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人文教育融入超声诊断学C BL教学的初步探讨

2019-12-23王鑫璐王延海史铁梅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1期
关键词:诊断学医学生医学

杨 华,王鑫璐,王延海,史铁梅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4)

随着我国医疗领域在技术和设备上的飞速发展,医疗体制缺陷日益凸显,医患关系紧张已成为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社会矛盾。医患关系是医疗活动中的人与人关系的特殊体现,受哲学思想,社会发展程度,科技、经济发展水平,法律制定和执行效率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1]。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传统的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今医学教育的发展,势必逐渐地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这就要求医生不仅要消除患者身体上的病痛,还要让患者从精神和心理上得到安慰。因此,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不仅要重视医学专业知识、技术的教育,还要注重医学人文教育,培养新型医学人才。

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Case-based Learning,CBL)是以案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其案例是教师对临床诊疗中遇到的案例进行设计,学生利用已学到的理论知识及技能,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或相互讨论来完成临床案例的诊疗过程,教师总结、点评学生在诊疗过程中的长处及不足。在CBL教学过程中,不仅包括临床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培训,还包括医生职业道德和人际沟通能力培养[2]。因此,本文旨在初步探讨在超声诊断学CBL教学中融入医学人文教育的意义。

1 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人文教育现状与不足

在我国,对医学人文精神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针对我国医学人文精神的研究主要是沿着理论和实践两条线展开[3]。但目前我国多数医学院校开设有关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课程比例远远低于欧美国家,医学教育仍注重专业知识教育,重考研,抓专业技术,忽视人文教育,医学生普遍缺乏临床经验及社会接触能力。即便现在多数医学院校增加了医学人文教育课程,但课程内容有限,多集中在医学伦理学与政治思想教育上,教育模式单一,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教学内容侧重于概念范畴等方面的讲授,学生则是被灌输,缺乏实践,这种教育方式让学生缺乏兴趣,难以理论联系实践、利用所学知识去观察、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使医学生积累实践经验,一些医学院校开展第二课堂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等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但因缺乏与临床专业的联系性,在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方面也属于“碎片”化,有待进一步规划[4]。此外,我国医学院校从事医学人文教育的教师大多为非医学专业教师,缺乏临床实践经验,因此在具体的医学专业课程中融入人文教育、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势在必行。

2 医学人文教育融入超声诊断学CBL教学中的研究

超声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强、多学科交叉的临床综合性学科,在超声诊断学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注重个性化的临床操作技能和临床思维的培养。超声诊断学涵盖了多种基础医学学科,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在教学过程中,医学生要学会读懂超声图像,不仅要掌握超声声学基础,还要熟悉解剖、病理及病理生理等基础学科知识,了解内科、外科、妇产科及儿科等各学科常见疾病的基本症状和体征[5]。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提高超声诊断学教学水平,培养出适应现代医疗环境的超声医师,我们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即在传统的LBL(Lecture-based Learning)教学法基础上增加了CBL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按照教材顺序依次讲解超声成像基本原理、检查方法、注意事项、各系统的解剖结构、正常图像特征及各种常见疾病的超声图像特征。在CBL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让学生从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通过模拟临床案例,让学生提早接触临床,通过分析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超声图像特征等,讨论各种疾病的典型声像图特征及临床表现。

在超声医师的临床工作中,与患者的接触、询问病情、超声检查操作中,都离不开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因此,我们在CBL教学的案例中也增加了一些人文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如临其境,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使CBL教学更加生动、贴切,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作为超声医师,除了掌握超声检查操作技巧、做出正确的超声诊断,还要学会处理医患关系,进一步提高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

为此,我们在超声诊断学CBL教学中增加人文素养培养,具体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1)在每个CBL案例中增设2~3个人文问题,让学生在课堂内外进行讨论。设置的医学人文问题主要涉及医学伦理、患者隐私、医患关系、医生职业素养、医生服务态度、与患者沟通技巧等方面。

(2)CBL教学是小组讨论,其案例均是模拟临床真实案例,在课堂上,让学生轮流扮演案例中的医生和患者角色,在模拟超声检查过程中,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如何与患者沟通、遇到疑难病症时如何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如何保护患者隐私。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当患者遇到“生”“冷”“硬”等对待时的那份痛苦、无奈与气愤。

3 医学人文教育融入超声诊断学CBL教学中的实践与意义

将医学人文教育融入超声诊断学CBL教学中,主要通过角色扮演和学生讨论来完成。学生分别扮演医生和患者角色,将人文关怀融入超声检查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人文关怀不仅仅是简单、机械的关怀式语言。如果只是机械地用关怀式的语言来关怀“患者”,而忽略与“患者”之间必要的眼神交流,这种关怀不是真正的关怀,“患者”也体会不到关怀与尊重,也不能称之为人文关怀。在模拟案例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学会实施人文关怀,还要学会如何与患者沟通,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主动询问患者病情,并结合患者病情及检查项目,简单、通俗地向患者介绍病情和检查结果,避免“生、冷、硬”及专业性医学术语,此外,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注意操作技巧,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予以一定的帮助。在CBL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感受不同角色的心理状态,从而认识到作为医生不能注重“病”,更应注重“人”,做到用心了解“人”,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完成整个超声检查。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深刻体会到医学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为以后步入临床成为有“仁心”的医生打下良好基础。

将人文教育融入超声诊断学CBL教学的学生讨论环节,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空间,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引发了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比如,我们在案例教学中模拟了一个肝癌晚期的患者来做超声检查,学生除讨论肝癌的临床表现及超声图像特征外,还讨论了如何与这种癌症晚期患者进行沟通交流。除此之外,学生还从患者知情权和隐私权两方面讨论了如何向患者及其家属交代病情,比如,有的家属交代不能让患者本人了解病情,而患者本人却迫切想了解自己的病情,针对这种情况,学生各抒己见,在讨论过程中学生深刻体会到作为医者,可能会“看惯了生死”,但绝对不能“看淡了生死”。同时也深刻体会到生命的脆弱以及人类在疾病面前的无奈,从而珍惜生命、善待生命。

4 医学人文教育融入超声诊断学CBL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将医学人文教育融入超声诊断学CBL教学中,首先,要告诉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不能将自己的情绪带到角色中,有些学生经常把个人的情感融入角色中,将自身在学习及生活中的不良情绪发泄到别人身上,这样势必会导致医患关系紧张;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引导学生用一颗平常心对待每一位患者,要把个人情感从工作中区分开来。其次,个别学生认为作为医学生主要是学习专业技术,忽略人文素质培养,课前准备不充分,课上讨论缺乏积极性,这势必影响其人文素质的培养。因此,教师课前通过案例分析及讲解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医生的人文素养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将医学人文教育融入超声诊断学CBL教学中,贯穿始终,使学生学会如何“以患者为中心”,成为一名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和正确医学人文观念的医生,进而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

猜你喜欢

诊断学医学生医学
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诊断学》技能操作教学中的探究
临床医学专业《诊断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互动式”教学法在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