。提出在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当地政府、企业和农业园区的综合作用。

关键词:农业物联网;SWOT;智能化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9)11-0025-02

一、 引言

根据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2020年为全球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机遇期,2020年将正式跨入物联网时代,通过统计预测,到2025年,将有80%~100%的制造业可以使用物联网应用程序,这将产生9000亿~23000亿美元的潜在经济影响。互联网、无线传感器网络、RFID、射频识别技术、GPS定位系统等IT技术促进了物联网的技术发展和成熟,经济全球化、产业结构转型等为物联网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社会和经济背景,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发展为物联网发展提供了辅助支持。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Kavin Ashton(1991)首次提出物联网概念;2003年,美国的《MIT技术评论》发布,物联网是最有可能改变世界和人们生活的创新性技术;2009年,欧盟委员会发布《物联网——行动计划》报告,全力构建物联网在“数字经济领域”的主导作用。同时,各国政府为了改善当地的经济,以科技促经济,开始关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并将其作为新技术革命的突破口;2009年8月首次提出“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和“感知中国”的概念,物联网被正式列入国家五大新兴战略产业。目前,我国对于农业物联网的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国内学者在研究物联网时,多集中于技术层面,比如物联网技术架构、技术应用等方面,缺乏对地区物联网竞争能力和应用的研究,也没有区分物联网在农业和工业等方面的应用。基于此,本文以宿迁市为例,重点研究当地物联网的应用情况,根据宿迁市农业物联网潜在的资源力量和资源弱点,以及能够把握的潜在机会和面临的威胁等情况,对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具体建议。

二、 SWOT分析方法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旧金山大学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SWOT分析矩阵,即态势分析法,也称TOWS分析法、道斯矩阵,常用于战略的制定或竞争分析等方面。该方法对分析对象潜在资源和外部竞争环境下的态势分析,同时将与分析对象有关的主要潜在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外部的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通过实地调查或调研等方式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根据分析结果将潜在的资源和尽可能多的机会应用在自身的战略中。SWOT分析矩阵有机结合了潜在的资源优势和资源弱点,以及可能面临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本文借助SWOT分析方法可以对宿迁市农业物联网发展做出全面综合的分析,并提出发展战略。

三、 基于SWOT的宿迁市农业物联网发展分析

(一)内部优势S(strengths)

宿迁市农业物联网的发展具有地理优势、成本优势和溢价优势。作为江苏省农业大市,宿迁发展现代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各级政府、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加大装备农业投入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高效农业的视频监控体系,特色产业的装备智能化水平也不断提高,各类农业示范园区是物联网技术应用效益最大化的主要基地。在2018年12月公布的江苏省376家“一村一品一店”单位中,宿迁市示范村达到了38家。宿迁市农业农村主要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度种植业、园艺业、畜牧业、渔业总体发展良好,而家庭农场总体数量认定5881个,累计建成家庭农场集群及集群综合服务中心71个,培育示范家庭农场364个。同时,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为农业及园区能源效率的增加提供了捷径,降低了生产成本,避免了浪费行为的发生,也能使园区及农户生产出更加具有本地品牌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另外,基础性的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共享,使共享平台内的园区企业通过合作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我国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等地区依托良好的经济环境与雄厚的地方财力,成为我国物联网产业的主要分布地,成就了众多的物联网示范项目和成功案例,并带动了相关产业和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宿迁农业物联网的应用可以借鉴我国长三角等地区的经验,取长补短。

(二)内部劣势W(weaknesses)

1. 潜在的不经济性

农业物联网的应用动力主要是来源于园区农户、企业及政府的合作,从三者的利益角度出发,也存在潜在的不经济问题。首先,政府想要大力促进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的发展,就必须采取加大政府支出和补贴等各种政策,这势必会增加当地的财政负担。其次,对于提供物联网技术的企业来说,潜在的成本包括在普遍不接受的市场寻找合适的园区和农户的搜寻成本、说服对方采纳的谈判成本、当地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不确定的风险成本、组织专门的技术人员对当地农户进行技术上的培训和指导的履约成本以及因政策变化、技术变化等不可抗力因素带来的其他成本。

2. 效益的不明显性

物联网技术在我国刚刚起步,其应用市场不够饱和,园区农户在应用该技术时,如果不能以长远的角度出发,必定认为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园区主体对物联网的认识不足以及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导致目前大范围的推广应用物联网技术存在困难。宿迁农村经济整体上相对落后,农业科技贡献率较低。通过对当地园区调查发现,60%的园区和农户表示简单了解物联网,但对于使用物联网大部分不能接受,原因主要是基于根深蒂固的传统耕作模式以及电子商务的应用发展,同时农业园区的大部分是个体经济,规模不大,传统的以人力为中心、依赖于孤立机械的生产模式已经可以满足需求,限制了当代农业向自动化、智能化等生产模式的发展。

3. 基础设施薄弱

智能農业在应用物联网技术时,需要一套智能传感设备以实现对光度、温度、湿度的精准控制,而这些控制设备的应用对基础设施的要求比较高。宿迁整体发展程度不高,已有的农业园区的经济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尤其是水电配套及大棚设施等,还不足以满足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条件。

(三)机会O(opportunities)

1. 政策支持

2018年,农业农村部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信息化有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印发了《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8年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整省推进示范工作的通知》,截至2018年11月底,全国共建成运营22.4万个益农信息社,累计培训村级信息员75万人次;研究起草了《全国农业物联网数据共享平台数据资源共享管理办法》,推动与天津、上海、安徽、吉林、江苏等5省(市)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试点地区及部分农业物联网基地的数据对接。组织物联网行业相关专家,研究制订农业物联网应用软件征集标准草案,同时开展农业物联网硬件软件接口标准研究工作。推动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示范,加快建设农业物联网平台,加强农业与信息技术融合,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引领驱动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加快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要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工程,要鼓励社会力量运用互联网发展各种亲农惠农新业态、新模式,满足“三农”发展多样化需求。

2. 智能软件的应用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智能控制、卫星定位等技术的发展,手机成为“新农具”。比如在手机软件“MAP智农”上,农艺师可以看到1平方公里精度的精准农业气象服务,包括天气预报、气象灾害预警、农事作业适宜指数等。MAP(Modern Agriculture Platform)是中化农业推出的一个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可为农户提供线上线下结合的农业托管服务:精准选种、测土与全自动配肥施肥、智能配药、粮食品质与土壤养分等检测服务、农机服务、农民培训、智慧农业系统。中化农业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三到五年将在全国建设500座以上MAP技术服务中心和近千个现代农业示范农场,实现服务4500万亩以上耕地的目标。

3. 大数据平台中心

大数据的融合治理与并行计算、机器视觉与表型、农作物模型和全局的信息管理以及计算育种等关键技术和方法,构建了数字果园、智慧蜂业、数字小麦、数字玉米等模型,智慧兽药、物联牧场、物联菜园等全局信息管理平台,计算育种大数据平台和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等应用平台,推出了“1+1+N”的模式,一个智慧农业的大数据中心,支撑一个智慧农业大数据的决策指挥平台,带动N个面向区域特色的智慧农业的具体应用,将政府的监管、电子商务、质量溯源、监测控制应用和整个生产过程全部集成到一个平台。大数据将会对智慧农业产生颠覆式的影响,最终智慧农业的模式必将为节本提质增效发挥作用。

(四)威胁T(threats)

我国农业园区的发展不仅通过市场化来影响,而且也会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限制了物联网农业的健康发展。同时,物联网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发展形式,其应用需要具有高技术要求,而我国在农业物联网的应用和技术方面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当地高新技术企业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自主研发以及知识产权方面有待提高。

四、 促进农业物联网建设的对策

基于上文对宿迁市农业物联网的SWOT分析,在农业园区的规划建设时,应结合本地区经济基础现状、园区农业发展的特点,学习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取长补短,按照智能绿色农业发展的原则,全面发挥当地政府、企业、农业园区的综合作用。

(一)当地政府政策支持

应发挥主体作用,针对性地实施优惠政策,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鼓励当地技术企业的发展,不断完善市场机制,培养和鼓励一批农业园区首先使用物联网技术,开展农业物联网示范园建设,并以经济效益吸引社会资本的注入。同时组织人员进行教育宣传及培训,调动企业及农业园区的积极性。

(二)注重产学研合作

促进高校—业—园区的三方面互利共赢,通过高校与技术企业合作,培育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推进物联网先进技术的研发。根据宿迁市农业园区及农产品的特色,高校、企业及园区联合组建农业物联网技术创新团队,以形成宿迁市甚至江苏省的竞争优势。

(三)促进农业园区整改

园区规模是实施农业物联网的关键,传统的人工机械化作业不适用规模较大的农业园区,反而智能化农业更能彰显优势,所以应促进农业园区之间的合作。

因此,要实现农业集约、高效、安全的发展,加快“智慧农业”“精准农业”的建设,发展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是必由之路。宿迁市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致力于促进宿迁农业的快速发展,打造利农惠农的数字农业平台,应逐步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

参考文献:

[1]章玮.我国农业物联网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9(12):250-253.

[2]梁桂福.大数据在农业物联网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9):156.

[3]周杰,周光磊,陈允良,等.宿迁市农业物联网商业模式研究[J].市场周刊,2019(6):86-87.

作者简介:

刘莹华,女,河南开封人,硕士,宿迁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公司理财。

猜你喜欢

农业物联网智能化
一种智能化移动学习系统的设计思考
智能化仪器仪表的翻转课堂设计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
NFC前景分析及其在农业物联网中的应用实现
南通农业物联网发展现状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